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字,杭报头版头条转2版,
《杭州的跨越:创新、活力、国际化》,
作者徐迅雷,一气呵成,几无修改。]
杭州的跨越:创新、活力、国际化
吴山平
在时光的长河里,5年不过是一瞬。
然而,5年足可以让一座城市探索一种转型、创新,呈现一派生机、活力,实现一次跨越、腾飞。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汇中,杭州的独特韵味,来者能够瞬间感知,居者可以长久沉浸。
我们站在2015年岁末的时间节点上,上溯5年是“十二五”,下启5年是“十三五”,这是承前启后的时刻,这是继往开来的时代。
一
4年前的2011年,杭州仲夏夜,从巴黎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消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年前的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杭州有了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网友市民再次“喜大普奔”。
历史把最美丽的一页留给杭州,世界把最尊贵的荣誉送给杭州——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从此坐拥“双遗产”。
2015年金秋9月,2022年第19届亚洲运动会的举办权,花落杭州。这将是继北京、广州之后,亚运会第三次在中国举办。
2015年11月16日,在二十国集团土耳其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明年9月,我将在西湖之畔欢迎各位”。
申遗的“5年两喜讯”,是世界对中国杭州历史文化的肯定;盛会的“1年两喜讯”,则是国际社会对现实杭州开创未来的充分信任。
杭州总是“好事成双”。2015年,杭州还先后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区”建设,成为杭州开拓创新、成就活力之城的实践抓手。
从历史文化名城,向创新活力之城的跨越,是时代赋予杭州的责任。
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是面向未来的规划。“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旋律,发展是谋新篇。
这5年间,杭州始终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始终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始终有一种主旨,那就是富民强市、社会和谐。
这5年间,杭州实现了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7万美元,实现了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过半,实现了经济质效的稳中向好。杭州要冲刺的,是地区生产总值的万亿元大关。
这5年间,杭州致力于开创“一号工程”,核心要义是“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实现转型升级”,以“一号工程”为总抓手,以“一号工程”为发动机,以“一号工程”为大战略,让信息经济在无声的澎湃中绽放智慧之花。
这5年间,杭州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开往春天的地铁”:杭城首条地铁1号线,在2012年11月开通,将主城区与萧山余杭贯通起来;之后地铁2号与4号线部分开通;杭州地铁成为全球首个覆盖4G网络的地铁系统。杭州不仅规划建设地铁二期、三期,还将在春节前开工建设接轨富阳、临安的城际线路,计划在2022年前全部建成投运,届时杭州地铁与城铁将覆盖全市九区。
这5年间,杭州先后成为定评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在建的“美丽中国先行区”。2011年12月20日,杭州荣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一直在追寻一个“文明之梦”,杭州终于成为“文明之城”。生态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应有之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杭州工作汇报时提出,希望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历史由此赋予了杭州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这一非凡使命,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渐行渐近。
这5年间,杭州不仅致力于建设美丽杭州,而且致力于建设法治杭州、平安杭州;不仅致力于改善民生保障,而且致力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程度;不仅致力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且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的杭州,成为了中国最美丽城市、最具安全感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三
一座城市的选择,事关城市的前途命运。
在发展之路上,杭州深入践行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各项行动努力切合,从而在根子上提升城市品质,在骨子里铸就创新型城市。
杭州选择创新,选择变革,选择转型升级。这是经济的转型,是结构的优化,是方式的调整,是动力的转换。在努力实现经济转型的基础上,杭州还致力于实现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服务转型。杭州注重制度创新,注重政策创新,注重方法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杭商打天下、杭商誉满天下,杭商闯出去、杭商欣然回归,这都与杭州良好的制度环境、商业文明分不开。
杭州让创新发展成为第一动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速度不仅没有慢下来,而是升上去了。全市共同构建的“一号工程”,正是杭州要谋的“经济新篇”,它是一条不变的跑道。杭州经济发展的速度,重新站上两位数,增速名列全省第一,有望跨过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的门槛,其中超过两成来自“一号工程”;信息经济,是“静悄悄的革命”,对GDP的增长贡献率高达45%,已然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台柱子”;杭州要率先成为全国领先、特色鲜明的信息经济强市。
杭州勇于并善于探索创新发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都是创新探索、先行先试。将落后产能加快出清,为新动力腾出足够空间;为新动力选好发展支点,聚焦万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杭州智造”,深挖新动力的潜力空间。当我国面临经济五大任务——削减工业产能、去库存化、去杠杆化、降低企业成本和改善薄弱环节时,杭州在创新发展中已走在全国前列。
杭州成了创业创新的天堂。这里传承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创新精神,这里孕育了阿里巴巴等享誉世界的知名公司,这里打造了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这里集聚了国内外心怀梦想的创客,这里落地了众多的改革试点,这里串起了驱动发展的创新走廊……今天的电子商务,今天的年轻人,用互联网技术发现了需求,创造了需求,更催生了无数个新实体。
