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名家专栏 > 徐迅雷 > 正文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4-10-17
档案时空 (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老赋闲上海、成天埋头读书已一年有余的陈仪,在1948年6月66岁上,应老蒋之招,再一次出任浙江省主席。这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一开始也是老大的不愿意,一再推辞。为了动员他,小蒋——蒋经国也对他旁敲侧击了一番;而同样也赋闲在家的汤恩伯,听闻消息则是力劝恩师陈仪赶快答应下来,再度出山、东山再起。
陈仪与汤恩伯两人的交情,历史渊源那不是一般的长。汤恩伯,浙江武义人,比陈仪小17岁。他原名克勤,改称恩伯,正是为了报答陈仪之恩。遥想当年,他留学日本,囊中羞涩,无以为继,是陈仪慷慨解囊,帮他修完学业,并介绍才貌双全的外甥女嫁给汤恩伯。汤恩伯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又是陈仪把他举荐给蒋介石,汤恩伯从此开始飞黄腾达。汤恩伯曾跪地拜谢:“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乃陈老也!学生当拜陈老为师,生死与共!”两人形同父子,无话不谈。
抗战时期,汤恩伯成为抗日将领。1941年在豫南会战中重创日军,被日军称为“天字第一号大敌”。日本投降后,汤恩伯曾任首都卫戍司令、陆军副总司令。但他很快成了解放军手下的败将,所以一度赋闲在家。当陈仪要出任浙江省主席时,他这个“光杆司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汤恩伯,想携他一起出山。他向蒋介石举荐,委任汤恩伯为衢州绥靖公署主任。
那时国民党政府把衢州作为战略要地,种种军事活动在此开展,种种谍报机构在此建立。衢州绥靖公署负责指挥浙、闽、皖、赣四省边区的绥靖工作。所谓绥靖,“慰抚”之意,是以安抚的手段来维护地区局势。在绥靖公署当“一把手”,军警权力就握在手中。汤恩伯很高兴能去担当这个“高级职务”,他向陈仪保证,军事上由他负责,政治上则悉听陈仪的主张,唯陈仪马首是瞻。
1948年8月,汤恩伯当上了衢州绥靖公署主任。在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里,保存着汤恩伯在1948年9月10日写给陈仪的亲笔信,以及陈仪为此事的复函底稿。汤恩伯信中的主要内容,是报告接收海军总部调拨给浙江省的第五号、第十四号军舰的情况。他在信中说,军舰损坏颇多,舰具仪器及武器亦待装备。在信后,他还附上有关军舰的详细调查报告,报请陈仪定夺。他在信的开头称呼陈仪是“吾师”,又在结尾自称“生”以示恭敬;从此信认认真真的书写中,可以看出汤恩伯对陈仪是真心尊敬。而陈仪给汤恩伯主任的复函,核心内容是:本省经济困难,无力培养,拟将两舰缴还给海军部使用。
馆藏的是复函底稿,字迹潦草涂改如斯,比对1935年3月陈仪给金润泉信函,已然不见早年的淡定文雅和大气从容,而恰如战乱之时的“作品”——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
放弃抵抗,掉转枪头
形势比人强。时光很快进入了1949年,元旦过后,风声更紧。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引退”,“下野”回到老家奉化,但依然在遥控政局。
中共地下党在积极地做陈仪这边的策反工作。时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的杜伟,后来在《浙江解放前夜的陈仪》一文中回忆了这样一幕: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李济深由香港派陈仪旧部郑文蔚持函来杭联系,“信是写在一张白绸片上,我亲自看见过的。大意是:北方傅作义维持北平秩序很好,希望公洽先生一致行动,及时响应大军渡江。陈仪其实早有此打算……”
