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智客潮 > 畅言集 > 徐迅雷          

学习女排好榜样!

2016-08-26 作者: 上传人:

学习女排好榜样!

 

  今日里约奥运落幕,昨天中国女排夺冠。一个美好的周日,无论你是眼睛盯着电脑屏幕,还是阖家坐在电视机前,只要收看中国女排登顶之战,都会感动振奋,甚至激动得泪光闪烁。尤其是岁数稍大的人,惊见老女排,敬佩铁榔头!

 


  由“铁榔头”郎平带领的这届女排不容易!这是如何艰难的征战之旅:从小组赛5战3败名列第4,到淘汰赛3战3捷,本届奥运会8战比赛战果是:

 

  2比3败给荷兰队
  3比0战胜意大利队
  3比0战胜波多黎各队
  0比3败给塞尔维亚队
  1比3败给美国队
  3比2战胜巴西队
  3比1战胜荷兰队
  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

 

 

  终极成果就是:“输了1场的美国是铜牌,输了2场的塞尔维亚是银牌,输了3场的中国是金牌。”

 

  相比于“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女排是结结实实、不折不扣的“从失败走向胜利”,这样的胜利,尤其可贵、宝贵、珍贵。

 

 

   这,就是大写的中国女排;这,就是大写的中国女排精神!

 

  学习女排好榜样!


  徐迅雷:女排精神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有一种传奇叫郎平!有一种比赛叫荡气回肠!有一种胜利叫永生难忘!中国女排赢了!我们是冠军!为你们骄傲!为你们自豪!”网友的呼喊很激情,女排的夺冠太激动人心。

 

  “比赛前,我就预料到中国女排是冠军,因为对手是‘赛而为亚’。”网友的戏言很轻松,女排的经历很艰难。我们完全可以用“点赞”“赞一个”“棒棒哒”等语词来赞扬中国女排,但此刻,我想用最传统的话语来赞颂,那就是:学习女排好榜样!

 

  中国女排总教练、“铁榔头”郎平赛后说:“不管我在或不在,女排精神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何为“女排精神”?其内涵实质是什么?郎平所言的“女排精神”,其实是“老女排精神”,郎平自己就是当年创造“老女排精神”的核心人物:

 

  1981年11月16日傍晚,整个国家似乎都停下了脚步,全中国无数人守在黑白电视机或收音机前,收看收听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女孩扣下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比2获胜!整个中国沸腾了,当年我也是沸腾的一员!扫把点燃燃成火炬,脸盆敲破敲响心声。从此出发,中国女排创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也创出了“女排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成为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女排之崛起,恰是中华民族崛起之缩影;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也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

 

  老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当年被概括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奋进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不畏艰难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勇攀高峰的精神;振兴中华的精神……伟大的品格,经风霜而闪耀;伟大的精神,历时光而不朽!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而竞技体育是需要“文武双全”“文武兼备”的;竞技体育要决出第一第二第三,竞技体育也需要人文精神人文品格。尤其是逆境坚持、困境崛起,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以韧性、以拼劲,实现逆转、实现梦想,以此实践“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这,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品格!

 

  在杭州的安贤园,两年前迎回了老女排冠军成员陈招娣的骨灰,安葬在青松翠柏之间。陈招娣是从西子湖畔走出去的女排杰出队员,因病在北京走完了58岁人生的最后一程;她是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力队员,当时世界顶尖的接应二传手、体育界唯一的女将军,是中国运动员的楷模。陈招娣生前的一句名言,正是对老女排精神的最好阐释:“别人的青春在花前月下中度过,而我们的青春是在训练场上流汗、疲劳和伤痛中度过,那时的体育没有金钱,没有市场,只有一个字——拼。”

 

  老女排时代,那时没有互联网,没有大数据,没有云计算,物质不富饶,精神却茁壮。从历史到现实,郎平成为了老女排精神的最好传承人,而且在今天发扬光大。精神是靠人创造的,女排精神也不是抽象的。从最具象的层面看,女排精神就是郎平精神,就是“铁榔头精神”;郎平是领袖,是精神领袖;郎平是灵魂,是女排灵魂。正如网友所说的:“有一种女人就叫郎平,这种女人自带光芒,活着都是照亮别人。”她既秉承了奋进拚搏的精神,又秉持着专业主义的精神,我心坚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正是因为有了郎平,所以才能印证这句话:中国女排不会在一届比赛输给同一个对手两次!赛后,央视主持人白岩松都激动地说:“这一战后,郎平该被封神!”

 

  常识告诉我们:人总是需要在一个意义结构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人也是在一个价值结构中闪烁光芒。站在人类价值观的制高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女排奋进拚搏、永不言弃的精神,不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代表,而且超越了体育本身,超越了家国范畴,是人类普适的共同价值。我们任何的事业,都离不开这样的精神价值、价值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应该是大众的,快乐的,激情的,美丽的。伟大的精神最美丽!“不管我在或不在,女排精神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理想不死,初心不变,精神永续!

