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畔夜景,左侧为伦敦眼,右侧为大笨钟 新华社/供图 在许多国人看来,伦敦是一个人生必访之地;在伦敦穷人看来,这是一个生活压力巨大之地,拥挤不堪;在伦敦富人看来,这里是享受人生的痛快之地;在伦敦以外的英国人看来,伦敦是个外国人居住之地,只有45%的人是英国籍白人。对于我来说,尽管已去过无数回,伦敦仍是让我心心向往之地。从前做穷学生时,因为火车票超级贵,所以常常早早买了大巴票,周末到伦敦一逛。近乎所有的著名景点,我几乎都已穷游过。这次和先生MARCUS(马可斯)一起周末伦敦游,倒是有和从前做学生不一样的味道。如果说从前是走马观花,照搬书本,泛泛而游;这一次,倒有点伦敦深度游的味道。 伦敦音乐剧 泰晤士河上的伦敦塔桥 新华社/供图 入住酒店,行李放好。第一站就是直奔剧院,看《悲惨世界》,这个剧在伦敦西区上演了三十多年,比《猫》还长。看戏剧或是音乐剧是英国人的一大传统,我当年出国之前,孤陋寡闻,只听过纽约百老汇大街,没想到英国的音乐剧可以和纽约平起并坐。听身边人说得多了,自然也多了对音乐剧的兴趣,说热爱有些过,毕竟是英国文化,剧中情节和人物非常陌生。不过,我发现很多剧目里的著名选段的旋律,早已在国内广为流传。比如说令苏珊大妈一夜成名的《I Dreamed A Dream》(我曾有梦),此曲源于《悲惨世界》;又比如《Memory》(记忆),来自《猫》;还有《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出自《艾维塔》。这些音乐剧,演员换了一代又一代,几十年来在全世界上演不衰。我第一次看的音乐剧是《妈妈咪呀》,事先把所有音乐来来回回听了十几遍,等坐到剧院里时,俨然已是一副专家心态,可以对演员的表演打分,还可以和观众一起,和着全场高唱。这次也不例外,早早买了《悲惨世界》的早年DVD版本,曲目都已烂熟于胸。 来到Queen's Theatre(皇后剧院)。我环顾着大厅四周,典型的英国旧式装饰,高屋梁,巨型水晶式吊顶灯,红木装饰墙,大幅的肖像油画。因为票是事先订好的,马可斯报上名字,票房先生便把票递给了我们。英国人之间的信任度真是够高,换在中国,不出示个身份证什么的,估计拿不着吧。 大英博物馆 马可斯点了杯啤酒,端着酒杯我俩站在酒吧里。看戏的人流陆续拥了进来,什么装扮的都有。盛装的,牛仔裤的,不拘小节的。一致的是每人手里必捧一酒杯,这英国人怎么总在喝酒?捧着酒杯也不嫌累得慌?喝东西对我来说是简单事一桩,哪像英国人把喝这事无限复杂化,喝出一堆名堂。 离开幕还有10分钟,我们随着人流就座。舞台不大,乐池看起来空间也不足。座位狭小,整个空间不够开阔。想想国内的现代大剧院的气派,这里可是没法比。可这里有的是历史,想想百年前的建筑水平,想想百年前的人口总数,我就不要太在意空间的大小了吧。 卫兵 演出开始,我屏着呼吸,睁大双眼,似乎不甘错过任何一个片断。场景变化之快,层次之深,让人侧目。马可斯是看着这些剧目长大的,分明没有我这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心态。他说:“他们做了30年,天天做同样的事,哪里有做不好的道理?加上竞争这么大,他们非往好和精做不可。”还有他们的表演,似乎每一寸肌肉都处于待发状态,就像一部灵活百倍于普通人的机器,这么多千姿万态的表情和动作,营造出丰富的舞台情绪,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得见?等到我最心仪的《I Dreamed a Dream》(我曾有梦)出来时,旋律也在我心里澎湃,呼吸也跟着更有节奏。 出了剧场,我感叹道:“难怪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可以屹立几十年不倒呢,做得这么专业精深,实在是叹为观止。”“这是他们的工作,做不好,明天可能就没饭碗了。”马可斯见怪不怪地说。 Tips 音乐剧票价昂贵,如果事先不做好功课,了解剧情、主人公和旋律,那就有浪费银子和时间的味道。伦敦街头有专门的售货亭,出售打折的戏票。不过,好剧不单不打折,而且一定要事先订票,以免现场扑空。可以在网上预订。