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嘉湖先生正在创作书法作品
本网记者 张胜开 摄影报道
近段时间以来,很多文艺界名流纷纷来到成都,索求李嘉湖先生的书法作品。记者慕名前去采访,才发现李嘉湖系同治和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的第三代嫡传门人,在记者的恳求下,李嘉湖给记者讲述了他与皇家书法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缘遇皇家书法
李嘉湖于1952年7月生于四川省广汉县高萍乡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对书法深感兴趣,却缘遇恩师刘铭竹,使他幸运地成为皇家书法的传人。
严寅亮1854年出生于贵州,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书法天赋,他习业于国子监期间,认识了翁同龢,翁同龢是四朝元老,不但亲自辅佐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而且还是著名的书法艺术家,并为杨乃武和小白菜冤案平反名流天下。
因为在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和皇帝成为同门师兄弟,但敢作敢当的翁同龢却被严寅亮对书法的痴爱追求所打动,悄悄收下他做徒弟。1903年,在翁同龢的推荐下,严寅亮书写的“颐和园”三个字深的慈禧的欣赏并朱批“录用”,令其书写颐和园内所有的楼台亭阁匾额和楹联。
李嘉湖的恩师叫刘铭竹,1898年出生于北京,刘铭竹的父亲从家乡四川省三台县考取探花后,和留任北京的严寅亮同朝为官,严寅亮见刘铭竹天资聪明,酷爱书法,便将他收为弟子,将自己的“翁体皇家书法”精华手把手的传给他。
刘铭竹凭着“翁体”书法,走南闯北,结识了柳亚子、梅兰芳等风云人物,从而进入当时的上海轮船招商总局工作。
1943年12月,国民政府委派刘铭竹为中方代表,配合美国轰炸机联队计划,在广汉三水镇修建广汉机场,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训练机场。解放前夕,已经有四儿一女的刘铭竹依然没有选择逃往台湾,而是留在了广汉,在广汉第一中学任教。
1966年,被划成右派的刘铭竹被下放到高坪乡劳动改造,高坪小学约请他到学校写大标语,正在该小学读六年级的李嘉湖被刘铭竹的字所吸引,他不顾世人对刘铭竹的鄙视,为他拉纸端墨,刘铭竹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给李嘉湖讲一些书法知识。
此后不久,刘铭竹作为批斗对象遭受折磨,李嘉湖却坚持与师傅荣辱与共,不弃不离。但刘铭竹一直没有讲明自己的真正身份。
1972年6月18日,那是李嘉湖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下午4时许,他按照传统,正式拜师,此时此刻,刘铭竹才告诉他,师爷严寅亮,师祖翁同龢。
李嘉湖先生向客人介绍翁体书法艺术
苦练翁体四十载
李嘉湖从小就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有了刘铭竹这样的恩师,更是他奋发图强,到了“宁可一月食无肉,不可一日不练字”的痴爱状态。
那时候的李嘉湖,白天拉着架子车谋生,晚上熬更守夜习练书法,再苦再累都没有磨灭他对翁体书法的酷爱。并且是一朝立志,终身不改。
1974年,峨眉电影制片厂闻名找到李嘉湖,希望他能到电影厂做字幕员工作,这在当时属于一件不得了的大事,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呀,可是,为了跟着师傅练字,他却依然拒绝。
刘铭竹也为这件事受到感染,于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的用心用时间去传授“翁体”书法的真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的时光正是成功的脚步,1986年4月28日,刚去广汉造酒厂工作的李嘉湖奉命书写18米长,3米高的“川西第一泉”大字,特地赶来的刘铭竹伸出大拇指说:“大成功,你出师了。”
1990年5月21日,93岁的刘铭竹郑重地拿出一方印章,命令李嘉湖跪下:“这是翁同龢三代门人的印章,翁师祖的龙行一脉就靠你传承了!”
“以后我才知道是师傅委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会员、著名篆刻艺术家王道义先生所刻。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恩师就离开了人世”李嘉湖告诉记者。
李嘉湖先生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我要把翁体书法发扬光大
四十多年来,李嘉湖一直谨遵恩师教诲,将翁体书法作为一生的追求。
“由于恩师受到很多磨练,导致他胆小怕事,至今恩师的子女们竟然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叫什么名字。他常常给我说,千万不要声张什么,我被打怕了。”李嘉湖对记者说。
然而,是金子,终究就要发光。2013年的一天,挂在李嘉湖乘龙快婿、巴蜀笑星王宝器家里的一副翁体书法作品被文艺界朋友看见,于是便要求王宝器索求李嘉湖的墨宝,一时间,很多文艺界名流纷纷前来求字,迅速形成李嘉湖翁体热,于是李嘉湖的书法作品不但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乃至赠送国家领导人。
李嘉湖继承了恩师的性格,为人低调,喜欢清静。所以这么多年来他知识默默地在翁体书法里耕耘者,从来没有想到名和利。
在众多朋友的劝说下,李嘉湖把心里话说了出来:“其实,我一直想把翁体书法发扬光大,因为我的师祖翁同龢虽然当时是一流的书法家,但也是性格低调,导致他的书法在民间流传极少,成了人得片纸,珍若兼金。再者,师祖的后人侨居美国,现在是不是还有其他人在学习翁体书法,我都不得而知,我想找到师祖的后人及翁体书法爱好者,成立一个翁体书法艺术研究会,将翁体书法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