“择善而固执之”,在陈仪看来,内战再打下去无意义,要避免江浙沪涂炭,他说“我只为江南千百万百姓免受灾难”;但他自己是“光杆司令”,陈仪自然就想到了一直来深信不疑的汤恩伯。就在1月18日,蒋介石召开了一个极为机密的军事会议,宣布把京沪警备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汤恩伯任总司令。汤恩伯奉命要固守京沪杭地区,凭借长江天堑滔滔,确保江南半壁河山。汤恩伯是陈仪多年培养、一手提拔的,亲如子侄、视为心腹,他想汤恩伯一定会听他的话的,“他放弃抵抗,掉转枪头,作用就大了”。
1月27日,在西湖边宝石山下的“石塔儿头”——石函路1号的官邸里,做出重大决定的陈仪,委派在浙大工作的外甥丁名楠,持亲笔信赴沪,动员汤恩伯起义。
丁名楠当天即乘沪杭快车赶往上海。次日1月28日,正是农历除夕,按事先电话约定的时间,丁名楠叩响了汤公馆的大门。汤恩伯在大厅里单独接待了丁名楠,丁即把陈仪的亲笔信及另纸开列的条款面交汤恩伯。汤恩伯压低声音说:“我身边蒋的耳朵很多,陈主席来信所说之事,时机尚未成熟。你可先回去面复陈主席,近日内我将去杭州一行,一切待见面时再作商议。”
1月29日,正月初一,丁名楠回到杭州,向陈仪报告面见汤恩伯的经过,听说汤恩伯近日将来杭面洽一切,陈仪很高兴。可时过一周,汤恩伯却迟迟未至;陈仪再派丁名楠第二次到汤馆,送上亲笔信,“嘱由名楠奉告”。
忘“恩”负“仪”
长了翅膀的,不一定就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鸟人。这个名叫“汤恩伯”的人,此刻没有成为陈仪的天使,他忘“恩”而负“仪”,把陈仪给出卖了,尽管他非常纠结和无奈。
由浙江省档案馆提供的《陈仪军政生涯》(陈莲芬编著)一书记载,当时发生了一个重大意外:汤恩伯送走丁名楠后,即将陈仪的亲笔信锁入了抽屉里;可当他再次取阅信件时,却发现这封性命攸关的密信已被人窃看——是在汤恩伯的总部任秘书的特务头子毛森的妻子胡德珍,利用工作之便偷看了这封密信。这就促使汤恩伯做出决定:立即向蒋介石禀报这一大事!他将陈仪的亲笔信,连同陈仪亲笔开列的起义的几项条件,全部作了摄影,摄影件送给南京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原件由毛人凤在1月30日送呈在奉化溪口的蒋介石,老蒋这天在日记里怒骂陈仪“寡廉鲜耻、忘恩负义”。
这汤恩伯也太不靠谱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面对汤恩伯,陈仪终究是想错了!当中共地下党焦急地告知他汤恩伯已将他出卖,要他设法避险以策安全之时,他亦坚决不信,认为是毛森之类的在造谣。
1949年2月17日,报上突然公布了陈仪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职务的消息,至此陈仪主浙7个多月。2月23日,陈仪被秘密扣押。2月27日,他被押解至衢州。4月28日,乘飞机辗转押解至台北,始囚于基隆——而基隆港正是1935年他在福建省主席任上第一次率团赴台考察上岸的地方。到了5月3日,杭州解放,令人欣慰的是,未发一枪,未流一滴血,未损一草一木。这一时期,在国民党政要中掀起了一个脱离蒋政权的运动;众叛亲离的蒋介石偕蒋经国等人,在1949年12月10日从成都起飞,越海退居台湾。
在台湾被囚的陈仪,态度倔强,死不悔改,拒不认错。1950年6月9日,在台湾的蒋介石秋后算账,组织特别法庭,以所谓“勾结共匪,阴谋叛变”的罪名进行审判,审判长是顾祝同,汤恩伯是证人。陈仪被判处死刑。6月18日清晨,陈仪被杀害于台北刑场,终年虚岁68岁。他的临终遗言是慷慨赴死之时边走边说的:“人死,精神不死!”
痴心爱国浑忘老
陈仪的一生是错综复杂的。作为军人,他军衔至上将;作为行政长官,他做过福建、浙江、台湾三个重要省份的“一把手”,这样的履历一般人没法比。他爱国爱民,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为人为政方正清廉,且无子嗣,过继兄长之女为女,更没留下什么财产。他有所追求,想做一些有利于民众的事,一生都在辛劳奔波,却四处碰壁,起伏跌宕,褒贬有加,可谓“失败与成功齐飞,黯然共璀璨一色”。
慷慨悲歌歌一曲。“事业平生悲剧多,循环历史究如何;痴心爱国浑忘老,爱到痴心即是魔。”陈仪在人生最后所做的抉择,使他赢得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的崇高赞誉。
1950年6月18日,陈仪在台湾临刑前的照片,他衣冠整洁,打着领带,未戴刑具。
下一篇:“后高考时代”如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