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个人专栏 > 烟雨江南柳 > 正文          

九渡纪事 一、九渡镇浴水重生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4-09-30

一、九渡镇浴水重生


  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自从隋唐时期开通了大运河,它就成了中国东部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成千上百的船只,列队挂起白帆,扯起纤绳,浩浩荡荡从南往北,把江南的大米、丝绸、茶叶、红糖、咸盐、桐油,运往北方;把北方的红枣、黑枣、药材、棉花、皮毛,运往南方。
 
  有史记载,190l年的时候,东昌府(现在的聊城市)的生产总值超过山东济南府的生产总值。九渡镇就伴随着运河的兴旺而繁荣起来。大批的船队过黄河后,在这里歇脚、卸货、装货。商人、官员、纤夫、船工,摩肩接踵;饭店客栈,栉次鳞比;酒店茶肆,布满河边;夜晚的红灯笼成串成排,映照的河水流光溢彩;歌女的柔婉之音,伴着乐师的胡琴声,在水面荡漾开来。
 
  老人传说,九渡原来不叫九渡,叫惠家。是因为最早是姓惠的一户人家,明朝初期,由山西迁来,在此摆渡为生,且卖杂货、开饭馆,后来兴旺发达起来。
 
  随着漕运兴盛,官府在这里造就了九个码头。每个码头可容十几条船停靠装卸。每个码头从下往上有十九级青石条铺就的台阶,码头工人或肩扛粮袋、棉包,装船,或双人合抬油桶、咸盐,上岸;号子声此起彼伏,日夜不息。
 
  为了区分装货卸货的确切地点,每个码头分别称作一渡二渡直至九渡,人们见面打招呼就说:去哪呀?在七渡卸货!卖黑枣去呀?嗳!今儿在九渡上船。久而久之,人们用九渡代替了惠家,称呼这个运河上的新兴集镇,带有当地人三分自豪两分喜悦。尽管惠家仍是这里的大户,一半买卖都是惠姓人开的,也都习惯称九渡而不称惠家了。
 
  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津浦路建成通车,火车如一列长龙喷着白雾,呼啸着,日日夜夜,从运河的东面,从齐鲁大地的中部隆隆开过。而运河上的白帆愈来愈少,九渡镇逐渐衰落了。
 
  河道淤塞,不见官府组织民工清理;码头坍塌,也不见有人组织修复。买卖一家接一家关门倒闭,夜晚的红灯笼熄灭了它诱人的光芒,琴声歌声逐渐消失,街道冷冷清清,当年的繁华已经失去。世人无可奈何。
 
  惠连长的爷爷是个老秀才,写了一副对联贴到北大桥的廊柱上,抒发他的感慨:
 
  请不来,捆不来,赚钱准来;
 
  赶不走,撵不走,赔钱就走!
 
  赶集的人听说后议论说,真是说到点子上了,还是惠家有高人啊!
 
  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和全国各地一样,九渡镇又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日本鬼子强令拆了九渡镇东边的文庙孔子大殿和武圣关帝庙,将砖石木料运走修了炮楼,黑洞洞的枪眼监视着四方。往东看过去,九渡镇的半边天就塌了;鬼子又担心河岸上护堤的杨柳林里,宜于潜藏抗日游击队,于是又强令村民砍伐了运河两岸的成排杨柳。九渡镇失去了绿色的屏障,河道不畅的运河,像一个被剥光了衣服的忍饥挨饿的婴儿,在鲁西平原上哭泣呜咽,而没人能拉他一把。
 
  仅仅过了十来年,更大的灾难接踵而来,先是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吃大食堂,没柴禾烧,就砍树;盖养猪厂缺木料,砍树;陆续将各村的树木伐尽;大炼钢铁缺煤炭,砍枣树,大枣树长了几十年上百年,树身硬的像钢一样,用它代替焦炭。九渡周边,方圆百里,那些掩映树庄的枣林,眨眼之间砍伐净尽,露出了黄土打造的土墙土屋。初夏弥漫在金黄色麦稍上的醉人枣花香,秋天密密匝匝地满树红枣,从此消失了,只留在老年人的记忆里。
 
  九渡的百姓,大多是明清两个朝代,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移民的后代。他们将祖先爱枣的山西传统带过来,把耐旱耐碱的大红枣栽遍了院内院外,村头村尾。许多村庄都掩映在枣树林里。
 
  大红枣是农村孩子最好的零食,是产妇坐月子小米粥里的补品,是过年时蒸制花榚礼品上的装饰,更重要是,大红枣还是灾荒年活命的保障。老人说,没粮吃,一天能吃三颗枣,人就死不了。家有三斗枣,春荒过得了。枣树又长得特别慢,二三十年长下来还不到碗口粗,这些祖祖辈辈栽植的枣树没有毁于战火灾荒,却在和平年代惨遭屠戮!
 
