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个人专栏 > 天山脚下 > 正文          

两个民族三代人 铸就一个幸福家

作者:  上传人:张胜开 发表时间:2015-02-28

本网记者 张胜开 摄影报道



朱大珪老人指着全家福一一介绍家人。


    今年77岁的新疆喀什朱大珪老人,可谓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老人不但和维吾尔族妻子巴哈古丽幸福地享受美满的生活,而且他们大儿子和女儿组成了汉族家庭,小儿子则娶了一个漂亮的维吾尔族妻子,给他们生了一个芭比娃娃一样乖巧的孙子。而令人称奇的是,朱大珪老人岳父岳母的爱情,就是一朵民族团结结出的爱情之花。


    冲破世俗的岳父母


    朱大珪老人的岳父叫杜维祺,1938年从河北老家来到新疆,先在乌鲁木齐工作几年后,被安排在当时的库车伪政府当秘书,1947年这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小伙子被一个叫阿米娜汗的维吾尔女孩迷住了,阿米娜汗属于大家闺秀,父母是当地有权有钱的大户人家,她当时任一所子女学校的校长,还是当时的新疆省第一届妇女大会代表。


    当杜维祺和阿米娜汗双双坠入爱河的时候,阿米娜汗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扬言要把杜维祺赶出去,任阿米娜汗怎么哀求都无济于事。为了和意中人生活在一起,叛逆的心理使这对年轻人选择“私奔”,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杜维祺和阿米娜汗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衣物,离开了家。其父母闻讯,迅速派人去寻找他们,但害怕父母还要拆散他们,就连夜不停的跑呀跑,跑到阿瓦提县,准备在那里生活,当父亲知道他们的行踪后,又派人过来寻找他们,他们不得不继续逃跑,一直跑到巴楚县,埋名改姓的隐居下来,过上了幸福而又艰辛的平民生活,为了生活,他们开过照相馆,还开过划玻璃、写毛笔字、写对联的小店。1949年,他们生下了女儿巴哈古丽。回忆起这些往事,巴哈古丽愧疚地对记者说:“也许当时父母已经感觉后悔,是找我们回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呢?”


    不幸中的幸福


    朱大珪,1938年生于江西莲花,1955年响应支援边疆的号召来到喀什,被安排到百货公司工作,1964年,被抽调到喀什专区社教工作队,到巴楚县搞社教工作。


    这时的巴哈古丽已经16岁,初中毕业的她被分配到了巴楚县社教工作队当翻译,漂亮的她加上两根又粗又长的辫子,被誉为“巴楚一枝花”。朱大珪到巴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巴哈古丽相遇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朱大珪认为巴哈古丽很适合他,于是悄悄的尾随,来到巴哈古丽家,没有想到的是,她的爸爸妈妈很喜欢他并非常支持,阿米娜汗对女儿说:当时我和你爸爸的婚事受了那么多的灾难,为了和你爸爸结婚,不得不逃离家乡,所以我不但理解你,也坚决支持你们。


    甜蜜的爱情使朱大珪灵感大发,本来就爱好文学的他开始发奋写作,几年下来,他就发表了大量的杂文、诗歌等作品。正在朱大珪意气风发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发表的杂文成了“含沙射影”的罪证,他被戴上高帽子游街批斗。在这人生的低谷,作为准岳父母的杜维祺和阿米娜汗带着巴哈古丽前来看望安慰他,他们对女儿说:每个人生命中总会出现各种灾难和不如意,希望你能在关键的时刻站出来,和他结婚,给他照顾和勇气。

    当时的单位却不给他们出具登记结婚证明,他们只好找熟人到一个人民公社去领了结婚证,单位不给安排房子,他们就在父母的坚决支持下,在喀什老城的高台民居里租房,岳父母亲自下厨做饭,请了几个朋友前来,完成了简单的婚礼。婚后,巴哈古丽到喀什文化馆工作,虽然住在简陋的出租房内,但你敬我爱的小家庭里却荡漾着幸福生活。


