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栏|博客 > 黄亚洲专辑 > 社会评价          

一个现代神话的诗性诠释——读黄亚洲诗集《行吟长征路》

上传人:新老年 发表时间:2015-11-12


一个现代神话的诗性诠释


——读黄亚洲诗集《行吟长征路》


沈泽宜


  特洛伊战争百年之后,希腊诗哲荷马完成了他的两大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修纪》;中国长征七十年后,诗人黄亚洲完成了他的现代史诗《行吟长征路》。


  一个城邦群落为荣誉而战,一个国家为免遭覆亡而战。诗人荷马站在中间,超越于尘世是非、种族纷争之上,歌唱了人性的伟大与不幸。他既赞美了自己城邦的勇士,又礼赞了异邦的英雄,赫克特的伟岸人格和命定下场是《伊里亚特》最让人揪心与崇敬的悲剧篇章,而赫克特恰恰是荷马祖邦的敌人。荷马为后世诗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而黄亚洲、在旧式政治尚未走开的今日,特立独行,淡化了长征党派纷争、同室操戈的内涵,将它上升为一种百折不挠、具有普泛意义的人类精神而倾情歌颂。其难能可贵不输于荷马。


  中国长征,是一个奇迹,一个真实发生过的奇迹;一个神话,一个最终实现了的现代神话。人类史上,在这之前还从未出现过如此悲壮、惨烈的远征。不同于希腊十万大军的扬帆出海,一个弱者,一个被理想所照亮、所驱赶的弱者,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在几近绝望的情况下,历尽超出凡人所能想像的艰难险阻,卡驱二万五千里,终于抵达目的地,为由弱变强找到了立足之基。这是何等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行为!人类如果存在看一部精神史、中国长征无疑是这部精神史最不可思议最辉煌的章节之一。古人云:“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不完全赞同这种意气销沉的解读。是非成败可以转头空,但它留下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精神。长征同样如此。这种精神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财富,也将是不抱世俗偏见的良知人类永恒的财富。


  我想,正是这种洞穿金石的精神,让骤然被它抓住的黄亚洲整个人都成了一架巨大的血管风琴,让长征途中饮恨而亡的数万英灵在这上面踩踏,舞蹈,按出了如此感人肺腑的乐章。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黄亚洲的诗几乎和他的行程、他的脚印同步而生的原因。天赋诗才、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妙手偶得这之类词语固然可以部分地作出解释,但如若亚洲缺少这种刻骨铭心的感动,《行吟长征路》决不可能像今天这个样子。


  人类正是凭借这种长征精神从树上走到了今天,中国也将凭借这种精神去缝合创伤(请允许我借用了诗人的一个“缝”字),抚平苦难,荡涤污垢,在不远的将来以一个声音和世界对话,与全人类共享和平、发展与繁荣。这种精神也将被分派成“三五黑”一份,给予第一个在精神上依旧积弱、麻木和愚昧的中国人,管好自己,善待他人,以诚信去面对和处理所有事务。当然,这是更伟大、更艰苦的长征。


  长征,将永远伟随中国人的精神成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行吟长征路》的运思才有了最终的落脚点。


  精神要转化为诗,必须让文化成为艺术。而艺术讲究具像,讲究直观,讲究从小见大,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随着阅读的展开,我们将有机会欣赏到诗人出色的抒情能力、充满想象的绝妙比喻,和一个小小词语所蕴含的巨大张力。毛泽东在大渡河边当年捆绑石达开的木柱上揿灭烟蒂,这个几乎可以被忽略的动作,让人特乌镜头似地看到了这支弱旅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无险不逾、无坚不摧的伟力。一个极细微的动作竟如同一记重锤,使整部长诗嗡嗡作响。而最让人过目难忘的是《草地》:


  一个战士,一匹马,会在瞬间消失

  泥浆吐出一串气泡,那是饱嗝

  ……

  有时候,中指或者食指

  会像草根一样裸露,一只蝴蝶停在上头

  有时候,一顶孤单的军帽在草根间飘浮

  那是思想在代替脚步,完成了悲壮的征程


  无数个本该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热血男儿,就这样被无动于衷的“草地”无声无息地吞噬了!大痛与大爱交响成民族反思的悲怆乐章,每一粒草地吐出的气泡都在警示后人万不能让骨肉相残的悲剧重演,彻底葬送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民族!


  抚摸《草地》,我惊叹这些神来之笔所包蕴的悲哀圣洁的抒情力量。在宁静的草原、美丽的蝴蝶和黑色的无法喊停的死亡之间所构成的强烈对比,让我的心久久地颤抖。悲壮、惨烈这些概念化的字眼,此刻已隐退到几个最简单、直观的语象之中,千百倍地扩展着自己的感染力。五十年前我观看过陈其通先生写长征的话剧《万水千山》,后来又阅读了《红旗飘飘》中的有关回忆以及林林种种写草地的文字,它们都曾以适当的方式进入我体内;但在一根蝴蝶停落的手指、一只孤单飘浮的军帽面前俱黯然失色。什么是诗,什么是散文,判若泾渭。


  《草地》使史诗的抒情品位整体提升。它也同时昭示了诗人黄亚洲的博爱胸怀、平等理念。他不但缅怀了长征的决策者和各位领袖人物,也给无数埋骨途中的无名士兵谱写了一首首凄恻庄严的安魂曲,续写了英雄时代诗哲荷马未能完成的篇章。


  多年以前,我曾说过:“亚洲把世俗留给影视,把灵魂交托诗歌”。信然!


  2005年12月26日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回复内容: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