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个人专栏 > 天山脚下 > 正文          

土陶水缸,冰箱的祖先?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4-09-24

土陶水缸是冰箱的祖先?


本网记者 张胜开 文/图

 


  现在尽管在城市家庭中已经很难见到那个头大、挺着大肚子的陶制水缸,但一种土陶水缸在南疆的农村里还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呢。近日,听说在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的不少农民家庭还把素陶水缸摇身变成具有保鲜功能的“生态冰箱”,带着这个神秘,记者专程到该县一探究竟。 

 

  大自然馈赠的素陶水缸

 

  几经周折,记者在新疆英吉沙县扶贫办办公室主任陈艳的陪同下,来到了芒辛乡托万阿热买里村,采访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土陶制作艺人麦麦吐荪·穆萨。

 

  据了解,在南疆的戈壁和沙漠交接地方,有大片的古河流冲击出来的平原,积淀了大量泥土,并经河水浇灌出若干个绿洲,这里成为维吾尔族人赖以生存的家园。也许,在开天辟地之初,女娲照着自己的模样捏出小泥人也来到新疆这块宝地,于是泥土无疑成为整个人类的始祖和衣食父母。正是因为有了泥土的滋养,土陶制品也逐渐成为维吾尔族家庭里必不可少的容器,土陶技艺也由维吾尔族工匠在民间代代传承。


  据麦麦吐荪·穆萨说,英吉沙县芒辛乡的手工土陶业可谓历史悠久。原始素陶的产生时间要比彩陶至少早两千多年。如今乡里有三家土陶作坊仍保留着最原始的土陶烧制工艺,其中两家以烧制带有颜色、形状各异,以具有观赏价值的“琉璃陶”闻名;他家就专门以制作“素陶”,即在烧制陶的过程中未加釉、漆等任何元素和色彩的纯土陶。

 

  陈艳告诉记者,可别小瞧这原始的素陶手艺,用它做的水缸,能把涝坝水经过长期的存放,转化成人们可以食用的纯净水。在上世纪六七年代,英吉沙县的农民生活饮用水主要依靠涝坝水,其碱性大,人畜共用,对人体健康存有较大的危害。也许是大自然眷顾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泥土启示勤劳智慧的土陶匠人,让他们发现了素陶水缸对涝坝水的净化作用。在芒辛乡,人们家里用的素陶水缸大都来自于买买提•吐尔逊的家。这种素陶水缸在维吾尔语中音译为“奎普”,最大的水缸能盛50-70公斤水,小一点的能装下10-30公斤水。

 

  麦麦吐荪·穆萨的妻子立即跟记者做了个实验,把水装进这种素陶水缸里,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水就可以渗透陶器,使陶器壁上湿漉漉的。前来看热闹的当地人纷纷表示,像这样把水在缸里放置一年后,除了水量会自然微流量消失20%以外,还能能把涝坝水净化得跟纯净水一样清亮且不变质。

 

  由于外层没有釉面的素陶水缸能使水很容易的渗出,这便对涝坝水产生了过滤净化的效果,而这个微流量过程,恰巧可以对缸内的水在微小的流动过程时发挥调节温度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水缸周围温度较低,农民将菜、肉等极易变质的物品置于水缸上面,能够保持菜、肉等食物3-5天甚至一个星期不变质。同时房屋内温度也随之降低,水缸还能起到调节房屋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对于英吉沙的农民来说,只要在家中放一口素陶水缸,就能享受到家中安装“具有保鲜性质的生态冰箱”和“天然空调”的便利和舒适,而且还无需费电,真是其乐融融!

