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个人专栏 > 曾经沧海 > 正文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5-05-19
两场音乐会
苏联解体之初,我来到阔别多年的圣彼得堡,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当年的老朋友,第二件事则是再访世界闻名的艾尔美塔什博物馆(俗称冬宫博物馆)和俄罗斯博物馆,同时希望看一次芭蕾舞剧,或者听一场古典音乐会。
那天下午参观完俄罗斯博物馆之后,来到广场上的普希金塑像前小坐片刻,突然间想到,前面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圣彼得堡音乐厅,那是当年我想去而又不敢去的地方:在苏维埃时代,高雅艺术的票价尽管便宜,也是穷学生难于问津的。
走到音乐厅售票窗前一问,得知当晚就有一场音乐会,由韩国钢琴家主演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彼得堡交响乐团协奏。票价便宜得难以置信:前排雅座票5卢布,相当于1/6美元(当时一美元可换30卢布),还不及一客冰激凌的价钱。
这座音乐厅以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命名,肖氏杰作“列宁格勒交响乐”曾在这里首演,当时的列宁格勒(如今的圣彼得堡)被德军团团围住,音乐家们饿着肚子,在没有供暖的大厅里,在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中演奏近两小时,壮怀激烈,气势磅礴,绕梁半世纪而余音犹存。
如今的音乐厅里,到开幕前十分钟,才三三两两地进来一些听众,其中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外国人,我作为一个外国人,就坐在前排的贵宾席上,后排的位置空了一大片。幕间休息时,俄罗斯听众照例来到休息厅,一对对手挽手地逆时针漫步绕圈而行,据说这是沙皇时期保留下来的高贵习俗,不用说这一对对男女都是银发老人了。
韩国钢琴家和彼得堡交响乐团的精彩演出给了我莫大的艺术享受。令我十分不安的是,听众这么少,票价如此之低,这批音乐家们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呢?
1993年我有机会造访莫斯科,那年9月,莫斯科在秋风冷雨中迎来了美国歌星迈克尔•杰克逊。为他打前站的工作人员,用数架大型飞机运来二百吨道具,两辆高级轿车,以及许多演出用具和生活用品。他们在硕大的列宁体育场主席台处搭起一座演出台,用了重达四十吨的音响设备,专供照明的发电机组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的电站容量。
经过一番宣传炒作,杰克逊终于前呼后拥地来到了莫斯科,许多俄国摄影记者满头大汗地奔来跑去,只摄得两三秒钟的镜头,在电视机前人们看到的是,用大礼帽遮住半张脸蛋的杰克逊尊容,播音员说,这颗歌台巨星看起来不男不女,不黑不白,不刚不柔,完全是一位中性。
可容十万听众的列宁体育场,平均票价为110美元,这恐怕是杰克逊先生一生中最优惠的一场演出了,对他而言这简直是一桩亏本生意。尽管秋雨绵绵,寒气袭人,黄牛们还是决定大捞一把,他们早早地控制住一批入场券,以便临场卖个好价钱,要知道杰克逊只演出一场,从此以后莫斯科人就再也休想看到这位天王巨星了。
那天晚上,莫斯科街头空无一人,追星族们早就在摩拳擦掌,仿佛即将杀上战场。我的住处离列宁体育场仅一站之遥,因缺少精力和财力,只能象大多数市民那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歌星风采。
平心而论,杰克逊的演出功夫不俗,他用英语唱了十二首歌曲,人们觉得他在舞台上飞来飞去,演唱时他与伴舞人员一道做着高难度的动作,一个转身可完成两个360度,干净利落,太空舞步使他的身体迅速向后飘然退去。摄影镜头偶尔转向台下的女孩子们,她们有的狂呼大叫,有的热泪盈眶,有的突破军警阻拦,奋不顾身地冲向舞台,企图亲吻她们崇拜的偶像……场面热烈动人。
事后得知,因为天不作美,加上莫斯科人囊中羞涩,入场券未能如预期那样销出,黑市票最低只卖十美元一张,黄牛们大赔老本。
这就是我在俄罗斯欣赏到的两场似有天壤之别的音乐会,其票价分别是六分之一美元和110美元。
下一篇:“后高考时代”如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