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智客潮 > 畅言集 > 徐迅雷          

城市的良心

2016-07-28 作者: 上传人:

徐迅雷说:

口越来越多,城市越变越大,房子越建越密集,湖泊越填越萎缩。

人类总是不停地蚕食大自然。

填湖就是把大自然的那双大脚活生生裹成了“三寸金莲”。

大自然的报复倒是也很干脆,当江河湖泊无法调节雨洪,我们的水患必然会越来越严重。

是时候该警醒了!

 

 

  武汉特大洪水航拍:最奢华别墅区成孤岛


  6月30日至今,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多轮次暴雨袭击。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份,局部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汛情。其中武汉城区大面积积水,受的是巨大的“内伤”,高峰时全市中心城区被水淹没处达162处;至7月10日,一些片区渍水依然严重,由于地势低洼,抽排困难,积水消退缓慢,“暴雨再次教育了城市”。


  像武汉这样的城市,雨洪难排难泄,主因有二:一是地下管廊建设严重滞后;二是大自然的蓄排水能力锐减。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可是每逢暴雨,许多城市便要“看海”,这些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有180座城市被水淹。城市建设,普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现象。城市排水管网的行业设计标准,过去是防一年一遇暴雨的标准,现在也仅仅是提高到防三年一遇暴雨的标准。下水道——地下管廊的建设欠账严重,渍水难题积重难返。在武汉,有的排水管网还是1949年前建的,管径偏小是“常态”;有一个重要的泵站,抽排水能力不足150立方米/秒。


  在一些城市的执政者看来,地上业绩看得见,下水道则看不见,能简单对付就简单对付,只要不出事,能拖就拖。而且,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还一直存在着“重污水,轻雨水”的问题,诸多城市没有专门的雨水管道,雨水管和污水管是混合在一起的,排水设施还只属于“污水管”,与“下水道”“地下管廊”的含义相差甚远。


  7月5日下午,李克强总理赴湖南岳阳察看防汛,一下火车直奔内涝严重、积水深达4米的白石岭城中村。他面色凝重地说,内涝凸显了城市建设中突出的短板,必须要加快地下管廊建设,尽快补上城市的历史欠账。7月7日下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地下管廊是典型的基础设施,事关公共服务,也是目前城市建设中突出的短板,一定要调动起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总理为何一直盯着地下管廊不放?因为问题够严重,非得下大决心不可了!


  不修地下管廊,堵的是“血管”。可是,多少地方在城市建设中,那是“盯”着湖面不放,忙于填湖造地搞房地产开发。湖泊本来是极为重要的蓄水空间,但是人类裹挟着钢筋水泥石块将其大规模占领,大自然的蓄排水能力锐减,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填湖导致肾萎缩”。武汉就是一个典例,其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典型的“填湖史”。


  地处江汉平原的武汉市,别称“江城”,又称为“千湖之城”,本来有着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然而,从1991年到2002年的11年间,武汉市主城区湖泊水域面积急剧减少了38.67平方公里——要知道,杭州西湖的面积是6平方公里多一点。现在,武汉中心城区仅剩下40个湖泊。截至2014年年底,武汉城市建设总面积从1986年的22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527平方公里。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越变越大,房子越建越密集,湖泊越填越萎缩。有微信公号做了武汉诸多湖区的历史与现实对比图,那就是:填湖造地、填湖盖房,成了“变化大趋势”。


  人类总是不停地蚕食大自然。填湖就是把大自然的那双大脚活生生裹成了“三寸金莲”。大自然的报复倒是也很干脆,当江河湖泊无法调节雨洪,我们的水患必然会越来越严重。是时候该警醒了!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