杭州已成为“互联网+杭州”。互联网在这里无处不入、无处不+。杭州是花园城市,杭州更是“互联网城市”。在主城区,有195条线路3000余辆公交车,最近已启用车载免费WiFi。成为杭州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的公共自行车,明年将增扩80个服务点、更新10000辆,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实现“扫码借车”,不用办卡,简单扫一扫就能借车、付费、还车。杭州更是“云上的杭州”、大数据的杭州;杭州还要力争成为5G应用试点先行区。在马克斯·韦伯看来,“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的动物”,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自己编织的最大的意义之网。不仅仅以“互联网+”提升传统产业,杭州还出台《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取到2020年培育一批支撑“互联网+”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推进一批“互联网+”示范试点项目,确定了16项实施重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今后,杭州更需要在“硬创新”的基础上,实现“软创新”和“巧创新”。在“互联网+”的智能化时代,“软创新”和“巧创新”才能四两拨千斤。“软创新”是以审美变革为主导的创新。今天,所有传统产业都必须导入创意设计战略,都要让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成为创意设计的载体,都要向创意设计要“红利”。“软创新”正是改变产品象征价值的创新,促使产业边界的消失、推动产业之间的融合。超越“硬创新”,形成“软创新”,实现两者的融合创新,新动力老动力互促共进,从而成为“巧创新”,最终形成“巧实力”。由“代工”向“创意设计”转变,由“贴牌”向“品牌”转变,由“制造”向“智造”转变,都属于“软创新”和“巧创新”。
创新引领,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跟上。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方也好,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将这五大发展理念变成现实、落到实处。
四
杭州恰如一首潮起潮涌的时代赞歌,她的创新活力让人推崇。
有创新才有活力,创新的丰沛供给,带来一座城市生机勃勃的活力。杭州作为创新活力之城,与明年G20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十分切近;杭州更是主动呼应峰会主题,立足本地、衔接世界,实现新跨越,让“活力杭州”变得更加鲜活可感、文明可亲、创业可近、宜居可爱。
活力杭州,在协调发展中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每一个都关乎活力。“协调”是活力因子,协调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要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一链条的内在逻辑是很清晰的:政府致力改革、改革优化环境、环境托起平台、平台吸引要素、要素激发活力——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协调发展。
活力杭州,在绿色发展中越发美丽。绿色,本身就是勃勃生机的活力体现。绿色,是建设“美丽杭州”的重要内涵,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集中体现。“水清、山绿、天蓝、人和”,是有机的统一,也是活力的基础。浙江是“两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杭州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地。杭州率先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两美”浙江的示范区,通过建设“美丽杭州”,创造美好生活,把“绿水青山”化为美丽现实;杭州正在全面进行环境改造和治理,重塑城市的“门户”“面子”和“里子”,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杭州还将进一步发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做深做透生态经济,从而全面实现“绿富美”——环境绿、生活富、城乡美。
活力杭州,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双管齐下。有了开放,才有活力四射。杭州全面推进建设的特色小镇,已成为构建产业生态、促进对内对外开放、凝聚人才要素和产业要素的新平台。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富春硅谷小镇、梦栖小镇、紫金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两区三城九镇三谷”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在电商领域,开放的特色体现得尤为充分。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产业高地与精神高地,正以开放的姿态做优跨境电商生态圈。一年一度的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依托杭州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软件名城的城市地位,用开放的互联网新思维,树立“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大众化”的目标,成就了“高端的国际电商盛会、开放的思想碰撞场域、全面的电商生态展示、活跃的互动交流空间”。
活力杭州,特别注重“合作”与“共享”。共享发展,正是“十三五”规划的出发点、落脚点。当今是个分工合作、合作共赢的时代。竞争的方式、合作的方式,都是经济社会秩序构建的有效方式;如果说经济学本身较为注重以竞争来实现分工条件下的经济秩序,那么杭州在实际运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通过合作和共享的新办法,来解决分工造成的异化和社会割裂,形成一种“社会复合主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杭州的城市管理者,对市民生活的那种关切,甚至是将之视为人类发展最重大的关切来关切的,这尤为可贵。共享的前提是共管共治,杭州通过“公述民评”等方式,就治水、治气、治堵、窗口服务效能等诸多民生问题,展开面对面的问政,让政府部门“在公众面前揭揭丑、亮亮短”;市民对公共事务的讨论不受抑制,而且广泛公开,充满活力。
