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常去图书馆先洗手后看书的拾荒老人走了》后续——

2015-12-20 作者:钱江晚报 上传人:孙继源

由于一直化名捐助,很多受助者至今不知老人的真实身份
昨天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负责人托钱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谢意——

不管是“魏丁兆”,还是韦思浩
我们替所有受助者感谢他

  本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

  退休后每月数千退休金,他却选择拾荒的生活。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秘密才被家人发现——他一直在悄悄地捐资助学。

  钱江晚报的报道,揭开了老人背后的故事,这位77岁的杭州老人,化名“魏丁兆”真名“韦思浩”的老人,感动了所有人。

  昨天上午,三个女儿把父亲的骨灰带回了东阳,韦思浩也终于“回到”了故乡。

  不少网友觉得有一点遗憾,曾受老人帮助的人,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老人真名。也有网友留言,或许韦老师就是不想让受助者知道。而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也深受感动,他说,“不管是魏丁兆,还是韦思浩,我们都要感谢他,也替还不知道老人真名的受助者感谢他。”

  “不管是魏丁兆,还是韦思浩

  我们替所有受助者感谢他”

  因为过去通讯不畅,书信是韦老师和资助对象唯一的交流途径。而书信往来中,韦老师用的仍是那个化名——“魏丁兆”。

  “韦老师走了,或许曾今受到他帮助的人,还不知道……”昨天,有不少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钱报记者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可能的线索,试图联系上韦老师曾经资助过的人。

  在遗存的书信中,最多的是一个署名叫“兰燕燕”的信件。“魏爷爷:您好,好久没给您写信了。我现在在学校学习,两三个星期才回家一趟,拿到您的信已经是二月二十八了,所以现在才给您回信。我妈妈和爸爸没有文化,能让我们上学已经是幸运了,感谢您……”兰燕燕口中的“魏爷爷”就是“魏丁兆”。根据信封上的地址,兰燕燕的信息是:景宁民族中学初一四班,1995年。

  昨天,钱报记者联系上了景宁民族中学,相关负责人努力查询后,无奈地说,没有结果。“时间太久了,学校搬迁过,现在即使能够找到兰燕燕的学籍材料,估计也联系不上了。”

  除了直接帮助到个人,在韦老师的助学凭证中,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希望工程”等公益项目进行捐助的。昨天,钱报记者也联系了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根据捐助人“魏丁兆”的有限信息进行了查询,但因为上个世纪的很多资料都是手写的,没有录进电脑,所以一时也很难有进展。

  不过,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老人遗留的“结对救助卡”可以确认,“魏丁兆”确实帮助了很多人。“不管是魏丁兆,还是韦思浩,我们都要感谢他,也替还不知道老人真名的受助者感谢他。”

  杭州图书馆:平凡但精神高贵

  网友感叹:想起了白礼芳爷爷

  如果说跟韦老师有缘的人,杭州图书馆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能算上。韦老师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杭州图书馆一度是他每周必去的地方。2014年,韦老师也是因为在图书馆看书的照片,第一次登上媒体头条。

  昨天,杭州图书馆的相关负责人很感慨:老人走了,虽然平凡,但精神高贵,追求知识,值得尊敬!

  钱江晚报报道韦老师的故事,也在朋友圈被转发,大家第一次了解这位拾荒老人的真实身份和感人故事,很多网友为老人感动,竖起大拇指。

  @胡敏:感动了中国人,不知道能不能感动中国,我想起了白礼芳爷爷......

  @你是命呵:令人尊敬的好人,低调做好事,大先生!

  @艾木九:真正的大爱,令人惋惜,致敬,若有来世必定被爱环抱。

  @黙行-bigbigworld:先生,走好,谢谢您曾经来过,让我们知道真正的高尚品格。

  @lara苹果: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形容您的伟大,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您的善良!

  @多哆哆多:他比很多人都富有,我指的是内心世界。

  @別勿他求:世上好人就是这样,无须他人神化,愿老人一路走好,安息。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