    随着三个子女的出生,家庭的经济越来越拮据,此时的朱大珪悄悄的借了几个朋友的3000元钱,跑到武汉姐姐家,从市场上购买了头巾、宝石等物品,准备在喀什做点生意,以接济家庭生活,没有想到在吐鲁番火车站就被抓住以“投机倒把”罪判刑劳教,关押牢狱。人们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岳父却以“历史反革命”也被揪斗,迫害致死,在巴楚县文化馆工作的巴哈古丽受株连而失去工作。


    这时,阿米娜汗毅然来到女儿身边,帮助女儿照看三个孩子。为了叫孩子吃饱饭,她就到建筑工地当小工,维持家庭生活。


    1981年初,朱大珪得以平反,并恢复工作,补发工资,巴哈古丽也被从巴楚县调入喀什市工作。1989年,看着孩子们已经过着幸福生活的阿米娜汗,却微笑着离开人间……

杜维祺和阿米娜汗及朱大珪、巴哈古丽合影


三代人铸就的民族之家


    目前,朱大珪和巴哈古丽享受着退休后的天伦之乐,而他们的幸福之家延续着和谐的民族团结乐章。


    大女儿在交通部门工作,找了个爱她的汉族老公,加上一个可爱的儿子,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老二是儿子,几年前从单位辞职,趁着经济热潮走出国门,在经营着自己的边境贸易事业的同时,遇与一个漂亮的汉族媳妇结婚,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小儿子从小随母亲为维吾尔族,并取得维吾尔族的名字,娶了个地道的维吾尔女孩,生了个芭比娃娃一样的大眼睛小子,三口之家过着维吾尔族的生活风俗习惯。


    “我可不能搞大男子主义,一家人两个民族,更要民主,民族团结是我家的基石!”朱大珪老人告诉记者。


    巴哈古丽阿姨接话说:我们的家庭很幸福,我们把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发扬光大,老大老二过汉族的节日时,我们一起开心的享受着,等小儿子他们过传统的维吾尔节日时,我们全家又聚在一起,感受着民族风情。


    从小立志当作家的朱大珪,开始拿起笔,书写起他的梦想:他先后出版了诗集《香城无处不飘香》,散文集《岁月凝思》、《爱》等四部作品集,近日他的纪实文集《叶河手记》也已经公开出版,其作品也多次荣获全国大奖,并先后被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新疆作家协会等吸收为会员,16岁就在《井冈山》报发表处女作的他终于圆了作家梦。


    朱大珪老人对记者说:我在喀什生活了58年,是喀什噶尔栽培了我,给了我一个圆满的归宿,我要感恩这片沃土;我的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长篇小说,岳父岳母冲破世俗的婚姻,我妻子在我艰难时刻死守寒舍,如今我们儿孙满堂,幸福美满,这就是特殊家庭赏赐给我的写作素材,也是我创作的动力。


    记者手记


    两个民族三代人铸就的这个特殊的幸福之家来之不易,全家都非常珍惜,而朱大珪老人最近拟定创作一部以反映新疆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我有在喀什58年的生活积累,我有在喀什老城小巷租房居住18年的亲身体验,加上我的各种经历和磨练,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素材是足足有余的,我想,这部小说里可以反映出我这个特殊之家的影子。”朱大珪老人如是说。


    祝愿这个团结和谐的家庭幸福无限,期盼朱大珪老人的长篇小说早日问世。


下一篇:“后高考时代”如何过?

留言评论
游客:36        2015-3-4 10:57:07
【内容】: 为这篇好文章点大大的赞!!

游客:37        2015-3-4 10:58:17
【内容】: 为这篇好文章点大大的赞!!

游客:45        2015-3-11 18:58:25
【内容】:记录曲折,更记录欢乐和幸福!

游客:52        2015-3-17 10:37:10
【内容】: 祝愿这个团结和谐的家庭幸福无限,期盼朱大珪老人的长篇小说早日问世。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