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碰到的寻常事,由一件寻常事,最多也就是在道德和觉悟层面进行评价和议论的事情,居然在那个“丈夫”手里演变成暴力报复。人们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几度波折,当小伙子面对怀抱婴儿的妇女没有让座,人们心怀不满,但是当小伙子遭遇暴打,人们的情绪变成愤慨和同情。当小伙子被曝腿不太好,事情就变得刺痛人心了。 让座是种美德,不给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者让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道德风气不好的一面,但道德毕竟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律,“当事人不能用暴力去要求别人遵守道德啊。”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 有法律界人士说,不让座,没有侵犯他人的权益,而打人,则是对他人权利的直接伤害。这是简单的是非和常识。 《中国青年报》评论文章说:支撑这种打人行为的社会行为,可称作“正义的火气”,胡适先生也描述过这种现象,自以为代表着正义,就大义凛然。自己认定的主张是绝对的正确,而一切与我不同的见解都是错的,一切专断、武断、不容忍、摧残异己,往往都是从这种“正义的火气”出发的。那个打不让座者的人,显然身上就带着这种“正义的火气”。不让座的人,在他眼里就成了敌人,成了需要受到教训的不道德者……“正义的火气”就发酵成为一种诉诸暴力的冲动……而自以为正义,这样的攻击和侵犯常常更加残暴。 是的,只要你制造了伤害,你就远离了正义。 再说到《搜索》这部影片,陈凯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想通过这部影片表达:宽容才能够使人冷静判断是非曲直。” 那位挨打的小伙子,我们希望你能勇敢地站出来,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 那对打人的夫妇,我们只想告诉你,带着正义的幻觉去侵犯他人权利,往往更加残暴。你们欠那位小伙子一句“对不起”。 事情被曝光的原点是因为有一位刘先生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并向某媒体报了料。 但是此后,在全城媒体的迅速跟进中,此事已犹如“台风眼”,在网络上形成轩然大波。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旁观者却一致选择了沉默。 没有人愿意站出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只有一张照片默默定格。 从照片上,我们看到小伙子脸上鲜血淋漓,滴滴答答地落在手上,他手上捏着折成数段的眼镜。从照片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车厢里的人不算少。那么—— 当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上车时,当车厢广播反复要求让座时,其他人为什么没有及时站起来? 当小伙子被扇耳光时,尽管事发突然,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劝阻?车厢里就听到扇耳光的声音大得让人受不了。 事后,也无人谴责。只有当那对男女下车后,才有一位老奶奶把一张餐巾纸塞到小伙子手里,让他把血擦一擦。 直到今天,在省内外媒体不约而同“求真相”后,也没有当时公交车上的任何一位乘客主动联系过媒体,告诉我们,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主持人@闾丘露薇说:让不让座是道德问题,打人则是法律问题,所以打人者一定要受到法律惩罚,不让座的人们,需要有社会舆论促使他们反省。 浙江一墨律师事务所律师章碧珍说,如果小伙子受伤比较厉害,可申请鉴定,如果达到轻伤以上,打人者就要承担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属于犯罪了。涉嫌“故意伤害”,轻伤的话,判三年以下。 如果小伙子因此去看病,产生了医药费,可起诉至法院,申请民事赔偿。 其实在事发那一刻,打人者的行为是在公共场所,无论是小伙子,还是乘客或者司机,都可以报警,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警方调查后,很有可能对打人者做出治安拘留的处罚。
一问:五记耳光,是否来自“正义的火气”
二问:同车的乘客当时怎么了
三问:打人者可能面临什么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