  更大的灾难接着是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那三年的大饥荒,树皮都被扒光吃掉,村村光秃秃的。九渡镇能逃的年青人都往外逃了。往日繁华的集镇上不见鸡鸣,不闻犬吠,鲜见人影,运河已经停航,没了帆影橹声。惠连长的老父亲惠先生,站在九渡镇运河北大桥上,仰天长叹道:劫数!九渡镇,完了!
 
  运河水虽然停航,河道总还算通着,浅浅的河水还在慢慢向北流,流得那么艰难,流得那样痛苦,犹如我们民族的历史,犹如九渡镇百姓的日子。
 
  运河水又流过三十年,到了九十年代,国家上马了引黄济津工程,就是从东阿县名叫位山村西边的黄河岸边开闸,向北往天津方向,人工开掘了一条名为引黄济津干渠的人工运河。湍急的黄河水从古运河身边,从九渡镇身边,流向白洋淀,流向天津卫。
 
  虽然引黄济津干渠不准行船,但它哗哗的水声还是给鲁西平原带来了欢悦和希望,带来了九渡人世代盼望的好运:利用这条干渠配套的引黄灌渠网上马了!带有西北黄土高原酸性土的黄河水,流遍了鲁西原野,流遍了村村庄庄。当地的碱性土地,浇灌了酸性黄河水,覆盖了一层红淤土后,变得非常肥沃。九渡的农民说,浇一遍水,等于上一层肥。再加上化肥、农药、良种的普遍运用,亩产千斤小麦、千斤玉米的奢望,转眼成了现实。大棚蔬菜亩产几万斤的比比皆是。这回可是真的,不是五八年放卫星的梦呓了。    
 
  鲁西平原成了重要的商品粮输出产地,成了我国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区的重要的一只菜篮子。九渡镇成了蔬菜、粮食的交易中心。公路网四通八达,京九铁路紧靠着古运河西侧穿境而过。九渡镇上饭店酒楼林立,商场遍布,茶楼依河而建,重新栽植的杨柳,犹如青春少女长发飘拂。九渡镇如同一个人熬过了一场大病,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现在国家从长江调水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已经上马多年,在九渡这一段的规划,就是基本上沿千年运河的古河道,在不同河段深挖至六米至八米,拓宽至四十四米至五十米左右,再用钢筋水泥,被复堤岸斜坡,堤上栽植杨柳林和桃杏树以及草皮。老连长领着我沿着九渡镇的老街走了一遍,又沿着河岸,走到新建的北大桥上,站在他爷爷贴过对联的地方,站在他父亲感慨哀叹过的地方,轻轻地对着河道、对着他家的老宅、也对着他新建的养老四合院房地产公司说:九渡,活过来了!
 
  不错,九渡浴水重生,活过来了!人,总着躲避饥寒追随着温饱走;总是躲避着贫穷追随着财富走;总是躲避着战火追随着和平走;总是躲避着整人的运动向着平安和谐走。躲不了,那是没有办法。
 
  如今,九渡镇,重回那个平安、温暖、衣食富足的光景,当年四散外出的儿女们又重新回家,如同回到母亲的身边。他们脸上的表情,溢满了平静和安详。说起当年的坎坷磨难,好比说别人的故事,没有怨恨,没有愤慨,如同得道的仙人。
 
  九渡镇有好几棵百年的柿子树,被保存下来。现在枝繁叶茂,刚刚成形的小青柿子果实累累。惠连长指着四合院的柿子树说,这个品种的柿子,到冬天,下大雪的时候,树叶落尽,满树柿子红艳艳的,更好看。经过霜冻雪压的柿子特别甜,特别好吃。
 
  那么,历经苦难磨炼的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下一篇:“后高考时代”如何过?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