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个人专栏 > 沧海拾贝 > 正文          

『原创』俄罗斯大地25天自由行之四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4-09-28

利斯特维扬卡 伊尔库茨克

  

  第四天 8月26日:
 

  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才发现这家的环境是这么美!四处窗外开满了大朵大朵的鲜花。房间里一尘不染,内部设施就是典型的
 
  俄罗斯家庭模式。这才想起赶紧拍照。
 
  俄罗斯家庭进门就脱鞋
 
  这是一间客房: 

 

 

  这是另一间客房:

 

 

    这个家庭的客厅(也可以成客房): 

 


    家庭冬天取暖的炉子:

  

 
  俄罗斯家庭的煤气灶都是四个灶眼的,可以同时使用: 

 

 
  女主人正在为我们准备早餐: 

  

  

  俄罗斯人不像美国人个性开放。他们院子的围栏扎得特别密实,外人很难偷窥。但院子里,家家鲜花盛开,枝头果实累累,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
 
  我问女主人:鲜花怎么过冬?她说,把根挖出来,放在室内,来年再种。

  

 

  院子里堆满了烧火用的,劈好的木柴。 

  

 

  女主人早已为我们准备好可口的早点:有她起早亲自为我们烙的软糕(比饼厚)。有她自制的果酱,酸甜适口,是最受欢迎的。还有奶酪、奶油、麦片粥。咖啡、热茶是不用说的了!

  

  

  住在俄罗斯人的家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很会享受生活。不管外观如何,进门都是脱鞋,铺满地毯,卫生间地面瓷砖也有地暖,家里一尘不染。园木结构的房子里,干湿度特别宜人。 
 
  清早,退了房,出了门,几步就到了公路。正如预先Booking订房网上讲的那样,这是个很好找的旅舍:汽车站倒回200米(沿湖向西),走过信息中心,看见两家咖啡馆,中间的那条路往北(右拐),在左侧找到11号即是“奥尔加家庭旅舍Olga’s guesthouse”。房东老夫妻俩带一个成年的儿子(像是有点疾患),他们住楼上;楼下三间客房。女主人还会讲点英语。 
 
  我们住在这家:

   

  

  白天地址很清晰:
 

   

 

  路口左右各有一家咖啡馆(从中间拐弯进入):

 


 

  进去的道路有点坑坑洼洼:

 

 

  这是路边的信息中心(此时太早,还未开门):

 

   
  在利斯特维扬卡沿湖闲逛:
 
  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透底
 

   

 

  贝加尔湖畔的船: 
 


 

  俄罗斯全国各地,都把缅怀为祖国进步献身的烈士放在首位。

 

  利斯特维扬卡小镇也不例外。这是烈士纪念碑: 

 

  

  贝加尔湖,水深千米,一直就是冷锋云团形成的地方。 
 
  清晨,水冷彻骨。但早就有人下湖游泳了。 
 
  俄罗斯人真强悍!
 
  街边的旅舍很多: 

   

  


 

 

  这里正在继续大兴土木,小木屋很别致: 

 

   

 
  贝加尔湖畔的主要道路沿湖伸展。圆顶的帐篷是海洋动物表演场 
 

   

 
  贝加尔湖畔的木屋商店 
 

    

  
看他们是怎样用原木造木屋的:
 

   

 
  木屋的地板是架空的: 

 

 

  儿时的能耐还在,最多一下打出九个水漂。 

 

 

  美丽的贝加尔湖,我们来了! 
 