票的种类很多,可以单买戏票,也可以买套票,比如说酒店+晚餐+戏票,或者说晚餐+戏票,什么样的搭配都有,如果坐在后台,距离舞台较远,可以自带或在现场租望远镜。 三道菜的法国餐 伦敦装置艺术 晚餐时间。一股高尚酒吧的气味弥漫着,暗紫色的色调,幽暗的星星点点灯光,时尚着装的客人。我跟在马可斯身后继续往里走。一位侍应生过来招呼,他上着一黑色衬衫,黑色裤外罩着一类似围裙的黑色玩意儿。据说那是Piwnie,又叫mprone。法国餐厅侍应生很常见的服饰。 面包上来了,足有四种花样之多。我平常不爱在餐前吃面包,二片下去,一下就饱了。不明白西方人为什么头盘前还要来上这个淀粉极高的小点,哪里还有空间吃下面的主食?不过瞧瞧那侍应生倒橄榄油和意大利醋的手势,干脆利索,空中反手转瓶半圈后一个回收,没有半滴洒在桌上,让我想起在国内围着白围裙上大碗茶师傅的架势。就凭他这手势,今儿个我怎么的也要吃口面包。头盘我们点了蟹饼和汤,主菜是牛扒和三文鱼,甜品是FONDANT(以巧克力为主要原料的甜食)。我来英国这么久,对甜品一直就不太感兴趣。可这FONDANT外紧内滑,真叫我留下印象了。 Tips 西方人吃正餐,常见是点三道菜。第一道是头盘,可以是汤、色拉或是其他搭配;第二道是主菜,一般是肉、土豆,还加蔬菜。味道一般很重,超出好清淡的广州人能承受的范围;最后一道是甜点,有一点点类似广州糕点屋里的西式点心。 伦敦是个国际化大都市,各色人种俱全,各色食物皆有吃客。可英国本身虽然历史文化厚重,吃的方面却不堪一提。如果真想一试,不妨试试英国人的最爱FISH AND CHIPS(鱼和薯条),或者在周日尝尝SUNDAY LUNCH。 走进伦敦塔 一睹世界巨钻的风采 伦敦塔 全景/供图 第二天一早,来到伦敦塔。灰头灰墙的伦敦塔就立在泰晤士河北岸,被四周现代的建筑紧紧包围着。河对岸便是伦敦市政中心,北边可见那英国人称为小黄瓜的标志性现代建筑。随着大队伍,我们排着队,检票,检查皮包。守门的英国阿姨打开我的小包,翻也没翻,挥挥手示意我们进去了。 该城堡在1066年由征服者威廉修建,主要是为了防卫本土英国人,因为他自己是法国人,作为一个入侵者,他并不受到欢迎。此后陆续关押和处决过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现在成为博物馆,展有历代国王和女王加冕时戴的皇冠和权杖。仰头一望,一块足有30厘米厚的铁门正悬在入口处上方。旁边书写着“此地是世界上戒备最森严的地方。”光这架势就够吓人的,里面的珠宝一定价值连城。大厅墙上的大屏幕播放着伊丽莎白女王当年加冕时的镜头,大概是给那些对加冕没有概念的游客的启蒙课。 伦敦大笨钟 我们继续往里走,不大的展厅里,一个长约10米的玻璃柜立在其中,里面摆放着大约十来顶珠光闪闪的皇冠和权杖!玻璃柜的左右两边设有机场常用的代步履带,游人只能站在滑动的履带上欣赏皇冠。在这里,没有“驻足观赏”这个词。我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看过皇冠,当它们真的摆在眼前,反倒有一种不切实感。可它们的确是真的!不管是硕大的钻石、蓝宝石、绿宝石,还是红宝石!难怪英国女人这么爱珠宝钻石,说它们是女人最好的朋友,原来是英国王室带出来的习惯。 返程的路上,我们仍在热烈地讨论着《悲惨世界》和伦敦塔。伦敦周末游花费不菲,不过能够买得满心欢喜,倒也物有所值了。 Tips 旅游景点众多,包括有大笨钟、议会大厦、唐宁街十号、伦敦塔、伦敦眼、白金汉宫、格林尼治天文台、大英博物馆等。由国内来伦敦需要专门申请来英国的签证,因为英国目前尚不是申根国,所以申根签证暂时还进不了英国境内。英国也不是欧元区国家,所以需要兑换英镑。最好在六至九月间来伦敦,温暖宜人,日照时间长,晚上八九点才天黑。广州有直飞伦敦的飞机,航程约11个小时。广州与伦敦时差为八小时。 【游侠档案】 何越,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辣妈侃英国》专栏撰稿人;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曾是广州电视台主持人;现定居于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