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晨语版快评论栏目刊发了有关超级富豪班的新闻:中山大学将于11月底开设超级富豪班。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勇表示,将在11月底开设后EMBA教育,要求报名者是50亿以上身家的企业掌门人。只招收30人,学期两年。目前已有人报名。 评论一出,争议即起,很多读者来稿就此问题发表议论。有读者开始历数之前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相继打造“富二代培训班”等事实。的确,大学开设富豪班,难免引发质疑与争议。毕竟,公立大学天生有其公共属性,既然如此,假如大学开的班,只是针对富豪,而且设定50亿身家以上的超级富豪,大学究竟为谁而开,似乎有必要被打上个问号。但是,也有不少读者认为,大家需要理性看待,不必妄加指摘…… 支持 不应受到非理性批判 从国际惯例来看,普通高校开办MBA、EMBA教育并非中国特有,几乎各个国家的高校都有举办。从EMBA教育的成本承担来看,政府不为EMBA教育划拨经费,学费由学员个人或者单位承担也是一种国际惯例。 从EMBA教育行业的竞争态势来看,中国校友会网曾有一个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亿万富豪多选择到国外接受EMBA教育,最受欢迎的是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高校,其中,毕业于美国高校的亿万富豪最多;在国内商学院的竞争中,有外资背景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也位于前列,紧随北大、清华。一方面,与其让富豪把钱给国外的高校赚,国内高校争取一下,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的;另一方面,已经有50亿以上身家的企业掌门人报名中山大学的后EMBA教育,也是对国内EMBA教育的一种认可,值得欣喜。 从富豪教育的迫切性来看,一时赚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持续赚钱;赚得到钱很重要,怎样支配赚到的钱更重要。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9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虽然中国目前不缺乏大企业,但能够进入斯登格世界企业品牌榜的企业少之又少,可见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还十分薄弱,即使是50亿以上身家的企业掌门人,依然需要加强学习。有人形象地说,国外的富豪,有钱后留下的是大学、图书馆和慈善,而我国的富豪留下的则是私生子、性病、寡妇和劣迹斑斑的违法记录,更说明当前我国对富豪的财富观教育需要加强,EMBA教育就是加强富豪财富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从EMBA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来看,它们并不是必然冲突的,只要处理得好,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虽然贫富分化让人反感,但一看到富豪,特别是超级富豪,就出现非理性的反感,也不是可取的。中山大学举办超级富豪班,虽然有点刺眼,但完全是可以有的,只需要把握好方向即可。 郭文婧 建议 应该增设“道德课” 环视当下,一些企业家身上不仅道德缺失,且满身充满铜臭味:物价上涨,闻风起哄,甚至囤积居奇,借机捞个盘满钵溢;楼市萎靡,拥房自重,坐等起价,一副“看谁笑到最后”的傲慢姿态;金融危机来袭,非但不主动让利找出路,反而裁员关门,一走了之……这样的事情我们见得还少吗?由于没有明确的经济道德标准,所以人们往往用社会道德来衡量企业家的所作所为。身为50亿以上身家的企业掌门人,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富人道德课”无疑是一门基础课,亦是一门必修课。 近年来,“道德”、“良心”等关于伦理的词频频与企业家摩肩接踵,在一个逐渐开放、透明、公平和民意崛起的现实语境下,“超级富豪班”增设“富人道德课”尤显必要。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中大开设“超级富豪班”,要向社会输送“正能量”,道德课程不可或缺。如果企业家没有以道德为基础的“崇高理想”,那么再多的财富也难以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可。在笔者看来,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家不是合格的企业家,一个只会赚钱、抛弃德道仁义的企业家绝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最终也会被公众所抛弃。 应该看到,守住道德这条底线,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做个品德高尚的企业家,这是“超级富豪班”创设的宗旨。“超级富豪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只是一个起点,绝不是一个终点。