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名家专栏 > 徐迅雷 > 正文          

档案时空:事变中的陈诚 (上)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4-10-17

事变中的陈诚 (上)

 


  全家福:陈诚和夫人谭祥及6个孩子。


  都知道西安事变一声枪响,蒋介石在那个凌晨翻墙而出,仓促地逃上后山躲进洞里,穿着睡衣披件袍子,冻得瑟瑟发抖;却不太有人关注陈诚,在事变中,也是被枪声惊醒,躲进招待所餐厅面粉柜里,被抓到时沾了一身面粉,白乎乎一团,同样很不堪。

 

  事变次日,对时局的通电发布,这个著名通电,有19个签名者,其中有陈诚与何柱国的名字。

 

  近代以降,中国历史波诡云谲,事变不断,危局叠加。在民国的历史上,种种事变,几乎都有陈诚的身影。

 

  陈诚,字辞修,1898年1月4日生于浙江省青田县高市乡。故居现在保存良好,距离“垂天飞瀑布”的名胜、刘基年轻时读书的石门洞不远。

 

  陈诚别号石叟,缘于青田盛产可雕刻的美石。耕读传家,军校起步——陈诚1918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人生从此起飞,几乎一路顺风顺水。经过从军的见习期,1919年正式就读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陈诚1922年毕业,1924年就进入了刚刚创办的黄埔军校当炮兵教官,自此结识校长蒋介石,并获赏识。他一生追随老蒋,“忠蒋”成为一个人生关键词,并最终官至“副总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

 

  本文从档案出发,爬梳剔抉,择其一二,以时为序,看一看大事变、大变局中非一般的陈诚。

 

  档案索引

 

  在浙江省档案馆的馆藏中,有一封珍贵信函,是陈诚写给何柱国的亲笔信,称谓是“柱国吾师”。陈诚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而何柱国是张学良麾下的将领。那是曾经的学生给曾经的老师写信,三页信笺,恭恭敬敬,叙事变之我见,述时局之大观。

 

  1931年·九一八事变

 

  陈诚推迟婚礼

 

  国已不全,何以为家

 

  若说蒋介石幸好有宋美龄,那么陈诚幸好有谭祥。

 

  谭祥,大家闺秀,才貌双全。她是谭延闿的小女儿、宋美龄的干女儿。谭延闿祖籍湖南,生于杭州。他是孙中山的战友,民初重要政治人物,当过首任行政院院长,而且是书法大家。蒋介石与宋美龄喜结秦晋之好,谭延闿是介绍人;而孙中山最初是把宋美龄介绍给谭延闿续弦的。1930年,谭延闿因脑溢血不幸病逝于南京,告别人世前,将最钟爱的小女儿谭祥托付给宋美龄。蒋宋为谭祥选婿,两位“候选人”都是来自浙江的军人——胡宗南与陈诚,最终陈诚成为乘龙快婿。

 

  谭祥的字是“曼意”,写到信里很浪漫的。她比陈诚小8岁,毕业于上海圣玛莉亚女子学校,那时在上海当英文老师。经干妈宋美龄牵线,谭祥和陈诚见面,两人不说是“一见钟情”,那也是两情相悦。

 

  在保存下来的陈诚家书中,他最早写给曼意的一封信,时间是1931年5月24日,落款已是“你的辞修”;字里行间,热恋似火:“曼意:今早你送我上了安庆轮,从你去了十多分钟之后,我就……独自上了孤寂的旅路。我在计算我的前程,想念不会叫你怅望。回忆在京把晤的景况,我们异地同心的在计算着日期,过去的当然感觉太快,以后呢,希望愈快愈好……”这里的“京”当然是南京。

 

  陈诚向来重视档案资料工作,自设“石叟资料室”,整理保存相关军政资料。台湾的国史馆,接收保存了在台的“石叟资料”,逾千万字,一部分已出版成书,其中的《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共收录陈诚与夫人谭祥从1931-1964年间的655封通信;在大陆,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了回忆录中“抗日战争”和“建设台湾”两大卷。

 

  家书密密织,意恐迟迟归。陈诚与谭祥相识于1931年年初,很快就订了婚,并定下在当年10月10日结婚。不承想,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伪造铁路被炸,炮轰沈阳北大营,向中国东北军发起进攻,并很快占领了沈阳,继而侵占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开端,中国军民局部抗日的序幕由此拉开。

 

  事变爆发后第四天,至诚爱国的陈诚,先后以第十八军军长和个人的名义,给国民党政府中枢和蒋介石发电,请缨抗日。请战书慷慨激昂:“……倭寇凶横,藉端启衅,占我沈阳,辱我军民……节节侵迫,此种举动,欺人太甚。凡属国民,同深愤慨。国难之急,至今已极。亡国之惨,转瞬即见。吾革命军人,以打倒帝国主义为职志,此而可忍,何以为人!职等分属军人,责在卫国,愿率所部与倭寇决一死战……宁可致死于亡国之前,不愿偷生于国亡之日!”

