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明,我国吸引外资较充分的产业和领域中,没有哪一个行业危及到国家安全,也没有哪一个外资企业在行业内形成垄断。恰恰相反,吸引外资较充分的领域,也正是技术管理模式较先进、市场竞争较成熟的领域。
当前,社会上一些言论对改革开放存有疑惑。透过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洞察社会历史的现状及其走向,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提高抵御错误思想的强大定力。
“中国已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还要不要引进外资”
我曾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万多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年利率只有3%左右,而外资企业在中国赚取利润远远高于美国国债的利率,因此我们已经不需要再引进外资了。”
分析这个问题,需要一些经济学常识。一是要分清资金和资本的区别,资金一般就是指货币,而资本里面有资金,还有产品、技术、管理经验、品牌、发展理念以及市场等等。改革开放中提出的吸引外资,主要指吸引外国的资本。这些资本进来,不仅带来了产品和技术,还带来了市场。以市场和品牌为例,消费者在长期的消费过程中,会对某种品牌的产品逐渐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和对品牌的认可。同样一种产品,老品牌用资本扩大生产,消费者就会给予认可,而另外一家开厂生产,消费者很可能就不买账。同样,我们引进外资生产的产品再出口海外,国外一些消费者就认可,这就是品牌和市场规律。
二是要分清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两种资金性质的区别。财政收入是以国家税收为主要来源,其用途可以很多,如经济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民生福利支出、国防支出以及行政管理支出等等。外汇储备则主要是国家中央银行投放该国的法定货币,购入外汇形成的,我国就属于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在我国外汇管理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上,一边是人民币负债,另一边与其相对应的是外汇资产。这种方式形成的外汇储备,严格地讲是一种负债,只能用于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备债权方的兑付,一般不能随便动用于建厂办企业。有的国家由政府发债购买外汇形成的外汇储备,由于对应的是财政债务,也不能随便使用。还有的国家比如挪威,就有小部分外汇,由挪威央行使用石油税收等财政收入购买外汇,每月转移一次到政府的养老基金进行投资,其大部分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外汇市场干预和执行货币政策。
因此,以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来反对开放、反对吸引外资的言论明显是错误的。
“吸引外资是否会危及我国的经济安全”
质疑吸引外资的又一种说法是:“全国28个产业有25个被外资控制,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一点,我国的产业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国家统计局的分类,将全国产业共分为三大类39个行业,这是国家标准;工业管理部门的分类,为了便于管理将全国产业分为四大类12个行业;国务院2009年制定的振兴10大产业规划,主要是按照工业管理部门的分类。因此,所谓“全国28个产业”的分类法,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是中国的产业分类。
我国有关部门曾对我国吸引外资较充分的产业和领域进行过认真的调查,结论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危及到国家安全,也没有哪一个引进的外资在其行业内形成垄断,并且恰恰是引进的外资促进了这些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提高。吸引外资较充分的领域,也正是技术管理模式较先进、市场竞争较成熟的领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吸引外资的存量仅1万多亿美元,如果按人均吸引外资的水平,仅为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美国的1/10。美国一个国家吸收海外直接投资占全世界对外投资量,在上世纪90年代是26%,现在大约是18%。也就是说,目前美国一个国家吸引的外资,就几乎占了全世界对外投资的1/5。
然而,美国对此并不满足。2011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商业投资不论来自本地还是外国,都是美国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重要动力,我国政府将致力增强美国对全球资本流动的竞争力”。并且随即发布总统令,宣布成立一个横跨联邦政府23个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机构——“选择美国”办公室。奥巴马称“选择美国”行动是代表整个国家的。而我国吸引的外资按人均算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有些人就开始喊多,岂不怪哉?
“我们开放市场是否换来技术”
一些对改革开放质疑的人认为,我们开放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因此开放没有必要。
对此,首先要说明,对于“市场换技术”的提法,笔者没有在我国有关引进外资的正式文件中看到过。外商来中国投资的企业对其核心技术是极其保密的。但是,随着合资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外商也逐步放松了对一些技术的垄断。如我国目前在彩电、冰箱、电脑、手机等方面的产品和质量,与改革开放前就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除了社会稳定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资本积累的速度,二是技术进步的程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是加快资本积累。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中用于储蓄和投资的部分都要大幅度增加,国民收入不能都消费掉。目前欧洲因消费和福利开支过高已造成了经济增长停滞。世行在非洲尝试了所有增长模式,效果大多不明显,主要原因就是储蓄过低。另外,要确保资本积累的过程伴随足够的技术进步。苏联时期的资本积累很快,积累率高但经济没有很好发展,主要是因为技术没有取得进步,资本边际回报递减,增长变得不可持续。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资本积累的加快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贸易和外国在华投资实现的。吸收和消化外国技术,并逐步实现技术的升级和本土化,是中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
资本积累是否伴随着技术进步,有一个重要指标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也就是总产量中依靠技术进步、专业化和结构调整等非要素投入的增产部分,在除去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后的“余值”。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资本高速积累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大概每年平均在3%~4%,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平均在35%~40%。资本积累过程中市场开发、竞争、贸易扩张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我国正是通过对外开放,为国内企业引进了先进产品和技术,促进了我国先进企业制度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现代制造业大发展,促进了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也就是说,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我国以贸易和吸引外资、在华直接投资的途径,吸引和消化外国技术,并逐步实现了技术的升级和本土化。
我们国家对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有明确的态度,对于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视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之一。这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世界投资论坛上强调:“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把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作为对内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当年,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通信业较早地引进国外资金和设备,也曾被一些人称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如今,中国的通信业在移动通信领域继欧美的通信标准之后,也诞生了被世界承认的国际标准。2011年,我国的通信企业“华为”在电信设备供应领域的销售收入仅次于“爱立信”,跃居世界第二;海外销售占比达到75%;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涉及世界1/3人口;提交国际专利合约申请量达1831项,名列全球第三,而长期居于霸主地位的美国“高通”则下跌到第六。这也许就是对我国引进外资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