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栏|博客 > 黄亚洲专辑 > 散文篇          

我有点知道自己的诗歌写作走向

上传人:新老年 发表时间:2015-12-10

 

我有点知道自己的诗歌写作走向
——在第二届中国天津诗歌节诗歌论坛上的发言

 

黄亚洲

 

  “当代中国诗歌的写作走向”这个题目够大,不是我不敢说,而是确实不知道。当代中国,许多事情都还混沌,诗歌走向的不确定性是其中一个,而且是不太起眼的一个。

 

  不过,我倒是有点知道自己的诗歌写作走向。

 

  我愿意在这里说说。当然,抱歉,格局小了一点。

 

  我写诗四十五年了,时间长得连诗歌都快看不起我了,所以,平常只能聊以自慰地这么说:我还在努力;或者更文学一点地说:我还在路上。

 

  但混沌之中,我倒是有点知道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一是,要在情感上更接地气。这里说的地气是指人民大众,尤其是生存状况比较艰难的人民大众。国家的基尼系数现在这么高,贫与富都触目惊心,我认为诗人豪放的李白情怀要建立在悲悯的杜甫情怀基础之上。都说作家是天然的社会主义者,这应该是真理。作家天然看不得不公与非正义,作家当然也包括诗人。诗人的抒情不能缺失批判性。我要让自己更多的诗行去缠绕生存境遇困难的人民,哪怕试图作为止血的绷带,也未尝不可,尽管无大用。

 

  第二,要在语言的调遣上,更接地气。现在社会断代很快,代沟也很大,包括语言。网络语言的生猛与某种流俗,气势汹汹,你想改变也改变不了。像“给力”这样的词汇出现,在前几年还觉得突兀,觉得不太合乎规范,主流媒体予以弯腰采用之初还引起学术界一番议论,几年过去,我们知道,这个词汇已经高雅至极了,连“神马浮云”也快变经典成语了。甚至,连屌丝、苦逼、逼格、撕逼这样的词汇都已经开始势不可挡,我也不知道以后拿它们怎么办。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语言的流动在互联网时代势若必然,而且河床越来越开阔,我要适当地跟上去,要明白“高雅”的内涵是个变量而不是定量。不然诗句会失活气,无法兜售给更广大的读者。

 

  第三,对于诗作要更注重网络发表。不要认为纸质发表才是高大上的与带经典意义的,网络与手机终端也同样经典,甚至以后除了网络之外你还真找不到第二条感情的沟通渠道了。

 

  第四,要更加相信朗诵的力量。诗歌当然是分看的与听的两种,也包括中间地带。但是,听觉的力量在显现。直达人心的广场效果日益被人重视。依我判断,这与世界的日益扁平化与信息的日益轻捷化有关。既然耳朵的比例在上升,我就应当在写作中多照顾耳膜一点,顾虑是有的,因为这可能在情绪的表达上与语言的组织上产生流俗之弊,但我想,总有法子加以适当避免。有所牺牲是需要的,甘蔗没有两头甜。

 

  这仅仅是我自己的创作走向,没有代表性。

 

  当然,还有一种走向,那就是越来越写不出了,才思在枯竭,这与年龄增大有关。

 

  哪怕这种走向存在,我也可以告慰自己,毕竟,与诗歌基本上相偎依了一辈子,够温暖的了。

 

  以后,做个读者或者听众也很好,诗歌毕竟也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看了。

 

  谢谢大家。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回复内容: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