 

  为此,陈诚决定推迟婚礼。他致信谭祥说“国已不全,何以为家”,谭祥马上回信说:“好,听你的,你上战场抗日,我等你!”在10月10日的信中,陈诚写的是:“曼意:今日不是我俩预定结婚的日子吗?因倭鬼入寇而改期,我此次晋京正所谓乘兴而来扫兴而返了……梦中见。”

 

  宁可致死,不愿偷生!惜乎,当时张学良下令“不抵抗”,而老蒋想的更是“攘外必先安内”,陈诚的请战未能实现。

 

  1932年元旦,已经35岁的陈诚,终于和谭祥在上海喜结连理,老蒋担任证婚人。喜度蜜月去哪里?夫妻双双奔杭州。此后时局风风雨雨,他俩一直恩恩爱爱,伉俪情深深几许,滔滔海峡能见证。

 

  1936年·西安事变

 

  陈诚撞到枪口上

 

  希望“保全国家之元气”

 

  “鳗鱼君”是都市快报“漫阅读”周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扫描二维码,关注鳗鱼君,可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由于采取“不抵抗主义”,张学良统辖的、此前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的“东北军”,共约30万人,竟然无所作为。主力大部退入关内,只干一些“剿共”的“安内”之事。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陕北后,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总”,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让东北军进入陕甘,与红军干仗。

 

  1936年12月3日,张学良只身自驾军用飞机,飞到洛阳,面见老蒋,央求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之政策,释放沈钧儒等爱国人士。生于1887年的蒋介石,迎来五十大寿,他跑西北去名为“避寿”,实为督战。12月4日,蒋介石在张学良陪同下,从洛阳抵达西安,下榻于华清池——但这已不是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时代了。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哭谏:“非停止内战,不足以抗日。”“哭谏”未成,决心“兵谏”——12月12日凌晨,西安事变爆发。

 

  西安事变之际,东北军将领、骑兵军军长何柱国,跟张学良在一起,他经历了整个过程。后来在回忆文章《谈西安事变》中,他描述了张学良那一刻的不安与不堪:张在客厅来回走动神色紧张,用手拍拍后脑说,如果蒋真的逃去了,一定发兵来攻打西安,因此引起内战,“我一定将头割下来拿到南京去了此公案”。

 

  事变当天,陈诚住在西安城内的西京招待所,他与蒋百里、卫立煌、蒋鼎文等十多名蒋系军政大员一同被羁留。陈诚这次去到西安,是“撞到枪口上”的。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一心想着南侵华北,不仅要求国民政府承认“满洲国”,还煽动内蒙的王爷与中央作对。仰仗日本的势力,内蒙德王于1936年6月在察哈尔德化县成立伪政府,向绥远进兵。刚任上将的陈诚,奉命北上,将中央军换用晋绥军番号,收复了内蒙百灵庙;继而又到绥远,与傅作义合计从速收复察哈尔的商都。12月4日,陈诚是携带筹划的方案,飞赴西安向蒋请示,不料一下撞上了事变。

 

  陈诚被扣留后,张学良多次前来跟他谈话,主题是劝他合作。陈诚后来在西安事变回忆录中说到,自己“投身革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绝无顾虑”,极为“忠蒋”的他,只是担心委座的安全:“委座身系国家民族之安危,设有差池,又将何以对天下后世?”而张学良说,委座安全绝无问题,“不过他的脾气太坏,完全不准人家说话”。

 

  张学良告诉陈诚,“发动此举用意,计有八项主张,业已通电全国,兄等之名亦已列入,稍待即可送来一阅”。由是观之,在这个著名的通电中,跟在张学良、杨虎城后头出现的大名“陈诚”,并非自己所愿签署。通电的核心要义是“停止一切内战”,署名19人,其中东北军7人,十七路军3人;另有被扣留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9人——他们究竟是“签名”还是“被签名”?“被签名”的可能性更大。

 

  在各方角力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人们因此清楚地看到,若杀蒋,更是群龙无“首”。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去洛阳,张学良亲自陪同。次日抵达南京,张学良随即被扣留,后被长期软禁,蒋的“危局”转换成了张的“危局”。抵洛阳时,张学良迫于压力,致电何柱国等东北军将领,要求释放陈诚等军政大员。12月27日上午,杨虎城将陈诚等人送往机场,飞返南京。

 

  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共产党获得了发展壮大的机会。苏联也对蒋经国放手,在苏12个年头的小蒋,终于在1937年回国。而杨虎城于1949年9月6日在重庆戴公祠被杀。

 

  在浙江省档案馆的馆藏中,有一封用毛笔书写的珍贵信函,是陈诚在事变解决后不久——1937年1月8日写给何柱国的亲笔信,署名为谦谨的“生陈诚上”。何柱国于1916年入保定军校第六期。创建于1902年的该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次年何柱国保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二期骑兵科学习,1919年秋季毕业归国后,曾任保定军校骑兵科战术教官。陈诚在信中说:“此次西安之变,事起仓猝……然亦知吾师处境之难,因应之苦矣。最近中央对于此次事变之善后,实具政治解决之诚意,非至万不得已,决不诉之武力。”

 

  陈诚希望柱国老师能劝谕大家“了然中央的意旨,服从中央的命令”,从而得以“保全国家之元气,及部队之实力,而留作共同抗敌之地步”,云云。这也是陈诚一种勉力的“统战工作”,当时他给一批人写了类似的信。

 

  这一年的6月,妻子谭祥在庐山生下儿子陈履安,取履安之名,寓平安之意也。

 

  不承想,何柱国将军却遇到了不平安:抗战胜利后,有一次他应邀赴宴,次日双眼不适,第三天即感失明,1946年春经蒋介石批准赴美国治疗,被诊断为食物中毒破坏了视神经,已难以治愈。1947年春,他携妻子和孩子回国,定居杭州。解放后,何柱国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下一篇:“后高考时代”如何过?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