 

 

  翟春阳:可以输掉奖牌,不可输掉精神

 

  “今天哪怕输了,中国女排也是英雄、也是胜者。” 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在现场观看了女排夺冠之后发出的感慨。

 

  “女排精神”,从来就不是以成败论英雄。

 

  中国半决赛遭遇荷兰,3比1;决赛中对阵塞尔维亚,3比1。而在小组赛中,中国女排恰恰是荷兰与塞尔维亚的手下败将。如果以成败论英雄,中国女排连输美国、荷兰、塞尔维亚,输掉了志气、输掉了精神,就不可能在4分之1决赛中力克东道主巴西,半决赛中成功复仇荷兰,决赛中王者归来。

  

  王者,需要以实力为后盾。但仅仅有实力,可能称霸,却不可能称王。王者要有王者的气度、王者的风范,这种气度与风范就是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正是有这份精神的支撑,中国女排才走到了最后并笑到了最后。所以蔡振华才说:“今天哪怕输了,中国女排也是英雄、也是胜者。”

 

   “输也要输得漂亮”,如果把仅仅夺得铜牌而没有夺得冠军品也看作输的话,那么中国泳将傅园慧就确实做到了“输也要输得漂亮”,因为她在比赛中“使出了洪荒之力”,她创造了中国女子游泳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她超越了自我。“更高更快更强”,既是指超越别人,更是指超越自己;而这句话更深的意义,乃是表达一种精神,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一种奋勇进取的精神。

 

  2012年伦敦奥运,中国豪取38枚金牌,金牌总数第二。里约奥运中国获得的金牌总数已注定不会超过伦敦奥运,甚至金牌总数第二的位置也可能不保。当然我们依然可以说,本届奥运上中国的成绩依然亮丽,并在很多项目上取得突破——“首获金牌”、“首获奖牌”。但我们依然要面对金牌总数大幅缩水这一事实,并反思背后的成因。诚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所言,对世界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趋势、训练管理的新思维新潮流和水平的迅速提高,我们深入认识、及时研判、交流学习还不够,在一些项目的训练理念、方法上创新不足,在管理措施上不够严不够实。那么除此之外呢?那就是我们的有些团队、有些运动员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丢掉了,一个丢掉了精神的运动员,他又怎么可能超越自我、创造佳绩?

 

  有这么一对羽毛球双打选手,赛场上互不配合,赛场下互相指责,创中国在该项目上最差战绩……所以蔡振华在大赞中国女排的同时,也顺便不点名批评:“不像某些队伍不团结、没韧劲儿。”运动员成绩有起伏,拿不到奖牌,甚至进不了决赛都很正常,但你得问一下自己:你使出“洪荒之力”了吗?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哪?为国争光的担当在哪?是的,你“现在就这水平”,那么你又为什么“现在就这水平”呢?勇于拼搏岂止在赛场,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不论是战无不胜的竞技能力,还是勇于拼搏的精神、打死不退的韧劲、为国争光的担当,都需要在平时刻苦训练中、自我严格要求中“厚积”,而在奥运赛场上“薄发”。

 

  可以拿不到金牌,但不可以甘于平庸;可以输掉比赛,但不可输掉精神。“女排精神”绝对不是一种过时的怀旧情怀,而是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郑晖:女排之胜,是团队之胜

 

  排球比赛好看,它是一场讲究力量、速度和准度的较量,更是一个讲究团队合作的比赛项目,每个队员都在付出,每个队员的作用都至关重要。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众志才能成城。中国女排的胜利,是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胜利。

 

  某种程度上说,女排承载着中国体育集体项目的灵魂,象征着团队协作的至高结晶。半决赛与荷兰队一战,全队12人人人登场,个个拼命。其实论实力,中国女排并不比荷兰队强出太多。因为每一局比分都只差2分。但在球场上,进攻、防守、拦网,队友之间默契配合,每个环节都在“燃烧”。郎平在赛后说:“队员的技术还不是最好,但我们可以用团队互相弥补,能画一个圆!”

