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博客 > 名家专栏 > 莫小米 > 正文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4-10-15
莫小米文集(2)
我们是如此渴望交流
2006-10-3 星期二(Tuesday) 晴
随着人们钱包的鼓胀,今天我们比以往更多地提及“生活质量”这个词。
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生活质量”的,在我看来,在基本的工作、生活、健康、安全等要素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提高“生活质量”的最有效办法是,提高人和人交流的质量,或者说,品质。
人和人的交流,它可以是理解、信任、温暖和关爱,也可以是冷漠、猜忌、中伤和折磨,它可以是最美丽、动人的言说,也可以是最刻薄、恶毒的诅咒,它可以让你上天堂,也可以让你下地狱。
今天我们是如此地渴望交流,渴望真诚,渴望倾诉,渴望爱,但又是如此地害怕交流,怕烦,怕被骗,怕遭误解,怕受伤害。
人和人的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法医张志浩在“情感的堆积已经到达了倾泻的边缘”时,终于找到了最适合他的职业、性格的那一种———博客。
之所以说合适,是因为法医张志浩正站在温馨和凶残、美好和丑恶的交界处。写博客,不过是换了种方式,交流的目的和质地是一样的,博客的魔力在于它的放大功能,千百倍地放大,丑恶也放大,美好也放大。放大到足以震撼人心。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
莫小米/文
2006-10-3 星期二(Tuesday) 晴
每天早晨,收拾停当出门上班,大概都是在这个时间———电视上的早间新闻播完了,金融、股票等节目开始了,于是对这句口号的印象就特别深。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念念叨叨地出了门,很佩服想出这句口号的人,更佩服中国文字的涵盖力。仅仅四个字,做不同排列,“你不好好地整理、管理你的财务,财富就不会来理睬你”的意思,非常之明晰了。
然后就心生惭愧,唉,我就是典型的这种人。
念念叨叨,忽然又有新的理解跳出来———
纵览这世上种种骗局,无不先是“天上掉馅饼”,一个什么金戒指,一个什么外币,一个兑奖汽水罐……反正转手就可赚大钱,你动心不动心?
再纵览这世上一起起贪官落马案,无不先是送上门来的贿赂,轻而易举地进账,名车豪宅干股外币赌资……反正可以一夜成巨富,你动心不动心?
都是摆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金光闪闪的“财”啊,你理会不理会?你若经不起“财”的诱惑,你一理会,你就栽了,受骗、破财乃至被法律制裁、被人民审判的后果在等着你。
这样的虚妄之“财”和不义之“财”,你一旦“理”会了它,你就被它修“理”定了。确切地说,不是被“财”本身修理,是被你自己的贪婪之心修理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高,实在是高啊!
(生活报)
暖和
莫小米/文
2006-10-2 星期一(Monday) 晴
她睡不着。
数羊、服药、练功、运动、心理暗示、改变环境、读乏味的书……想得到的办法都用过了,仍然睡不着。
因而她在某报社与某药品公司联合举办的“失眠征文大赛”中,毫无争议地得了一等奖。不仅是文章写得好,更是因为,失眠的体会实在太深。与失眠的斗争史,实在太长。
这天她从公园散步回来已经很晚。多年来她习惯在睡前走许多路,把自己走累了才尝试睡眠。她踩着秋天的落叶走,一步一个爽脆,心情似乎不错。
睡前,她还习惯无意识地看一会儿电视,这天她却被一条晚间新闻吸引住了:
她看到北方的草原上,第一场雪灾突如其来地提前降临。牧民猝不及防,他们的牛羊冻死了,他们的帐篷压塌了,他们抱着孩子,挤在一起瑟瑟发抖。幸好政府派去了亲人解放军,还有各界的救灾物资。灾民们领到了厚厚的棉衣、棉被……
镜头里,无边的黑夜和漫天的白雪,人们多么冷啊。她也不由得打了个寒噤。她想也没想就打开柜子,取出一条被子。又取出一条被子。
她的被子是多么美丽、轻柔,温暖的色泽,细软的手感,那是她结婚时的被子。可惜她的婚姻已经结束了,儿子,也跟着父亲过了。
