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个人专栏 > 沧海拾贝 > 正文
『原创』俄罗斯大地25天自由行之 十三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4-09-25
俄罗斯大地25天自由行之十三
莫斯科 胜利广场 莫斯科大学 新圣女公墓
第十六天 9月7日
俄罗斯天气预报还挺准:四天前预报,今天将转晴,果然今天多云,晴了!
晚上就要离开莫斯科,乘坐火车去大诺夫哥罗德,今天日程很紧张!
我们准备停当,一早就坐地铁,去最远的胜利广场,然后是莫斯科大学、新圣女公墓,有时间富余,还想去看看托尔斯泰庄园纪念馆,再逛逛阿尔巴特街。前面几项都属于莫斯科城的西南区。关于这个区,卡片摘录的内容是:
▲ 城西南区:
胜利公园M3:Парк Победы凯旋门、方尖碑、卫国战争博物馆、博罗季诺战役全景博物馆。
莫斯科大学M1:университет(莫大)有嘹望莫斯科最佳点; воробьевы горы(麻雀山)。
新圣女修道院、公墓M1:спортивная 或 M6: шаболовская
文化公园M5:Парк Культуры托翁庄园纪念馆;
阿尔巴特街M1:арбатская 原为宫廷侍从聚居区(最终成为艺术家或贵族)。
胜利广场很广阔,像逛天安门广场一样,需要走不少路;
“莫斯科大学地铁站”在麻雀山上,莫大地势高;而“麻雀山地铁站”在麻雀山下。先逛莫大,在麻雀山观景台上俯瞰全景后,沿游步道下山,到麻雀山地铁站乘地铁去新圣女公墓。这样走,要省许多力。
出Парк Победы 站,先去凯旋门,比较近
(照片中,楼顶的红字,就是可以用“华夏商旅卡”提现金卢布的莫斯科银行的标志——“банк москвы”)
继续向前走不多的路,街左侧可以看到“博罗季诺战役全景博物馆”(免费领票入内,周五休息)。
这个战役发生在1812年,在俄罗斯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许多地方写到这场俄国反击拿破仑的战争。
参观者站在馆中间的高台上,360度的内壁画满了战场实况场景,前面是真人大小的士兵(据说有400位元帅将士,3000多双方士兵),断壁残垣,还燃着火星,冒着烟……,楼下展厅里,详细展示了这场战争的前后发展、人物和文物。
前面的凯旋门就是为了纪念这场反击拿破仑入侵战争的伟大胜利的!
我们去的那天,胜利广场正在举行主题为《崇拜》的第九届经典爵士音乐联欢会的排练,奇怪的是诺大广场,游客不多,却是警察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入内要经过严格的安检?!(应该不是常态吧?)
这是台下寥寥无几看排练的观众
方尖碑前拍照的新娘(注意背后的警察密度)
前为方尖碑(高142米),后为卫国战争博物馆,左边是圣乔治教堂。
据说博物馆西面有犹太教纪念堂,里面有犹太人屠杀历史博物馆。时间所限,我们没有去。
方尖碑底部:
胜利公园里,不能忘记过去的雕塑
伟大的卫国战争博物馆:
方尖碑顶部是高举花环的胜利女神,下面左右两个是吹着号角的小天使:
网上看到过,从胜利广场到莫斯科大学有地面上的公共交通车。正打听车站在什么地方,同伴们等不及了,宁愿回去坐地铁。走回地铁站,路可是不近,只是没有悬念。
莫斯科大学原叫罗蒙诺索夫大学,紧邻罗蒙诺索夫大街。“大学 университет 站”,在莫斯科大学的东南角上。出站,第一条横马路就是罗蒙诺索夫大街。穿过马路,左拐沿这条街走,可以到大学正门。
我们用手机定位,笔直着走,穿过马路,从东侧门进入莫大,在校园里逛,走向主楼。
莫斯科大学校园极大,很美!
在校园里逛,不断往前走,往右拐;向前走,向右拐,就可以看见主楼。
这是从东南侧看到的主楼,及足球场。
莫斯科大学主楼的裙楼,向四个方向伸出去;四角都有塔楼。
这还是主楼的侧面像。(我们已经穿越足球场,接近主楼了)
这才是主楼的正面像,但只照上了中间部分塔楼。更远更高的四个角上的塔楼还未能包括在内。
一个俄罗斯家庭在这里举行婚礼,只可惜太阳总是藏在云层后面:
太阳出来了!
他们在照相,突然太阳从云里露出脸,光线立刻好多了!
我为他们高兴,脱口喊出:“哦,солнцы взошло !”周围的俄罗斯人纷纷向我投来友好的目光,有的点头致意。使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奇怪,我从来没有想过这句俄语,怎么今天会突然冒出来?
后来自己明白了:原来中学时老是唱俄语的《东方红》:“Восток заалел,солнцы взошло (东方红,太阳升)…”。到底是“童子功”啊!
