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怀仁校长逝世二十周年祭
2013-12-17 作者: 上传人:
自《新老年网》发表我纪念原杭二中校长黄怀仁先生的文字《长者之风山高水长》,一年时间转瞬而过。当时二中一位已经退休的朋友看了拙文颇有感慨,通过电邮告诉我他曾与现任领导谈及老校长对二中的贡献,其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对后人也不无启发,并且提议,如果能在明年(2011年)开展适当的纪念活动,当有积极意义。后者以为然,口头上亦对有关的纪念活动表示支持。缘于这样的前因,我一直在期待着下文。而今黄校长的二十周年忌日(9月13日)过去已经一个多月,期待中的下文却始终杳然。谅在位者定然要务纷纭,忙碌非凡,无暇顾及纪念活动之类的琐屑小事,抑或是贵人健忘吧。不过退一步想,现任者何必去操心与自己职位相当、故去已经二十年的一位前任的那些前尘往事呢!我脱离教育界三十有余载,自非业内同仁。既然身居局外,个中原委当然不便打听,期待之事看来也无非徒托空言而已。
然而我依然心有不甘。一年来逝者的音容笑貌总不时浮现在我的脑际,有时甚至出现在梦境。俗云“怀旧是老人的通病”,诚然。不过我还没有老到自以为来日无多,需要乞求对往事的回忆来排遣时日的那种孤寂无聊的地步。对二中老校长黄怀仁的思念决非出于穷极无聊。近年来社会上关于教育的问题讨论得不少,对其现状褒贬不一,更有众说纷纭的建言和献策。能允许民众畅所欲言地各抒己见,是社会进步和宽容的标志。我想主管教育的行政长官,或教育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大多有自己的想法或目标,但是像黄校长那样有自己系统的教育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治校方略的,怕未必多见。他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产生于他生活的年代,在当时确实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未必都适合今天的形势。尽管如此,他那种不随波逐流、敢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认定目标、不计后果、排除干扰毅然阔步前行的气概和魄力,对目前的教育界仍然不无借鉴意义。尤其宝贵的是黄怀仁校长以自己的实践和业绩昭示着后人:校长该怎么当。当耳闻目睹教育界的某些为人诟病的现状时,我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个问题:要是黄怀仁校长健在,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我以为当前太需要有黄怀仁式的校长了。
一年前的拙文《长者之风山高水长》所叙述的事迹与观点不过是我个人的管窥蠡测之见,况且在黄校长的任上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嫩得很,与学校的核心领导层相隔着不小的距离,闻见有限,未必能全面准确地阐述和反映他的教育理念。唯其如此我才期待于纪念会或追思会之类的活动,希冀在这样的活动中集思广益,比较全面准确地把老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他的治校方略和经验总结出来,作为他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供来者参考借鉴。毕竟教育的领先与国家之兴旺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太过厚重的思想文化遗产,这往往是国人借以自炫的资本,有时又不免成为固步自封的包袱。但是近年浮躁的世风多表现出对传统和故事的淡漠,更有甚者在有意地割断历史,忌讳对既往的反思。这对于一个正在振兴和崛起的民族是十分有害的。惟其如此,我更期待于某些形式的纪念活动。
作为将一所学校推上荣誉高峰的一任主要领导,黄怀仁校长自有其不同寻常的一面。他办事雷厉风行,果敢坚毅,容不得苟且懈怠,在有些人的印象中似乎是一个难以接近、鲜有人情味的人物。更有些人因为自己业务上的疏缺,或工作上的懈怠,挨过他的严厉批评甚至训斥,心怀芥蒂,在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中借机泄愤,对他构陷罗织,诸如“作风粗暴”,“迫害工农家庭出身的教师”,“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云云,都是当时的口诛笔伐中不绝于耳的罪名。然而到风暴止息、云开日见的时候,便不再有人去理会当初那些不实之词,黄怀仁校长依然以名校之长的面貌出现在人前。这不免令人想起杜子美的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不久前《新老年网》的访客之一傅雨霖君制作了他的PPS《我心中的柴木巷》,获得同好们的嘉评。他的生身成长之地柴木巷在杭州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销声匿迹,他在拆建前及时地抢拍了许多照片,纪下了故地的旧痕,加上以前收藏的老照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S。片中悠远的历史沧桑感,萦回不去的怀旧情怀,在同好们心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大家于是聚集一堂,商讨如何发掘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借助PPS的形式将随着我们年齿的增长而渐行渐远的岁月留痕记录下来,传至久远。商讨中初步确定了一些题目,就中便有《我们的校长》。来自二中校友的一些同好已经在着手搜集有关黄怀仁校长的图文资料。在老校长逝世二十周年之际传来这样的消息,令我欣慰不已。因此我写下上面的文字以为响应,命曰《黄怀仁校长逝世二十周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