 

  团队精神也是一种信念的体现,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包容、信任、支持、合作的过程。小组赛中,荷兰曾以3比2战胜中国队,也将中国队逼入绝境,不得不在淘汰赛中面对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队,让中国队九死一生。然而再次面对荷兰,这场被郎平视为“身后是万丈深渊”的比赛,中国姑娘们却展现出顽强的意志,3比1战胜对手。获得冠军后,朱婷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说:“大家打得特别的团结,每次比赛,特别是落后的时候,大家的眼睛都是红的,都特别想要这种球。”

 

  在奥运期间,郎平曾专门找朱婷谈过两次话,就是要让她去做场上的灵魂和核心,虽然她不是队长,但她作为“重炮手”需要更多包容队友,需要在比赛中承担更多,要用行动感染队友,带着队友往前冲。她做得很好,比如和二传配合不顺畅时,她从来都是说“没关系,可以的”。包容才能彼此信任,互相埋怨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在比赛中,我们看到女排姑娘每一次得分、每一次协作回球后都会轻轻拥抱、绽放笑容、互相鼓励,这就是女排队员对团队精神的最好理解。把女排教练组、队员当做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而战,为了梦想而战,这种对团队精神的深刻理解,让女排精神有了温暖的人性光芒。

 

  除了赛场上12位姑娘,这个团队背后还有更强大的支撑:主教练、主力教练、陪打教练、医生、康复师、体能师、营养师以及科研、信息研究、数据统计团队等。主教练郎平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只身一人回国执教,一句“国家需要我,我就回来了”让郎平展现出她纯粹的一面,也是她对中国女排团队精神的最好诠注。接手女排后,郎平就针对中国和世界女排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并注重打造复合型团队。既建立了各个梯度预备人才,又能传授经验,帮助年轻队员成长;既保持队伍内部适当竞争,又注重凝聚团队的力量。利用内外资源、整合自我优势,正是多方力量才能够让这支复合型团队撑起来。正像排管中心的领导说:“郎平来了。但不是她一个人能拯救排球的。郎平不是救世主,她所需要的是一个团队的支撑。”

 

  郎平说,嘘声怕啥,有上亿球迷支持我们呢。女排之战开始时,久违的集体行为又回来了,人们不约而同用电视、电脑、手机收看比赛,不同的终端,共同的关注,或扼腕叹息,或欢呼雀跃。忘记了八卦,忘记了段子,忘记了排球之外的一切。这个时代,需要具有非凡象征意义的胜利,不仅是基于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基于团队精神所书写的传奇。

 

 

  郑莉娜:真正的强者,是在困境中崛起

 

  三十多年来,“女排精神”为何能有如此强烈的感召力?因为,我们从这里看到了在逆境中坚持、在困境中崛起、在拼搏中实现梦想的精神。

 

  一支强大的队伍,除了能在一个时期内具有独霸的绝对统治力,还有在跌倒后能爬起来的精神。中国女排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五连冠”辉煌,随着郎平等名将相继退役,滑向了低谷;此后的时间,中国女排一路起起伏伏。

 

  就在这次里约奥运,中国女排同样遭遇了大小逆境。大的逆境:这支女排是在饱受质疑、青黄不接、阵容不整中成长起来的;人员组成不够完美,赛场表现不稳定,女排屡遭质疑。小的逆境:这次夺冠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先败后胜,最终一场一场、一局一局、一分一分拼下来的。从小组赛接连失利,到与巴西队狭路相逢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中国女排。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球队,每次打到关键比赛,都会咬牙坚持、绝不言弃,在置之死地而后生中迸发出巨大的能量。面对不可一世的巴西女排,面对每一次发球都伴着全场嘘声和口哨,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中国女排,五局苦战,力克巴西队,挺进里约奥运会四强。逆转巴西、复仇荷兰、战胜塞尔维亚,女排姑娘们用“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韧劲,用顽强作风,逆境中奋发崛起的斗志,写下了新的传奇。这正是对女排精神最好的传承。

 

  低谷时不气馁,曲折时敢于突破。在郎平的字典里,没有低头服输四个字,她会想尽一切办法扭转局势。她先后两次接过中国女排帅印,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在中国女排需要她的时候,1995年她回国执教中国女排,月基本工资335元。“中国女排培养了我,当有需要的时候,我只有无条件地去做。”2013年,郎平第二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伦敦奥运周期由于频繁换帅,中国女排元气大伤、信心不足,没有成形的打法,棘手问题很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郎平培养出了以朱婷、袁心玥、张常宁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新锐,一边耕耘、一边收获,为中国女排的腾飞插上了翅膀。郎平带领中国女排逆境中强势崛起,唤醒了姑娘们心中对胜利的渴望,没有什么不可战胜。

 

  何止中国女排,翻开我国百年奥运的梦想,正是一部锲而不舍、永不放弃,在困境中崛起的历史。一百年前,南开学生在《天津青年》上撰文提出振聋发聩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1932年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克服了重重困难,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毅然前往美国参加奥运会;1984年,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获得冠军,实现了“零的突破”;2008年奥运,中国超越美国位列金牌榜首位……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感人的篇章。中国才能从“东亚病夫”成为今天的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一个民族由自卑走向自信、由沉沦走向复兴的历程。

 

  我们相信,这种以中国女排为代表,超越自我、顽强拼搏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种,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