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个人专栏 > 沧海拾贝 > 正文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4-09-24
《育孙新知》三
来自学校的感悟
我孙子入园是06年。很走运,未托关系,未花钱,就进了杭州幼师第二附属幼儿园。幼儿园的王芳总院长、附属二园的方院长、以及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老师,都特别重视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对幼儿有效的教育方法。王院长每周有固定“家长接待日”;方院长随时接待家长;每个教室门口都有这个班的老师精心选出的高质量资料,且常换常新(我看到重要的,常用照相机拍下来给全家人看,很容易统一认识,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幼儿园一次又一次的主题活动,更是大大强化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没有形成“条文”、“口号”式的东西。下面只是我归纳的点点滴滴的感悟,供大家参考。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一切教育,都源自对孩子的“爱”。
教育的宗旨是要让每一个孩子“快乐”。
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育成长为心智健全,体魄健壮,将来能自立于社会的人才。这样,孩子才能有快乐的人生!
回想起以前,我们经历过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维稳”目标方针,真是要感叹“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了!
记得作者礼平在小说《当晚霞消失的时候》里借智者的口说:人的幸福,在一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含义:童年时父母的慈爱,少年时自尊心的确立,青年时热恋的圆满,中年时事业有成,老年时受人尊敬,暮年时回顾一生自己很满足,幸福的人生是这样环环相扣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要鼓励为主,都要尊重他,重视他。
孙子所在的幼儿园(包括后来的小学),从不搞排名。孩子的绘画是按学号全部张贴的;老师即兴拍摄的照片里能看到每个孩子的展示;每次运动会项目花样翻新,但都是班级之间的对抗,人人参加,都能为集体争光;每学期的主题活动总是“隔半场,角色互换”,使人人都有同样的体验机会;老师会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亮点”,给予夸奖、鼓励;刚入学的孩子,人人都是隔三差五欢天喜地地拿着“红五星”或名称各异的“奖状”回家报喜……。有特长、有潜能的孩子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尽情展示;一些年纪小、个性内向、或发育迟缓的孩子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压力;个别特别调皮,连家长都挠头(真称得上是“拆天拆地”,搅得上不成课)的孩子,老师一样不嫌弃:她们有办法调教,把他的旺盛精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老师有耐心等孩子的自制能力慢慢增强。
▲孩子“讨人厌”,实际是长大的表现,家长不必为此恼怒。
“周岁半,翻坛罐”:孩子刚会走,对周围环境的探究意愿特别强。只要手够得到的地方,都要挖挖、拧拧、打开看看。孩子求知欲强应该高兴!这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对电源、热水、锐器等,要特别加强防护。这时,应该支持孩子探索:可以主动给他一些盆碗罐盒,让他敲着玩,开关配盖子;可以给孩子一些纸,让他撕着听“响”,进而撕“面条”撕“雪花”锻炼手指的灵巧和力量;玩水玩沙,永远是孩子最爱。
孩子长大到一定的阶段(现在已提前到2~3岁),都会“逆反”:不听话、发脾气、捣乱。这其实是孩子自主、独立意识增强了,他们希望被重视的原因。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正常发展阶段。如果大人遇事先跟孩子打招呼,或跟孩子商量,孩子就能较少被“激惹”;了解了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大人不恼怒,和颜悦色地对待孩子,就好沟通了。
孩子无理取闹,发脾气大哭大闹时,打骂不好,体罚不好,跟他讲道理也没用。正确的有效的处理方法是:最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大哭不已的婴儿,听到吹风机的声音,或听到自己哭的录音声,一般都会停止。幼儿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他感兴趣的东西转移(但不要吓唬)。如果转移不了,要“冷处理”,帮助孩子先冷静下来再说。对孩子的恶作剧,不要太急于制止、纠正,不要“强化”它。因为孩子很敏感,他们对大人心理的揣摩能力远远胜过成人。小小孩子常常在试探大人的底线。他们会捕捉最有利时机,希望引起大人关注,或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如果为求安宁迁就孩子,会使孩子得寸进尺;如果为立即纠正或制止孩子的恶习,打骂、恐吓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不正确的管教方法,只会强化孩子的坏习惯。对幼儿的坏习惯,不能强化,只能“淡化”:大人要装着没看见,用别的话,别的事将孩子引导开;孩子不再犯,可以不再提;再次发生,也要在适当的时候,以讲小动物或别的小朋友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对与错。从小就应要求幼儿“有话好好讲”:好好讲,要求合理就满足;不好好讲,一概不予满足。
要培养幼儿好的习惯,主要靠奖惩手段来引导。
不要给幼儿讲道理:大人认为很浅显的道理,孩子还听不懂。
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由低到高分阶段对他提出要求,做到了就奖。没做到,可以“延迟满足”他本来有的愿望(只要做好了就补给)。我每年给孩子画一张竖列为月份,横行为日期的大表格。在一段时间里,只提一项最容易做到的要求。做到了就给贴“红五星”。连续十个,就满足他一个愿望。他“进步了”,要求就提高,跟他商量“我们一起再上一个台阶好吗?”(如“吃饭乖”“按时睡觉”“不迟到”“自己脱衣放好”“自己睡觉”),引导孩子进步。孩子知道,这是他“又长大了”。慢慢孩子会主动说“我已进步了,你要给我再上新的台阶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红五星”比礼物更好!
