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内136家5A级景区中,票价不低于百元的94家,有26家达到或超过了200元。按旺季(或黄金周)票价计算,一个人玩遍这些5A景区要花19085元。另有“园中园”收门票1064元,索道、观光车、游览船票等交通费合计2387元,两项相加有3451元,总开销最终高达22536元。(10月8日《武汉晚报》) “玩遍5A景区需2万”是个什么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年不吃不喝才能玩遍国内136家5A景区。 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旅游门票太贵的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市场去解决,等到门票价格涨得让普通消费者承受不起,大家自然会用脚投票,迫使景区降价。这种想法未免过于天真。尽管近年来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但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旅游产品仍然短缺,游客选择的余地不大,没有足够的博弈权利。再加上一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形成了天然垄断,市场作用并不能完全起到价格调节的作用。知名度高、景色优美的5A级景区更是“皇帝女儿不愁嫁”,门票一涨再涨,依然游客爆棚,人满为患。 事实上,“玩遍5A景区需2万”不是简单的市场现象,而是一道沉甸甸的民生考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有意愿游山玩水,陶冶情操,于是,旅游开始变成刚性需求,和衣食住行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然而,景区门票高企,提高了旅游门槛,使之异化为有钱人的专利,难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旅游诉求。 从另一个角度讲,除了少数“无中生有”的人造景点外,国内大部分景区或是大自然造就的风景名胜,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这些公共资源应有更多公益性。景区门票居高不下,有违公共资源的本质属性。 解决“玩不起”,一方面需要景区走出门票经济,通过提升人性化服务、增加服务品种、拓展旅游六要素、拉长产业链条等多种渠道来实现经济效益;同时,更需要政府担当责任,建立国家公园制度,建设、维护费用财政埋单,从而减轻游客负担。 旅游景区实现公益化的零票价或低票价,不仅是一种藏富于民的旅游福利,更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智慧。从表面上看,景区的经济效益会有所影响,但免票带来的游客增加和逗留时间延长,却带动了餐饮、旅馆、零售等行业的效益提升,政府也能够由此获取更多的财政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