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名家专栏 > 徐迅雷 > 正文
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尼克松的那句“老话”(总统系列之四)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6-07-29
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游览西湖
尼克松似乎是个可爱的老顽童,看看他怎么“玩”茅台酒就能“酒中窥豹”。在35年前的1972年早春,他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中国握在了一起,回去时带了中国领导人送给他的茅台酒。茅台酒,高度数,白尼克松回到华盛顿后,要向他的女儿特尼西亚表演该酒的厉害,他倒了一碗茅台,点着了火。谁知火烈,碗炸开了,吐着火苗的茅台流满了桌面。总统骇然,美国第一家庭的成员奋勇协力,才把火给扑灭,“防止了一场国家悲剧的发生”。
基辛格在回忆录《白宫岁月》中,拿这事儿幽默了一把:“否则的话,尼克松政府会自作自受地提前收场……”从“火点茅台”事件看,尼克松实属大大咧咧之人。你倒一小羹匙烧一烧就可以了嘛,竟然弄了一大碗。1974年8月8日,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结束了6年的总统生涯,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辞职的总统,他变成“水门事件”中“最高级的牺牲品”,这背后是不是也有“大大咧咧”的影子呢?
尼克松在1972年早春的访华“破冰之旅”中,来到了杭州,游览了西湖,如今他留下的红杉树已在中国各地繁洐出了子代,而他“甩下”的那句“名言”——“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同样广为传播。从他一些大大咧咧的行为,以及西方人的直率性格看,他说这样的话,确实让人深信不疑。不仅外地游客,就是杭州本地人士,都认为他的话说得很到位。一位杭州的作家就写下这样一段话:“这一个妖艳的西子湖很让杭州人享福的。倒是一个美国总统说出了一句话来,是要让杭州人出一身汗的。尼克松说杭州是: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话算是说到了要害上,就像打蛇打到了七寸上。”
可是,尼克松真的说过“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吗?陆和森先生在他的回忆文章《我参加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杭州的回顾》中,详细回顾了尼克松在杭州的21个小时,并清晰地说:尼克松“绝对不可能说这样不礼貌的话”。
年过七旬的陆和森先生,当年在浙江省外办从事外事工作,全程参与尼克松访问杭州的接待,是直接见证人。他说,当时杭州正在大规模建设防空洞,街道两边到处是堆积物,而杭城确实也断墙残壁、破旧房屋随处可见;他在一次杭州市各区负责人向省、市汇报会议上,听到某区负责人反映,群众对市区建设提出批评:“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不知什么原因,这句话后来竟然传为尼克松说的,“这当然是无中生有的事”。(见《湖上拾遗》一书第10页,杭州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很清楚,“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原本就是杭州市民百姓对市区建设落后所提出的批评。这个批评很准确很到位,也很鲜明很形象。群众不满,发出了声音,这声音是真话,也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官员的耳朵里,而基层的官员也向上传递了百姓的声音;但是,这样的真话并没有能够派上大的用场,这当然与时代大环境密切相关,直到改革开放,杭州城市建设的面貌才得以逐步改观。当群众说了真话而又无法“兑现愿望”的时候,他们就采用“移情”、“移意”的手法,假托尼克松之口,把真话给放大开来、传播下去。设想一下,如果当年只是假托某“区委书记”说了这句“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那会有这么大的传播效应吗?
很清楚,“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就是市民、游客对杭州的真实揶揄。真话有个特点,那就是往往最初来自百姓。有的真话声音被传递,有的真话声音被屏蔽。那么,“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句来自百姓的真话,为什么偏偏用一个作假的外套来包装,挂到尼克松的头上?究其原因,无非是真话反映的真实问题,在现实中没有得到真切的解决,于是就有了继续存在下去的动机支点;至于这个“支点”落在尼克松头上,显然是冀望能够“撬动地球”。
社会话语体系,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声音来源,一是来自百姓,一是来自官方,一是来自专家,如今这三种声音仿佛唢呐、长号与琵琶,常常各吹各的调,往往难以形成共鸣。一般来看,百姓的“真话指数”是最高的,官员的“真话指数”偏低,而可恨的是,“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历史的天空,真是奇怪而高。在某一种制度环境中,注定是难以出产大批量的“真话言者”的。譬如面对鸦片之害,“史上最牛的禁烟者”只有林则徐一个,而计算所有敢说真话、敢反映真实情况,充其量只有三人,那就是道光时期的黄爵滋、许乃济、林则徐。早在明朝成化时,中国人就深谙鸦片种植取汁之法了,但当时官员照例报喜不报忧,不会往上禀报吸食鸦片的严重情况;而在漫长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抽鸦片之风渐成时尚,可没有人肯说真话,管他鸦片有什么“过时不食,全体废弛,精神日耗,死则随之”之害;直到道光时,才有黄爵滋、许乃济、林则徐3人提出禁烟,真话一说,“朝野悚然”——堂堂中国,仅仅3人敢于面对事实,敢于说真话,“禁烟”能不以失败而告终吗?
大环境玩假的、偶尔个把人来真的,与大环境来真的、偶尔个把人玩假的,有着本质的不同。尽管尼克松没有说过“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那句“名言”、“老话”,但是,他老兄可是因为在“水门事件”中掩饰真相才下台的。地球人都知道,水门事件是个“偷听事件”,事发于1972年6月总统竞选如火如荼之际,位于水门办公大楼的民主党部办公室半夜里被人撬开了大门,其企图是安装窃听器,结果被擒。水门案发后牵涉到白宫,美国民众不怪尼克松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牵连,而是怪他事后的各项掩饰——其实这倒不见得是尼克松的“大大咧咧”,也正因此,他有了被迫辞职的悲剧。读尼克松的回忆录,就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离开白宫的万般无奈和非常痛苦。一个求真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了维护“真”字,一定会将玩假者拉下马的,哪怕你一直都说真话,只偶尔一次犯了作假的错。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这就是中国式的悲剧。尽管谁都明白,“冬虫夏草”就是“冬虫夏草”,是不能拿“春虫秋草”来替代的。如果假冒的“春虫秋草”到处泛滥,这是世界就不会好;同时,如果真话也像冬虫夏草那样越来越稀少,同样不是什么好事。
今天,对于“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句“老话”,通过陆和森先生的回忆,修正了历史的误传,恢复了真实的原貌。“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成为历史掌故之后,现在的问题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破旧立新”矫枉过正,把老房子老底子统统抹掉,在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崭新城市里,再也找不到历史文化的DNA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就这样变得名不副实——那是“美丽的城市,破烂的文化”、“崭新的城市,消失的遗存”。
时光倏忽而过,真相终会显露。尼克松离开这个世界多年了,13年前的1994年4月22日,中美关系新时代开启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先生逝世,享年81岁;加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馆长曾说,总统认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是访问中国,从而结束了美中人民二十多年不相往来的不幸。尼克松还有一个“贡献”,就是他多年“背负”了“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句真话,今日他若地下有知,该是粲然一笑的吧!
原载《同舟共进》2007年第8期,现收于《这个世界的魂》(徐迅雷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已4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