她想也没想就铺好了被子,想也没想就钻进了被窝,想也没想,就睡着了。醒来已是清晨,她感到无比惊喜。
为什么?她想总结一下成功的经验。是被子吗?不是。是暖和。昨晚,她在真正的寒冷中,获得了暖和的睡眠。而以往,她的睡眠都处于寒冷之中。她那篇获“失眠征文大赛”一等奖的文章,题目就是——《暖和》。
同情
2006-10-2 星期一(Monday) 晴
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一个宽敞高雅的沙龙,一群优秀的女人在聚会。
企业家、女演艺家、女主持人、女教授、女作家、女画家、女记者……总之都是精英。话题也是时尚的,关心大众,关心民生,关注环保,关注心灵,尤其关注的,是姐妹们的生存状况。
其中一位说:
——我有个下岗的远房表妹,好几年没有找到工作,节衣缩食,日子过得很难。
众人表示了同情。
——这还不算不幸,更不幸的是,她丈夫又对她不好。
众人表示了更大同情。
——这还不算悲哀,更悲哀的是,去年她总算找到了工作。
众人一惊,难道工作中出事故了?
——这份工作薪水不高,但每天可以白吃两顿饭。一年下来,她体重增了10公斤!
啊,众人一致喟叹:怎么可以白吃就乱吃?怎么可以这样不节制?一个女人,做人做到这样,真是太不幸了。
在优秀女人看来,失掉工作,失掉爱情,大概都不如失掉身材更可怕。
钱的准备
莫小米/文
2006-10-2 星期一(Monday) 晴
问一位朋友,身边常备多少钱。他说五千。我说,这是随时可以作一趟国内旅游的准备。他说对。
又问一位朋友,身边常备多少钱。他说一千。我说,这是随时可以请朋友下一次馆子的准备。他说对。
再问一位朋友,身边常备多少钱。他说一百。我说,这是随时请朋友喝一次茶的准备。他说对。
还问一位朋友,身边常备多少钱。他说常常身无分文。我说:这只能是随时回家吃饭的准备。他说不对,这是随时可以浪迹天涯的准备,这个准备,与钱无关。
搜索的眼睛
莫小米/文
2006-10-2 星期一(Monday) 晴
雪地行军是桩危险的事,它极易使人患上雪盲症以致迷失行进的方向。
但人们感到奇怪,若仅仅是因为雪的反光太刺眼,为什么戴上墨镜之后,雪盲症仍不可避免呢?
最近美国陆军的研究部门得出结论:导致雪盲症的并非雪地的剌眼反光,而是它的空无一物。科学家说:人的眼睛其实总在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要是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紧张而失明。
想起另一个关于搜索的故事。有个年轻人被判终身监禁,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在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回想了活在这世上的二十多个年头,家人、亲戚、同学、老师、邻居,有谁曾对自己说过一句赞许的、鼓励的、温暖的话吗?居然一句也想不起来。他飞快地在过去岁月的角角落落里来回搜索,这时他想,只要能搜索到一句,我就不死,我就要为了这一句话而活下去。最后他终于想出了半句,那是中学里一个美术老师说的。当他将一幅恶作剧的涂鸦作品交上去时,老师说:“你在画些什么呀,嗯,色彩倒还漂亮。”这半句赞美的话成了年轻人搜索过去世界的一个落点,有了这个落点,他的心灵才没有“失明”,他活了下来,并成为一个作家。
所有的眼睛都在搜索世界,搜索世界的眼睛不怕光怪陆离,却怕空空一片。一个人如果搜索不到友谊的落点,他很可能对所有的人充满敌意;如果搜索不到真诚的落点,他很可能会怀疑整个世界。
美国陆军对付雪盲症的办法是,派先驱部队摇落常青灌木上的雪。这样,一望无垠的白雪中便出现了一丛丛、一簇簇的绿色景物,搜索的目光便有了落点。
假如心迷失在冷寂无边的雪野,让我们率先摇落常青灌木上的雪。
莫小米:门后风铃
2006-10-2 星期一(Monday) 晴
那天,在街上,见一新开张的茶馆。
门虚掩着,门前静悄悄的,只有门把手上一块"正在营业"的小牌牌,告诉你,它在等你。
走进去,却不见人,只见门动风移,惊惹了一串风铃。悦耳的叮咚声中立即有人走出来:请。
这真是一种让人舒服的诱人入圈套的方法。
看看大街上许许多多期待着你进入的门--有的门敞开着,门前还有窈窕女子向你微笑,你反而心存疑虑,想进也进不了;有的门你走进去,站了三分钟没人理你,一气之下你转身就走:你不等我倒让我等你!
