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六年(1200),韩皇后病逝,正宫缺位。宁宗看好两人,一是杨贵妃;一是曹美人。鱼和熊掌,不是不可兼顾,宁宗不急。
杨贵妃本是德寿宫乐工所生,宫内清冷,有这么一个喜乐小孩,也让太皇太后吴氏好生喜欢。女孩逐渐出息,惜字如金的《宋史•后妃传》称她有“姿容”,这也给光宗的儿子赵扩的偷情,留下伏笔。
什么秧子开什么花,吴氏绝不允许乐工的女儿与赵扩有染,“几欲鞭朴”。“朴”是什么?是无刀斧之断,吴氏是要杨的命。大太监说:“娘娘将天下都给了孙子,孙子的儿子要一个女人,何足惜!”就这一句话,活了杨氏一命。等到赵扩登位,杨氏被诏入凤凰山皇宫,南宋的祸根就此种下。
权倾朝野的丞相韩侂(tuo)胄(zhou)请宁宗早早定夺皇后,那时虽没有“优绩股”一说,但死去的正宫皇后是韩侂胄的侄女,韩需要内宫有曹美人那种“柔顺”可控的“正能量”。但宁宗却说杨贵妃“颇识书史,知古今,性复机警”。优柔寡断,难定正、侧。
一日,杨与曹同时请宁宗吃晚饭,杨让曹先请,自己“候于夜”。宁宗在曹宫酒醉,没等另一种欢醉恩露开始,杨氏已和驾“帝辇”的太监说好,一再提醒起驾。驾到杨贵妃宫,杨氏见宁宗大醉,“从容留宁宗入寝”。温柔同眠之前,杨氏“舐笔展纸”,请皇上写明,皇后到底立谁。宁宗醉笔:“贵妃杨氏,可立为皇后”。
这一御书,照例由值班太监收起,次日公示。杨氏说:皇上再写一张。宁宗挥笔,又一张。这一张,杨氏交给了等候在宫外的杨次山。
有关杨次山,《宋史•后妃传》说是杨贵妃“自谓其兄也,遂姓杨氏”。春秋笔法,埋下极大疑问。杨贵妃要杨次山拿了御书,明日早朝,避开韩侂胄,径直给各大臣示阅。次日,当宁宗的第一张手诏还没正式送达垂拱殿,杨次山已将御笔“自白庙堂矣”。韩侂胄得知,追悔莫及。
当了皇后的杨氏势单力薄,她看中了礼部侍郎史弥远。史是主和派,素来和韩侂胄尿不到一壶去。经杨次山牵合,一拍就成。
韩侂胄也是一个让金国头疼的强硬抗战者,但韩的唯我独尊,连年征赋,也树下朝野众多的怨恨。杨与史抓住这一点,六部桥血案就此酿成。
这一日,经杨氏一再苦求,宁宗将杀韩侂胄的手谕交给了参政知事钱象祖。钱也是主和派,立马布置亲信殿司(中军统制)夏震执行。宁宗生性优柔,手谕发出,马上后悔,几欲追回。宁宗明白,韩侂胄毕竟是朝廷重倚,万一事败,老子光宗就是先例。杨后跪地不起,她说:皇上若要诏回手谕,臣妾先死在此。于是,宁宗就那么恍惚不定之时,韩侂胄在六部桥被中军乱棒击毙。此后,主战派被赶尽杀绝。
杨氏没料到的是,当嘉定十七年(1224),宁宗刚刚咽气,史弥远居然要废除即将登基的皇太子赵竑。杨氏侄子“石、谷”两人,“一夜七往反(返)以告”,要杨后顺了史弥远。这七次往返求告,都被杨后一一拒绝。第八次,杨谷说了破话:“苟不从,祸变必生,则杨氏无噍类矣”。
“噍类”,就是能吃东西的动物,意思就是:如果不从,杨氏一门将没有能活着的人了。杨后如梦方醒,当初捧起的“石头”,终于砸下,她被迫让步。一个被史弥远从绍兴乡下找来的少年赵昀就此稀里糊涂登基,这就是南宋第五个皇帝理宗。听说理宗也算根正苗红,这让“信仰派”们多少也放了心。一个失去主心与定力的南宋,就此形成。历史上所谓的正宗,多少都带有如此的“忽悠”。
从《咸淳临安志》附图看,当年的“恭圣仁烈皇后宅”就标在清波城墙以内。“恭圣仁烈”,是杨后的谥号,她死于理宗绍定五年(1232),71岁。
2001年,螺蛳山西麓的四宜路搞基建,挖出了具有南宋特征的庭院与水池遗址,工匠考究,地砖铺设的规模相当大。据认定,这就是杨皇后府宅的遗址,为了保护,后填土覆盖。倒是不远处那一座砖上刻有HCT的建筑物,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不过,这遗址只是杨府的“冰山”一角。当时的贵胄宅院,不可能背山朝西而筑。依《淳祐临安志》卷八的说法,杨府的位置是在“浅山”前的“漾沙坑”。参照《武林坊巷志》,浅山,在粮道山的东侧。以此推测,杨府是在现在的“吴山天风”石刻的西南,山与城墙之间,相对低洼平坦之处。由此往西、向南,到如今的四宜路,都是“恭圣仁烈皇后宅”的范围,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