   

 

  到贝加尔湖主要的向往之一,是品尝贝加尔湖特有的鱼种(俄罗斯很重视保护资源,不允许这里的鱼外运)。
 
  这是利斯特维扬卡鱼市场的入口:
 

   

 
  我们大概是头一个享用了鱼市场里最早烤好的第一批鱼的。
 

   

 

  大的是Омуль(欧姆里鱼),70卢布一条(据说鱼市场里的贵)。现烤的鱼当然香,可以连鳞一起吃; 
 
  小的叫голомянка(格拉米昂卡),网上中国游客有人给它起名叫“香脂鱼”,只有小手指粗,12~13厘米长,居然卖100卢布一条,据说有美容等健身功效。
 

   

 
  既然到了此地,总要尝一尝。也许因为我们吃的是腌过的,不是新鲜的,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好吃的。 
 
  只是两种鱼,都没有小刺。欧姆里鱼带着鱼鳞吃,丝毫没有鱼鳞的感觉。 
 
  逛够了,有专线巴士随时可回伊尔库茨克(100卢布/人,一小时多点)。 
 
  码头小摊刚摆开,我们却准备离开了:
 

   

 
  为了让我们爱好摄影的乐平女士能拍出好照片,我跟司机商量让她坐在副驾驶位置上。 
 
  司机放下正在喝的咖啡,特意帮我们喷水擦洗车窗。以后,每到有好风景的地点,他还有意放慢车速,或者示意乐女士“拍吧!”
 

   

 
  无论是从伊尔库茨克到斯柳江卡,还是从利斯特维扬卡回伊尔库茨克,都是大约1.5小时车程。 
 

  一路上,路的两旁都是原生态的树林(几十米高,笔直笔直的松树和美丽的白桦树林)和大片的草场,房子很少,几乎不见行人。
 
   俄罗斯的公路完全依地势自然起伏,甚至坡度达30~45度。在一个高点,有时可以看到公路三段波浪起伏,真是很美。让我不由想起“非诚勿扰”影片里看到过的类似的北海道公路。 
 
   俄罗斯的车,一定马力很大。他们上下坡,我们几乎感觉不到车速的有什么变化。 
 
  车上乘坐的欧洲游客、俄罗斯乘客,许多人都在读书,读的是厚厚的,印字密密麻麻的书,而不是杂志或画书。

 

 

   

 

  专线小巴的终点,停在伊尔库茨克市的
 
  东北角。这里离著名的12月党人博物馆(谢尔盖.沃尔孔斯基故居)和主显容大教堂很近。 
 
  我们的左边就是12月党人博物馆(院里较大,门票90卢布,周一不开放); 
 
  后面是主显圣容大教堂。
 


 
  这个区域分布着许多古老的木屋,特别适合步行游览。  

 

 

 

  

  就在这附近的"旅游信息中心",能得到很多很好的资料。 
 
  这也是我们在俄罗斯唯一 一处拿到中文旅游资料的地方。 
 
资料介绍详实,让人感到单是去伊尔库茨克旅游一次,都值!
 

   

 

  伊尔库茨克曾经被称作“西伯利亚巴黎”。
 
  这里盛产黄金、钻石、石油;是西伯利亚贸易、交通中心;
 
  伊尔库茨克省的面积曾经跟全
 
   欧洲的总面积相等。这里原来有大片富商、官员的豪宅。这里的工匠木工手艺很高,他们用艺术性极高的木头花纹装饰着木屋的窗户和屋檐,“伊尔库茨克的木头花边”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可是,火灾吞噬掉了许多木屋,现在遗留的就更显弥足珍贵。 
 
  12月党人对西伯利亚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们多是年轻军官,比如:谢尔盖.沃尔孔斯基就是少将,他们是1812年卫国战争的英雄,被人流放去西伯利亚服苦役。他们勇敢的同样出身贵族的妻子们,没有因此而跟他们“划清界限”,反而毅然变卖家产,勇敢地跟着丈夫一起走向“严寒”。在交通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她们变卖家产,凑够“盘缠”,把钢琴都带到了西伯利亚(故居中一台1792年维也纳产的角锥形钢琴和1831年圣彼得堡产的《利赫金塔》名牌大钢琴是故居中最珍贵的原物)。可见文化、艺术、科学、知识,精神生活在他们生命中的位置。正是由于他们的到来,点亮了远东百姓精神文明之光。西伯利亚的年轻人渴望读书和知识。随着12月党人的到来,读书、杂志,图书的出版和订阅,文学作品朗诵会,舞会,音乐会的举行,看戏等都流行起来。 
 
  沃尔孔斯基房舍边的街心花园里,建立了12月党人妻子纪念碑。纪念她们英勇的行为:跟随着自己的丈夫去西伯利亚!
 