而那家茶馆的做法是,它决不强求,它听凭于你,但时刻等待你,等待你的一个悦耳的信号。
与门最类似的是女人心。没有一个女子不期待爱神降临的,但爱神不是你做着微笑拉得进来的客人,爱神也不是你有意无意怠慢它仍匍匐于地的朝圣者,爱神就是你一直等待着,而他不经意的碰响了风铃的那个人。
幸福的过程
莫小米/文
2006-10-2 星期一(Monday) 晴
在很久很久以前……
故事总是这样子开头,这样的开头决定了长寿的人才有故事。
3个人,如今都已八十高龄,其中一对是夫妇,另一位是他们共同的朋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还是虎狼当道,还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他们三人是那样年轻。那个身为丈夫的被关押在监狱中,生死不明。他的妻子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忍不住给丈夫写信。那封信写了整整一夜,流下的眼泪将炭火都快浇熄了。她将这篇书信体的文章投寄给了外省一家报纸的副刊。文章见报了,身陷囹圄的丈夫当然没法读到,颠沛流离之中的作者亦全然不知。倒是他,他俩共同的朋友,在随手翻阅报纸时读到了这段刻骨的相思文字,虽然署的是笔名,文中对爱人的称呼也只是个代号,这位友人却读懂了,并将报纸收藏了起来。
这就是故事的开头。
结尾已是半个多世纪以后。当初那对夫妇走过漫长的岁月来到今天,在所居住的城市举行的金婚老人评选活动中,他俩榜上有名,大幅照片登上了晚报生活版头条,发向四面八方。与此同时,居住在另一城市的一位老人,仍像多年以前一样保持着每日读报的良好习惯。那天傍晚他一眼就看见了那幅金婚照,戴着老花镜细细辨认,果真是那两位已多年杳无音信的朋友。
他翻出珍藏了多年的旧报纸。于是,那个幸福的男人终于老泪纵横地读到了半个世纪以前他年轻的妻子写给他的信。这一刻,爱情之花如此灿烂。故事的结局如此圆满。
但圆满的结局真是来之不易,试想,3人中若少了任何一个,这结局就没有了。
从开头到结尾,需要多么长的时间啊!