 

  原始的土陶烧制技艺

 

  一个看似普通的素陶水缸竟有如此神奇的天然妙用,究竟是怎样烧制而成的?这还要归根于芒辛乡特殊的地理环境,该乡地处英吉沙县东部,库山河冲击扇下游。在每年的4月至8月间,买买提•吐尔逊一家人就要趁着洪水稍微退下时赶到库山河水库取土,此时取回的泥土经过河水的冲刷,已将其中掺杂的砂石杂质用最天然的方式淘洗过滤,只留下土质细腻、吸水性较强的黏土。

 

  买买提•吐尔逊的妻子负责把采集回来的泥土配上水泡浆,经过一系列的踩揉,将泥巴和至具有相当韧劲时,置于阴凉泥窖中发酵1-2天。随后买买提•吐尔逊用模具将泥巴制成上下两个坯置于通风阴凉处自然阴干,之后将上下两个坯粘接成水缸形状,再由妇女们在水缸表面雕刻一些源自于巴旦木花、石榴花的纹案作装饰。

 

  接下来是装窑烧制,买买提•吐尔逊讲,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火候、温度的要求极为严格,这道工序考验着土陶匠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烧制经验。将水缸雏坯按规律装入窑中,相互留有间隙,封好窑顶部,将备好的灌木、干柴点燃开始煅烧。“用沙枣树的干枝做燃料,因为沙枣树枝条密度大,燃烧时间长,可以使窑中的温度恒定。”买买提•吐尔逊说。

 

  买买提•吐尔逊站在自家的窑上,仔细地讲解道:烧制时,首先用小火烧一小时左右,窑壁变白后开始加大火候,烧一个多小时,从窑口看到窑内胎坯开始变红即可停火。此时开始封死窑外的全部通气口,封焖约10个小时后开通气口散热,降温后可将完美的陶器取出,这就是“出窑”。

 

  一件完美的素陶水缸透着淡淡泥土清香、取材于自然、遵循着传统原始工艺的素陶水缸就制成了,我想正是源于大自然的造化,使得素陶水缸拥有神奇的生态环保功效。 


  祖辈留下的技艺一定传承下去
 
  今年41岁的买买提•吐尔逊是家族中第五代制作素陶水缸的匠人,从8岁起就跟着父亲学艺做土陶。据买买提•吐尔逊回忆,在早些年,英吉沙县的人们还在吃着涝坝水,而他家烧制的水缸能净化碱水,那时十里八乡的人们对素陶水缸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现在日子好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人们渐渐把素陶水缸遗忘在了角落。加上销售素陶水缸的利润微薄,挣不到钱,制作土陶水缸面的作坊临着倒闭。这种遗传几代的工艺也许会消失,可倔强的买买提•吐尔逊却不想让这门源自泥土的传统手艺断在自己手上。
 
  于是,他带着一家五口人合理分工,一边种地,一边挤出农闲时的人力来做土陶。在当地没有销路,他就到其他地区去找,现在,买买提•吐尔逊的家庭作坊每年大约能制作1100个素陶水缸,大都批发给和田地区的商户。
 
  买买提•吐尔逊坦言,他做土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这一传统的制作工艺能延续下去,值得祝贺的是买买提•吐尔逊找到了接班人,他的侄子——21岁买买提•吐尔逊•穆萨对这项工艺十分感兴趣,买买提•吐尔逊正在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侄子。
 
  记者在陈艳的陪同下,来到芒辛乡政府,该乡党委书记刘某某告诉记者:“目前,我乡正准备帮助买买提•吐尔逊申请素陶水缸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素陶制作手艺。将素陶手艺中蕴藏的天然、原生态、无公害的技艺理念推广出去。”
 
  陈艳却从扶贫的角度对说:素陶水缸虽是对人们过去苦日子的见证,但其中更蕴含了维吾尔素陶匠人的的智慧和执着坚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工艺品,扶贫办不但承担着一家一户的扶贫工作,同时也肩负着区域和行业扶贫,我们已经和县旅游局、芒辛乡政府等有关单位做出规划,把素陶作为民间工艺品加大扶持和保护,让前来旅游的人们在回归泥土的素陶水缸所渗出无毒、无害、纯生态天然水的同时享受西域民族工艺品的魅力,让这一传统原始工艺制成的素陶水缸继续流传继承下去。


下一篇:“后高考时代”如何过?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