▲孩子年纪小,闯了祸怎么办?
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犯的小错误,不要责备。告诉他“不要紧,我小时候也这样过。犯过错误以后就知道了,后来再也没犯!”或者“没关系,你还小。长大了就好了。”这比责备,“严厉管教”效果要好。
对孩子必须严加管教的错误,大人态度要严肃,但要尽量避免当众训斥,讲“过分打击孩子积极性自尊心”的话。应该尽快把孩子带离现场;先让他自己好好想想“怎么回事?”冷静反省一下;然后了解情况,问他自己的看法态度;在此基础上帮他分析,教他处理改正的方法。孩子也许不说话,甚至对抗。这时要给孩子台阶下:“你再想想。有什么话,我们以后再谈”,先把善后处理好。
现在幼儿教育比较提倡挫折教育。要让孩子去尝试;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在孩子受挫折时,要及时给他们以引导。
▲孩子是一棵生命力极旺盛的小苗。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上了小学,要利用一切机会,让他明白:学习是他的事情!
小鸟学飞,小兔学跑。爸爸妈妈上班,供他上学,让他学本领。他也有分工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学习,快快长大!奶奶许多新知识已经不如他,况且还有自己的许多事要做。只能在他需要时,帮他“口答”计时,“听写”。要不要做,做得怎样,完全由他自己决定。
这里,想特别提一下1990年前后,杭十三中一位“教坛新秀”老师的研究心得。
这位老师在城西刚好带教了两届毕业生。前一届学生90%是农民的孩子;后一届90%的学生家长是高级知识分子。她发现反而是前一届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后一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都不够理想,成绩也没有前一届好。
她觉得奇怪,当作课题来研究。她找到了原因:
1. 前一届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总觉得孩子“能念,能算”很了不起,总向别人夸自己孩子,以孩子为荣。这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但高级知识分子要么是要求高,总对孩子不满意;要么经常会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还不懂?你怎么这么笨!”
2. 农民家长文化不高,无法辅导;那时又没有请家教一说,所以孩子完全靠上课认真听课,作业自己完成。而家长文化高的,常常喜欢检查孩子作业,帮助纠正错误,在家里辅导孩子或者给孩子请家教。这些孩子因为有依靠,听课就没有那么专心。从作业也看不出孩子对“知识点”掌握得好坏。“作业都对,考试出错”的情况比较多。
3. 农家孩子学习目的性明确,真正是为自己在念书。他们精力比较集中。而后一届孩子成长环境优越,读书好像是为应付家长。他们看电视,打游戏,精力没那么集中,学习效率比较差。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要让孩子懂得:
1. 学习是他的事,他自己要管好;
2. 要讲究效率:聪明的孩子作业做得又快又好。做完了,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受表扬;不聪明的孩子,磨磨蹭蹭,作业做不好,考试考不好,玩也玩不好,还总挨批评。
3. 他是很聪明的。许多新知识,他比大人都学得快。他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许多新问题。能自己解开一个问题,是很开心的。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是维持孩子学习动力的最有效手段。
4. 累了,就可以不学;没兴趣了,就可以休息,等以后再学。宁愿不学,也不能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我的看法!
5. 对孩子做不出的问题,不要立刻“帮助”他。要承认“这是有点难的!”并告诉孩子“让我来想想,你也再想想”。常常是孩子自己先发现解决办法,这样,他会很兴奋,你也可以大大把他夸一夸!
下一篇:“后高考时代”如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