   

 
  离这里大约三、四站路远,是静谧的兹纳缅斯基修道院。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街上逛着,走向兹纳缅斯基修道院,感觉好极了!
 

   

 
  在安加拉河这边就看到兹纳缅斯基修道院那美丽的绿顶“洋葱头”了,就在大桥的那一端。我们本想走过去。因为问路,一个穿制服的女士明白我们要走过去,着急地说起来。大意是:桥上车多,车速快,不安全;再说下桥是单行线的转盘,要走很多路,不止一站;虽然只乘一站路,也要乘车过去。她不嫌麻烦,带我们七转八弯地走了不少小路,一直把我们送到汽车站。又喊住司机交代清楚让我们在哪里下车,这才回去。真是实心实意的帮助人,让我们感动! 
 
  去兹纳缅斯基修道院,是为了看高尔察克的塑像。 
 
  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高尔察克、邓尼金是“白匪首领”。我们要看看俄罗斯是怎么对待这段历史的? 
 
  这就是高尔察克的高大塑像:

   


 
  底座显然一方是红军,一方是白军;枪对枪,显示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对抗。
 
  但是,没有高下;没有正反;没有美化或贬低! 
 
  在旅游中心的中文资料里,我看到高尔察克的介绍:
 
  “是著名的极地研究者、海洋志专家,有俄罗斯地理团体的康斯坦丁诺夫大奖章。参加俄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国内战争,是白军司令。从1918年到1920年是俄罗斯最高统帅。纪念碑所在地是高尔察克海军上将被枪决的地方。”
 
  我们又乘车,横穿伊尔库茨克市南北(这是最便捷的浏览市容的途径),去安加拉河边看安加拉河破冰船;
 
  我们还乘车从东向西在著名的安加拉河大坝顶上驶过。 
 
  大坝很随意,就像一条两边有水的宽阔大道。 
 
   此时已暮色降临,我们却至少还有多半天的时间游逛。因为我们当天晚上要乘坐,莫斯科时间20:17开的81次车去叶卡捷琳堡。在伊尔库茨克要加上5小时时差,即是当地时间次日凌晨1点才开。上车之后,我们就可以足足休息54个小时。
 

   

 

  在城里兜够了,按图索骥去LP《俄罗斯》书上推荐的乌兰巴托风味餐厅晚餐。 

 

  平心而论,这里的汤和菜,真材实料,不加味精,在洋人吃来是最味美的了。怎无奈中国人的嘴太刁了:“肉做得太老,汤也不鲜,上当上当!” 

 

  饭后,顺路去基洛夫广场看了夜景。

 

  从那里乘20路车,回火车站。 

 

  步行到旅舍,取了拉杆箱,谢别了善良的迪亚娜。 

 

  两位女友早已看好一条路,可以稍微绕点路,就一路下坡地拉箱子到车站。 

 

  24日傍晚,我们在车站遇到一位中国满族老乡

 

  “黑龙江老板那钦”。他正在此候半夜的车。他已经热心地领我们进出站台熟悉过火车站了。俄罗斯不检票,可以随意进出站台。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列车进几站台,是临时公布的。所以要随时关注显示屏。

 

  那天,那钦老板帮我们翻译,指点我们去实惠的快餐店吃饭,陪我们找有银联标志的ATM机……,帮了我们不少忙!不应该忘记这位好人!在此存照,以示感谢。

 

   


下一篇:“后高考时代”如何过?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