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宗明
耗资87亿元建的甘肃天定高速在2011年被曝出严重质量问题后,今年再次出现了路基沉陷、路面破损等问题。面对质疑,甘肃官方回应称,它并非源于工程质量问题,而是因受到强降雨的影响。
将高速沉陷说成“都是强降雨惹的祸”,看起来滴水不漏:子非公路,安知公路不是暴雨击垮的?受强降雨影响,路基沉陷、路面破损不是没有可能。
可问题是,若质量确实过硬,狂风暴雨,哪能这么容易得逞?基于安全考虑,桥梁、公路等建设时,本就该作“最坏的预设”,提升抗自然风险的能力。若公路弱不禁“雨”,只能说明,质量本身就有瑕疵。
在安全底线下移的今天,“豆腐渣工程”的频现,总在消解着“安全本位”的公共建设伦理,也拉低我们对建设质量的预期。“赶工期”“偷工减料”等人为过失,总与某些人的责任塌陷、道德血液干涸联袂呈现。在频繁的审丑后,对于“路塌塌”“楼裂裂”的症结,我们也形成了“有罪推定”的判断趋向。
具体到天定高速上,不少吊诡的细节值得深究:该公路2011年通车之初,就曝出多处沉降破损,在民意追问下,监管部门表态将深入调查,适时公布,可事到如今,调查结果不了了之;在究责上,也只是降低施工企业的资质,犹如隔靴挠痒……在“烂尾”的监管下,工程质量只能是“奢侈品”。
87亿元筑起的高速路,托不起民众的安全期许,也未必能经得住审计程序上的检验。尽管暴雨没法对证,可细致的监管、核查,总能探出个究竟。若把“天灾”当做筐,什么“路塌塌”、“桥破破”都往里装,那与它们一起坍塌的,还有民众的安全感。
甘肃天定高速路基沉陷、路面破损,究竟怎么回事,是否果真如当地官方所说只因雨太大,还是另有隐情,还请有关方面深入调查,还公众一个明白。
【延伸阅读】
新华网友“吴杭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路陷了、楼倒了,只要能和天气沾上边的,都是天气惹的祸。“天气”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窝囊的“临时工”!
新华网友“魏文彪”:甘肃陇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显然谈不上雨有多强多大,将受到强降雨影响作为天定高速出现路基沉陷、路面破损等问题的理由,明显缺乏说服力。
新华网友“禹海君”:高速公路又不是观赏把玩的玩具,怎能不经历点风雨?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天气是必然要考虑的因素,怎会只问施工,而不顾天气的影响?
新华网友“毛建国”:天定高速亟需进行一次调查,这次调查不仅要层次更高,调查更全面,而且调查结果要及时见天日。
新华网友“吴睿鸫”:应尽早向全社会公布调查结论,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进而严格追究每一位责任人与渎职者,让投资庞大的高速公路,真正成为一件质量过硬的耐用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