生活因城市而美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活力杭州,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在落实“十三五”规划之时,将依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把安全放在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首位,切实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进一步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进一步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进一步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进一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进一步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未来的杭州,要进一步向改革要活力。因为尚有一系列的“硬骨头”,需要用改革的“钢牙”给啃下来: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增大,新旧动力需要转换;束缚创业创新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多,需要攻坚;从“需求侧”到“供给侧”,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竞争力,如何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需要探索;空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治水治气治堵治废等难题尚存,需要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增强,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等等。何以解忧?唯有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活力就不会有休止符。
五
2016年二十国集团中国峰会,将在金秋九月的杭州举行。这是杭州“十三五”开局之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一历史机遇是一个重大的驱动力,驱动杭州致力于建设国际化的世界名城。这在“十三五”时期,是杭州的一个重任大责。而实现国际化,正是让杭州一步步走向优秀卓越。
做最优秀的城市,才能遇见最多最好的机遇。机遇并不平均地青睐每一地、每一人。G20峰会、2022年亚运会等历史性机遇赋予了杭州,这是杭州的光荣与使命。历史既然选择了杭州,杭州就应创造历史。牢牢树立机遇意识,紧紧抓住独特机遇,才能乘势而上,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建设,努力把杭州建设成世界名城。
做最优秀的城市,才能遇见最多最优秀的人。2016年二十国集团中国峰会,世界上“最有权力”的领导人将云集杭州,共同商议如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更重要的是,杭州作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魅力之城,逐步成为吸引国际人才的高地。与“十二五”同步,杭州已连续5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杭州有个“115”引进国外智力计划,已引进高端专家1500余名,聘请各类外国专家4万多人次。
做最优秀的城市,才能遇见最多最难忘的“之最”。最美杭州人,最文明的斑马线,最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最干净的城市,最爱阅读的学习型城市……一个走向国际化的城市,恰恰最需要这些最本土、最感人的文明之基。
国际化首先要文明化。当一座城市能够成为引领城市文明风向标,那么,它一定是最美最国际化的。与国际接轨,首先要与国际的文明接轨。杭州阔步走向世界,由此有了文明之魂。这样的文明杭州,更让人喜爱,更让人流连。
国际化当然要互联网化。世界因互联而多彩,生活因互联而美好,互联网是全人类的神经中枢,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在这“互联网+”的时代,杭州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海淘了。
国际化重要的是本土化。越是地方的、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西湖是杭州的,西湖也是世界的;大运河是中国的,大运河也是世界的。杭州是旅游名城,杭州的风景之美,通过“旅游国际化”与地球人共享。
国际化离不开宜居化。宜居是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一,宜居才会吸引人才,才会带来投资和财富。要宜居,一定要优化环境、根治环境污染。空气和水等环境要素优化的“获得感”,是群众感受最深、最关切的“获得感”。在“十二五”的最后日子里,在2015年的12月22日,“杭钢”半山基地全线关停,建厂59年的著名大厂,具备年产400万吨优特钢的能力,如今它为优化环境而让路。不仅杭钢,还有半山电厂、萧山电厂,在12月31日前,燃煤机组全部关停——杭州这3只大“煤炉”,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必要的牺牲。年底,杭州有望成为全国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三无城市”,即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钢铁生产基地、基本无黄标车的城市。“云上的杭州”不是“霾中的杭州”,到了“十三五”阶段,公众期待PM2.5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杭州构建“世界名城”,并非朝夕可成,需要“顶配”的、持续不懈的努力。杭州面向世界多极化,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社会信息化,构筑文化多样化,正在一步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杭州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通过互联网的产业优势,正在铺就一条通向世界、竞争力极强的“网上丝绸之路”。
因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机遇,江南小镇乌镇的影响力辐射全球;同理,因为G20峰会等国际盛会,江南名城杭州将誉满全球。杭州以峰会成功举办为契机、为圆心,正在全力以赴创造一流环境,倒逼城市面貌全面提升,做到从机场、火车站到宾馆,从会议点到活动点,从景区到社区,从城市到农村,从“安保”到“环保”,从硬件到软件,都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而时时处处让人感受到山清水秀的宜人环境、宾至如归的温馨服务、精致和谐的人文气息、大气开放的时代精神、蒸蒸日上的国际水平。
过去,杭州成就了历史文化名城;现在,杭州成为了创新活力之城;将来,杭州将成为国际化的世界名城——为此,杭州正在砥砺前行。
实现国际化,将是杭州的一次重大跨越。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杭州将以G20峰会为“同心圆”,锐意进取,谋取新篇。
杭州,要成为雁阵格局的领头者。
杭州,在缔造有希望的未来。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就一个阶段而言,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就是一个最大的“新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知晓明了应达到的境界,当今之规划,就是为了“知止”。知止而谋定,谋定而后动;“后动”的关键在“动”,要担当,要作为,要落实,以“三严三实”之要求努力去干,最终才能“有得”和“实得”。
今天,站在2015的岁末,让我们一起见证两个“五年规划”之间的跨越:“十二五”业已胜利收官,“十三五”接着开局;“十二五”已为“十三五”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时期的杭州,定当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超越发展局限,赢得发展主动,结出发展硕果,定将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之上。
5年尽管是一瞬,但有了光荣和梦想,有了拼搏和奋斗,有了光辉与成就,那就必然会镌刻在时光的长河里,不会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