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写航母 我备受煎熬

2012-06-12 作者: 上传人:

 

新作诞生记

  栏目主持 赵李红

  《百年航母》《走向深蓝》

  张召忠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

  去年,中国利用前苏联瓦良格号废旧航母平台改装第一艘航空母舰的新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什么是航空母舰?为什么要发展航空母舰?发展什么样的航空母舰?航空母舰与国家综合国力及军队战斗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美英日法印等航母大国走过了哪些发展道路?有哪些值得中国参考和借鉴?

  同样是去年,我海军舰艇编队先后两次穿越宫谷海峡前往西太平洋进行演习和训练,今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我海军由5艘大中型舰艇组成的强大编队,又通过大隅海峡,走出第一岛链,浩浩荡荡地驶往菲律宾以东海域进行演习和训练,中国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军事行动很快引起美日澳等太平洋军事强国的警惕。中国海军为什么要走向深蓝?走向深蓝对于一个和平发展中的大国有什么战略价值……

  1984年我登上一艘澳大利亚退役的航空母舰,在上面考察了一两个月,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航空母舰。那一年我32岁,正是“愤青”的年龄,当时的理想就是要把研究航母作为自己一生的职责,在自己的服役期内一定要看到中国的航母走向深蓝。28年过去了,此间,我撰写了上百万字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对世界航空母舰的轨迹进行了细致入微而又高屋建瓴的系统性研究。

  1994年和1996年,我作为中国军队的代表先后赴日内瓦和意大利参加国际海洋法和海战法专家圆桌会议,讨论和制定新的海上武装冲突法规。在当时,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我军没有任何积累,我只好从零起步,研究了与海洋法和海战法相关的所有国际法规和条约,最终撰写了《海战法概论》专著,同时产生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这些初期成果,对于我国海军走向深蓝,对于规范我国海军的海上行动,对于我军如何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海上斗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去年,广东省委宣传部的领导找到我,聘请我作为“话说中国海洋”系列丛书的主编,并希望我参与其中一些分册的撰写。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的未来在海洋,广东是中国海洋大省,又是改革开放的前哨。作为一个拥有40多年军龄且已进入耳顺之年的老海军,对海洋、海军、海权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双方一拍即合。

  写作成书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备受煎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深度的问题。电视是俗媒体,俗些、再俗些是电视评论的要诀,因为电视屏幕前有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观众,我必须深入浅出,让他们听懂和理解。著书立说就完全不同,作为国防大学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我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学术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历史纵深,有广博的科学技术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百年航母》必须在航母发展100年的历史纵深上做文章,《走向深蓝》除去讲述世界海洋大国的崛起历程之外,还要展望未来,告诉读者为什么不走向深蓝就不行。

  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广度的问题。40多年来,我涉足的专业领域非常广泛。早期,主要是科学技术、武器装备及装备发展战略。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国际海洋法和海战法,由此延伸到国际法规体系。同期,开始研究军事革命、联合作战、战争动员、军事战略和国家战略。尽管如此,在撰写这两本书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写作的问题。40多年来,我先后发表过4000多万字的作品,写作本身不是件难事儿,最难的是如何超越自我并进行学术理论创新。早期的作品过于技术,后来偏重于装备,再后来又太过于专业,而现在需要的是面向大众,如何行文是一大难点。这两本书的特点是纵深大,百年历史;视野广,技术、装备、作战、战略、法律、外交、经济等全部涉猎,其中有些内容是我的盲区,需要重新查找资料和恶补知识。40多年来我写书、备课、电视评论等从来不找人帮忙,背后没有团队,也没有工作室,一直是孤军奋战。我的文章、我的著作、我的讲课、我的电视评论,学术水平高低任人评说,但做学问的态度绝对是端正的,事必躬亲,亲历亲为,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撰写,这一点是可以用党性和人格来做担保的。

  在进入以微博、博客为主体的碎片时代之后,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还是希望读者翻阅一下这两本书,开卷必受益。写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两本书上市后就变成了商品,商品在流通中就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奖,也期盼着批评和指责。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