主楼前喷水池的两侧,分别立着六位俄罗斯名人的石雕半身胸像。
西侧六位依次是:
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1849-1936)
生物学家 米丘林 (1855-1935)
物理学家 波波夫 (1859-1905)
土壤学家 道古恰耶夫 (1848-1903)
哲学家、作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非欧几何创始人 罗巴切夫斯基 (1793-1856)
他也是杰出的喀山大学校长,我们在喀山曾见过“他”。
莫斯科大学广场最前端,就是麻雀山上的嘹望台,是俯瞰莫斯科市全景的最佳位置。
虽然没有拍出好照片(拍全景,雾茫茫一片;拍局部,又显不出优势),但饱了眼福。
这是麻雀山上的马路(两边车行道外侧,还有人行道,再外侧还有大片树林):
再往前走,就是观景台。
从观景台下山,有很好的游步道。穿越沃罗比约夫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下山,能到达麻雀山地铁站。不少人从麻雀山地铁站下车,登山上莫斯科大学,一个个呼哧呼哧喘。
麻雀山地铁站在地面上,且在跨越莫斯科河的大桥上,其内部景观与其他地铁站又很不相同:
地铁站站台:
地铁一号线坐到“体育场站спортивная ”,走到新圣女公墓大约还有20分钟路。
新圣女修道院曾关押彼得大帝的同父异母姐索菲亚公主,以及彼得大帝第一任妻子(彼得认为她是唠叨鬼),果然气势不凡。
修道院收费(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进)。
新圣女公墓跟修道院只一墙之隔,不收费。
里面像一座雕塑博物馆,人物塑像惟妙惟肖(许多名人墓网上已有,这里不重复了)。
有的还很有创意:
其实,现在里面也是人满为患。后来的墓葬越来越简单,远不如先前讲究了!
更有多人“同居一室“的:
在这种情况下,叶利钦的墓,在新圣女公墓最中央的位置,占了这么一大片地方,而且建成覆盖俄罗斯国旗的至高礼遇形式,足见他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位置。
今天微笑得特别爽的赫鲁晓夫,在公墓中间大道一直走到头,右边倒数第二排的位置。公墓入口处有一块牌子,可以凭姓名查“墓号”。赫鲁晓夫是X(俄语念赫) 开头,果然第一个就是他。查到了号码,还要到区域号码分布的一张图确定位置,才能找到。
赫鲁晓夫墓碑的设计者是纳斯维斯特尼。设计成黑白相间,象征着他当政时的是非功过。赫鲁晓夫曾经很不屑地把他的作品比作垃圾。当时还是无名小辈的纳斯维斯特尼却回应国家领导人说:“在我的作品面前,我才是主人!”
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他后来移民,现在定居在美国。
夕阳已斜,天色不早。托尔斯泰庄园估计已关门,是来不及去了。我们还是坐地铁一号线去阿尔巴特街吧!此时,阿尔巴特街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晴天,阿尔巴特街人来人往,果然热闹非凡:
舞台背景上的大字是“幸福的城市”,节目的观众还不少!
阿尔巴特街像一个艺术市场。街上画摊很多。
画肖像画的画家素养极高,只几笔,画出来的人物就已经跃然纸上,像极了。我们拍的照片已经归在 《俄罗斯大地25天自由行之七 喀山》一节里,讲“俄罗斯步行街”的特点。
这里,看看街头的演奏家们:
年轻的弹拨乐器手:
青年小提琴手:
中年排箫吹奏家,会多种乐器:
这也是一个演奏多种乐器的乐手:
这里是《每天的 音乐会 选拔赛 现场声音》。
里面可以表演,可以欣赏;也是一个咖啡吧:
阿尔巴特街街景(却不知道这金人是谁?)
这是普希金夫妇塑像:
阿尔巴特街上的“乱涂墙”:
也有以“前苏联”为幌子,招揽生意的咖啡馆:
二战后,苏联整个国家变成一片废墟。斯大林下令建起的被叫做“七姐妹”的七座哥特式建筑,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莫斯科大学主楼是其中之一;阿尔巴特街的“白宫”(杜马大厦)也是其中的一座。那么应该就是它了。
从东到西,逛阿尔巴特街。西头,有“斯莫棱斯克смоленская ”地铁站可以返回住处。
到莫斯科时,我们被出租车司机宰,区区1.4公里,要了我们1000卢布。
离开莫斯科时,旅舍的服务员尼克拉、伊凡兄弟,帮我们叫车,到列宁格勒火车站。同样四个人、同样四只拉杆箱,路程远几倍,只收了350卢布。
莫斯科有九个主要火车站,分别以它们去往城市的名字命名。大诺夫哥罗德在圣彼得堡方向。圣彼得堡以前叫做列宁格勒,所以必须到列宁格勒火车站上车。
列宁格勒火车站的对面是喀山火车站(附近还有一个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注意复核火车站站名,不能搞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