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履任后首次出访俄罗斯在世界引发热议,除了对中俄军事政治战略合作走向的关注,在此之前就传出的中俄再次启动大额军贸交易的消息也成为媒体的焦点话题。而实际上外界已经把中俄在此次装备上的合作动向看作是中俄对美共同战略的风向标。消息传闻,习总访俄期间签署了24架苏35战斗机和四条拉达级AIP潜艇的合同,虽后遭俄方军工人士否认,但是该人士并未否认合同正在商谈中的现实。
高峰军事观察认为,对于中国是否应该购买24架苏35战斗机和拉达级潜艇的问题,没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性。笔者坚持认为该项武器交易更多的是中国方面从中俄关系的战略层面的考量。其中有重点两层意思。一是基于中俄军售贸易的整体考虑,俄罗斯方面重申用于中国枭龙战机的RD93发动机敞开供应,完全免除由于印度的反对而给中巴造成的担忧。而且中国装备歼十和歼11战机的AL31F发动机还要依赖俄罗斯进口,中国这样做也是为了平衡俄罗斯的心态。二是从中俄关系的发展和维系考虑,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还需要默契合作,经济上要维持适当的平衡,俄罗斯有专家已经质疑中国只看重俄罗斯的能源,却把大量廉价商品出口到俄罗斯。中国这次决定购买24架苏35把中俄军贸关系修复起来,可以平衡一下这些声音。
至于拉达级AIP潜艇的单子,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合作开发意义已经一改之前中国在基洛级潜艇上的贸易模式。我们都知道中国并不缺乏AIP潜艇技术,去年巴基斯坦军方人士就对外宣布有意购买4条中国生产的清级AIP弹道导弹潜艇,说明中国的AIP技术已经得到了有使用经验的巴基斯坦海军的认可。外界传闻中国的AIP潜艇技术来源于巴基斯坦的法制潜艇,那么中俄此次合作拉达级AIP潜艇就可以在西方技术和俄罗斯技术上实现融合和升级,这对两国海军先进技术的提升都有莫大的好处。
中国有意签署的24架苏35战斗机和4条拉达级AIP潜艇贸易总额创了近些年中俄军贸的新高,但是也无法完全弥补俄罗斯军工企业在传统军售市场印度的损失。俄罗斯丧失了对印度126架战斗机的出口合同机会,这对豪言重振俄罗斯工业和军工制造业的铁人普京是个不小的打击,除了贸易利润损失和对普京个人政治形象的损害,还有印度在国际政治上可能出现的偏离。中国军贸大单的出现和习近平上台后的对俄政治姿态,基本上可以平衡掉上述的不良影响,除了中俄关系因素也是对普京执政的有力支持。
中国近几年在空军航空器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歼20和歼31战斗机的问世更能说明问题,中国航空工业已经从模仿探索改进的小步快跑阶段进入创新的跨越式发展那阶段。对俄罗斯技术的依赖度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被外界质疑的中国有意通过引进苏35获得俄罗斯的AL-117S发动机问题,美国专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认为俄罗斯的担心是多余的,中国无法通过仿制而获得该技术,要想获得支持歼20和歼31等五代级的高性能发动机,中国的根本还是要解决材质和材料加工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中国是很清楚的,已经明确加大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上的重点投入,看得到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我相信中国很快就会解决这个公认的瓶颈。在这里说有争议的发动机技术问题就是为了佐证笔者上述的分析。
着重强调一下,中俄军贸与中俄军事战略和安全合作总体关系不大。这是大国在全领域竞争对抗的问题,军贸交易的热络只是中俄关系发展“关键阶段”的一种信号,有象征意义但不代表中俄军事战略同盟的趋势。在军事安全战略方面的合作上,中俄也有隐藏的掣肘因素。最主要还是中俄在经济领先和军事战略领先问题上的分歧。俄罗斯要求与中国联合对抗的美日欧三大力量中心,也恰恰是中国出口型经济格局的主要市场。所以中国很难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分割清楚,这一点是最关键的,也在上合组织的发展和走向上得到充分体现。中俄如何联合摆脱美国集团的战略围堵,维护两国经济发展的和平环境,而又不形成冷战模式的军事集团式的极端对抗,对中俄来讲都是个很大的难题。目前的现状是,中国更注重软实力的扩张和对抗,俄罗斯更注重于硬实力的军事对抗,所以并不容易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