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智客潮 > 畅言集 > 晨风 > 正文          

浅谈交通文化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6-09-30

浅谈交通文化


章胜利


  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就是文明。是科学和文化改变了落后的状态。当科技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大力提倡文化,对交通人来说,就是交通文化。


  交通构筑物,既是大地山川巨大空间的物质存在,并非一般的构筑物。比方说,公路、水路、铁路、航空、车站、码头、港口,乃至交通工具、交通建筑,以及与它们相关联的配套设施,它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认为除了功能性以外,还有观赏性,也就是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科学因素。


  法国人说:"人类除了鸟巢之外,什么都能制造。"他们把鸟巢推崇为建筑的精品。燕子只用泥和草就造出泥碗似的窝;缝衣鸟能把大的树叶弯曲后钻孔用细丝缝成巢;大山雀以树洞安身;翠鸟以岸边土洞养儿育女;芦苇丛中的莺把家安置在水面上,隨水涨落……。这些是否可给交通文化以启迪呢?如果去爬山,你能发现峡谷上的树杆并非圆截面,而是扁圆的,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峡谷正是通风之口,迎风树杆接触面小,利于受风,而且扁圆截面比圆截面抗风能力强,在材料力学中叫做抗弯模量大。大自然中的草木,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哲理。


  又如造桥梁,它是由杆件组成的一个系统。两根梁的杆件铺上几根横梁,横梁上铺上小纵梁,然后铺桥面,这就是桥梁。用什么材料,怎么分布形成空中最好的杆件?有人认为类似动物的骨骼 、植物的杆、茎最好。一支麦秆,以很少的材料形成中空,支撑着离地半米高很重的麦穗,假如做成空心,长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就会压得摇来晃去,失去稳定,麦杆沿高度都有节,这节起到抵抗剪力的作用。如宁波灵桥,它是由两个弧形秆件分别用一个底铰与桥岸相结合,又用一顶铰把两个弧形杆件联起来,这样就能承受汽车和人流的荷载了。应该说,桥梁结构的所有形式,在自然界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悬索桥源于蜘蛛网,拱桥源于蛋壳等。


  法国科学家以人的大腿骨作受力试验,在不同点作用力显示出不同的很多个三角形组成的力的作用线图形,说明人活动时,会在不同的腿骨上部受到不同的力,而大腿骨其实是多重系统的空间桁架系统。


  纽约的候机大楼像展翅欲飞的大鸟,让人们在飞上蓝天之前先体验一下大鸟飞行的乐趣。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千岛湖旅游节,很想找个有刺激性的项目活动一下筋骨,结果选择了水上降落伞,也有了些许翱翔蓝天的感觉。


  我们从水泡、鱼鳔、猪尿泡、青蛙的气囊,联想到充气结构。20世纪7O年代,英国军方曾研制出军用充气桥,遇到小河小沟,打开折叠好的军用充气桥梁,充气后通过车辆,放气后叠好带走。


  我国古代造泉州桥时,遇到水流湍急,桥基石块不稳定,当时釆用养殖牡蛎固定了桥基,这是人们认识牡蛎群的壳体有着坚固附着力的后果。


  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海螺,优美的曲线可用于整个建筑外形的塑造、旋转楼梯的设计、高大桥螺旋形的引桥。


  桥梁是富于冒险而具有魅力的交通建筑。它要与风抗衡,与水搏斗,要经受地震的考验,承担繁重的运输任务。桥梁工程师不仅要从数学到力学的小圈中跳出来,要从陈旧的格式中摆脱出来,放眼自然,追求艺术的完美,提高文化品位,获取信息,收到启示,开创桥梁建筑的新时代。


  说起水运,我不能不说运河。我以为,开凿运河的功绩实在胜过长城。中国人常说:长城是一撇,运河是一捺,这一撇一捺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我不明白隋炀帝为什么老是挨人骂?其实,他的功远大于过,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出了数百𠆤帝皇,只有一个隋炀帝想到开凿运河,为子孙后代造福,我不是历史学家,否则,我一定要翻这个案,鸣不平!运河开创了水文化,这亦是交通文化的范畴。


  从广义的交通概念来看,它是指人类利用一定的载运工具,通过一定的线路和港、站、场等枢纽,將货物或旅客进行空间位移的活动和人类利用一定的传播工具,將信息传递的活动,包括运输业和邮电业,也有人称大交通;狭义的交通,即人类利用一定的载运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管道)通过一定的线路(铁路、公路、航道、航线)和港、站、场等枢纽,將货物或旅客进行空间位移的活动,它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也有人称之为综合交通运输。在沿海水域内河水域,以及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一切船舶、排筏、设施和人员以及经营人,就有很多文化现象。


  我曾写过《窗——车船的眼睛》一文。文章谈到各种汽车和船舶设计了不同形式功能的窗,于是窗犹如人一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赋予了车船生命与表情。


  车船的窗成了室内外的分隔,扩大视野,打破了封闭感,成为功能与艺术的统一。窗是实用的、功能的,又积淀了美的意味,成为乘客体验外部世界的媒介物。另一篇是《浙江民间桥梁》,发表在《浙江画报》上。浙江民间桥梁极为丰富,除了索桥外,石拱桥、八字形石桥、砰桥、屋盖式木桥、竹木便桥、梁式木桥和其他桥型,无一不备。拱桥的美,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它们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方面,都讲究均衡、对称、变化、和谐,甚至还有韵律和节奏,显示出造型的美。唐代文人誉拱桥为"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一个大拱,状若长弓,方圆之间相处得体,构筑亲切自然,置身桥上,使人感到淸流似可一掬,沧浪似可濯足。桥的家庭在解决交通和艺术功能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再说渡口。历代诗人喜欢以渡口为题,来抒发情感。孟浩然在《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中有:"愁因薄暮起,兴是清愁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间歇"。寥寥四句,就把晚霞落日,夜雾将起,村人陆续归家的渡口,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韦应物在《滁州西涧》诗中写道:"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桃花春水,湍急流水,又时值傍晚,在这特定的自然环境下,渡工只好歇手,野渡的渡口更萧瑟冷落了。诗人独具天才的感觉,如同一幅山水画却难以表达,这正是一首吟诵渡口的绝唱。时代不同了,生活节奏、方式变化了,渡口该又是一种什么风貌?能不能给它増添一些诗情画意?谁来设计呢?文化人是否可以发挥一些想象,用文化来启迪交通设计者,以增加交通的文化氛围。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