一个圆满的故事,总是需要穿过坎坷,穿过平淡,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幸福的过程。
爱的胆量
作者:莫小米
2006-10-2 星期一(Monday) 晴
听起来象一个美丽绝顶的故事。
在读高中时一个喜欢古典诗词的女学生暗恋上一个讲古典诗词讲的极棒的年轻教师。当然她什么也没表白。否则就不够美丽。
30年后,女学生突然从浩若烟海的杂志中看到了老师的文章,方知老师原来也曾暗恋她。“深深的遗憾和深深的安慰”之后,已近“知天命”的她自知不能给老师写信,以至扰乱了两条“命运设计的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于是学生亦学着老师的榜样,写出这个美丽绝顶的故事,登在报上告知天下。
要是故事讲到当初为止,年轻、纯洁,加上传统格式的束缚,古典诗词似的,倒真的很美丽,可是有了下文。下文是两人也许都觉得让这段隐情葬在心底太可惜,要想来个揭晓。本来么,都已到了能把握自己的岁数,揭晓也无妨,双方得到晚来的精神慰藉,故事依然美丽。
可是偏不。30年前不能抓住这机会,30年后仍不能坦然面对。既然那样也不能,就连这故事也别说了吧,他们却在大庭广众之下你一篇我一篇的抛绣球,不是抛给情人,是抛给大众。
爱的胆量大概就是这样--敢爱的故事不敢声张,敢于声张的往往是不敢爱的故事。
盛世收藏
莫小米/文
2006-10-2 星期一(Monday) 晴
乱世黄金,盛世古玩。
乱世温饱,盛世收藏。
日子过好了,有了闲时和闲钱的人们又多了一份收藏闲情,闲暇时节,茶余饭后,或独自一人,或三两知己,细细把玩评品,恍若穿越时空,日子便增添了一份雅致余韵。
这样的大背景中,我们的主人公胡先生这样的角色,也如鱼得水了。
胡先生何许人也?
我们孤陋寡闻不知道他,收藏界的人都知道他,打出一圈电话,不仅知道他,而且知道他老爸。
知情人说,那个年代,就是“破四旧”的年代、玩儿古玩有罪的年代,杭城就有这么个圈子,有个老杨,有个老范,有个老戴,有个翘嘴巴,还有个海南,海南就是胡先生他老爸。
那时也有进出渠道的,记得有个在混堂里、也就是公共浴室里干活的人就是道上人,民间真是藏龙卧虎哪。
如今这批人都已经老去,最少的也到了耄耋之年,胡先生他们赶上了好时光。
胡先生留在人记忆中的形象,像漫画:衣着不讲究,永远趿拉着一双拖鞋,其实不是拖鞋,再好再贵的鞋,穿他脚上不到一个月就趿拉上了。骑一辆破自行车,前头车兜搁一只方形柳条筐,筐里用旧报纸包着的东西,一个方、一个圆,大大小小,均是宝贝。换今天,开轿车雇保镖还嫌不保险。
胡先生口气蛮大,他自己也不否认,他会忽悠人的,但我们相信他那份自信一定是真的,做古玩做收藏的10个里9个有这样的自信,否则,做都不要做这一行。
老公与粮票
莫小米/文
那时我才二十多岁,在一家文化用品商店里站柜台。
那时在文化用品商店站柜台算是个轻松又体面的工作,所以我有好几位女师傅都是有背景的。其中一位的丈夫是市革委会副主任,另一位的丈夫是在全国都小有名气的戏剧演员。
还有,那时粮食特别紧张,人们最怕的事情就是饿肚皮。
交代完了这些背景,你才能领会下面我要叙述的一次谈话。
一个夏天的中午,店里特别空,一个顾客也没有,都熬不住要打瞌睡啦,就开始瞎聊。
先是市革委会副主任的老婆炫耀自己男人:“他走到哪里谁不认识?布店里的零头布,南货店的红枣儿,他一到商店,头头们就主动拿出来了,看电影也不用买票……”那时以权谋私也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
旁人听了都啧啧赞叹,惟有全国小有名气的戏剧演员的老婆不以为然:“你老公走出杭州就没人认识了,我老公走到上海、北京都有人泡茶。你老公是地方粮票,地方通用;我老公是全国粮票,全国通用呢。”
市革委会副主任的老婆哪甘示弱:“撑死了也是个唱戏的,怎能同革命干部比?我老公是地方粮票能抵十斤米,你老公就算是全国粮票,也顶多是一两的量。”
一直闷声不响的另一位女师傅这时也插嘴了,这位女师傅的丈夫是马路对过腌腊水产品商店的运输员,踏三轮车的。她不紧不慢地说:“我老公,是五十斤重一袋米啦,别的地方去不了,就是家里通用。”
下一篇:“后高考时代”如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