增设一门“富人道德课”,不仅是时代赋予的核心命题,更是企业家课堂上的一门必修课。 反对 教育媚富的写照 EMBA本身并没有规定要多少“身价”才可就读,而是应以多高素质为基本底线。遗憾的是,当中山大学开出“身价条件”,本身便是对教育的一种异化,背后媚富态势十足。如你所知,如此设立身价门槛的教育,其最大的可能不是“受教育”本身,而是这些富豪们聚在一起,彼此打通关系,以便互惠互利,最终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作为高校,其就是在贱卖着高校的公信力与大学精神,让其自身变得颜面无存。 教育应该是没有国王的王国,什么官员、富豪,都不该在教育圈子里享受“国王”的待遇。作为高校,其最应该尽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其他。当我们的高校谗权献媚态势十足,这必然是一种走偏的教育方式。不过,在高校破除行政化一直未能奏效的现实氛围之下,这样的谗权媚富,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高校在“行政”的屋檐下,不敢不低头啊。 教育资源也属于公共财产,遗憾的是,跟“富”有关的教育,我们从不缺失;而跟“穷”有关的教育,我们却从未拥有。这是教育本身“媚富嫌穷”导致的恶果,也再次见证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如何的不对等、不公平。 对任何的资源分配而言,都应以“雪中送炭”为主、“锦上添花”为辅,教育资源的分配,自然也不能旁落。 可惜的是,这般你我皆知的常识,在实际操作中却被忽略了。当中山大学的“超级富豪班”一出,且以“50亿元”身价为门槛,其不仅见证了大学的铜臭味,也降低了大学的公信力,损害了大学精神!故而,这当成为高校借鉴的典型,不然,便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来者而复哀后人也。” 龙敏飞 质疑 富豪班与商学院的“含金量” 超级富豪是不是就是商业理念与模式成功的充分证明,是不是就没有继续接受商学院教育的必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富豪并非无需“读书”,超级富豪的商业帝国,如果想继续发展并经受未来的挑战,也同样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机会,避免弯路与陷阱。 此外,尽管许多事业极其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并非读MBA出身,白手起家的他们,甚至往往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富豪发现再也不能完全仰仗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生存了。有种说法是“以前你能够盈利,可能不是因为你做得对,而是因为虽然你做错了,但别人比你错得还离谱”,那么,如何在竞争加剧的未来“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超级富豪们渴望获得现代商学的正规教育,聆听第一流商业头脑的智慧,在收获知识与思想的同时,也收获宝贵的人际网络,便不难理解。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上述“超级富豪班”尽管条件苛刻,却已有人报名。报名的“超级富豪”,想必更看好EMBA教育为自己带来的价值,而不会只图其形式与名声。 不过,尽管“超级富豪班”的开设,似乎并不与商学院的职责相悖。但是与国外大多数商学院更青睐于前景光明的企业中层不同,国内商学院则更多以企业高层甚至是财富创始人为对象,商学院的学员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挂着“董”或者“总”的头衔,俨然已成“富豪俱乐部”的代名词。而按理来说,商学院的目标更应是一种职业的训练,也更应以培养出多少创富人才来评判商学院的价值和成功与否。相形之下,更多瞄准已然创富成功的富豪们,国内的商学院的确也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相比用开设“超级富豪班”来证明商学院的价值,商学院究竟创造了多少价值、财富,或许才更能证明商学院的含金量。 武洁 ■三言两语 ●质疑者希望教育公平、提升大学品格的良好愿望是值得尊重与肯定的,但对中山大学这一行为简单地加以联想和指责,则是有失公允的。 ——韩洪涛 ●后EMBA教育招收50亿以上身家的企业掌门人,不仅不值得惊奇拍案,反而在现阶段很有必要。 ——谢广升 ●中山大学的后EMBA教育,限招“50亿以上身家的企业掌门人”,虽有哗众炒作之嫌,但作为一种办学特色,也未尝不可。 ——刘民权 ●商业既然是以追逐利润和财富为目标,而开办商学院的目的本身就是发展商机与创造财富,商学院当然不必非要与有着强烈创富欲望的富豪划清界限。 ——许飞 ●作为“后EMBA教育”的尝试,针对已经获得商业成功的人士,要说也无可厚非。以一定的财富门槛来作为报名条件,也不过是为了让“后EMBA教育”名副其实罢了。 ——马友民 ●如果一所大学能够将“贫穷的人”培养成为富豪、超级富豪,那这所学校的创富能力必然非同一般,而这样的教育本身,也值得我们尊敬,但如果学校本身就只针对“富人”开放,成为富人的后花园,那即便其有再多的富豪,也不是一种荣耀。 ——张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