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日本“3•11”震后一年 两个人的故事

2012-03-11 作者: 上传人:

日本“3•11”震后一年  两个人的故事

  陶圣明,27岁,东京桑泽大学设计基础专业,2009年到日本。

  摇晃的毕业典礼

  记者(以下简称“记”):对于去年的“3·11”大地震,现在还有多少印象?

  陶圣明(以下简称“陶”):那天我正在千叶的学校参加毕业典礼,大家都站好了准备拍集体照的时候,礼堂突然晃了起来。从窗户往外看,电线杆都像在跳舞一样,路边的行人,也都停下来扶着隔离栏杆。那时就有同学喊“地震了”。

  记:当时一下子不知所措?

  陶:对,虽然到日本后也遇到过地震,但顶多也只是寝室里的吊灯晃几下。这次完全不一样,我想走路,但就是迈不动步子。不过好在老师很有经验,马上招呼大家到会场中心抱团蹲着。大概折腾了20多分钟,后来毕业照还是拍了。

  记:你意识到这次地震有多严重吗?

  陶:本来,我打算12号就去毕业旅行的。地震当天傍晚,我第二次跑去那家旅行社想确认线路,发现整个营业厅已近拉下了卷闸门,天花板的墙粉掉得到处都是。他们店长告诉我,暂时还是不要外出了。东京的马路上,到处都是排队等电车的人,媒体管他们叫“归宅困难者”。虽然人挤人,但大家都很安静,也没有插队之类的现象。

  回国潮

  记:家人肯定很担心你吧?

  陶:第一天没打通电话,父母就在qq上给我留言,说一定要保持镇定。但其实最不镇定的是他们,果然第二天打通电话,妈妈哭得话都说不完整,而且让我“马上回国”。

  记:听说“3·11”之后,中国人掀起了归国潮?

  陶:地震后一个礼拜,飞中国的机票一度被炒到近2万人民币一张。我有个30岁的朋友,他父母招呼都没打,直接帮他订了1万5的机票让他回国。回去后,他妈妈就每天哭,说如果他再回日本,就“不活了”。我还有一个同学,放着东京大学的研究生也不读了,直接打包东西飞回杭州。

  记:他们回国都是暂时避难吗?

  陶:说是避难,其实很多人是彻底跟日本说拜拜了。我们学校有100多个中国学生,但现在仍然有20多个没回来。有些人还在观望,但家里的压力太大,估计也不会回日本了。

  记:日本人呢?有没有类似“避难”的现象?

  陶:几乎没看到。大概过了四五天,大家都恢复正常工作了,但大多数人都戴着口罩,怕核污染的空气接触皮肤。

  记:对于中国人的“回国潮”,日本人态度怎样?

  陶:应该说也能理解,但其实影响还是很大的。像我之前打工的一家物流公司叫“亚马托”,本来有很多中国学生兼职,但地震之后,很多人都不辞而别,这让公司高层很不爽,但又很无奈。你知道,日本的人力资源本来就稀缺。

  这种“恐慌感”,甚至延续到现在。如今“亚马托”招中国员工的时候,对缺勤问题就管得严了很多。

  低调的改变

  记:关于“3·11”,如今在日本还有“后遗症”么?

  陶:大概半年多以前,这场地震就已经从人们的话题中消失了。现在我周围的一切,看上去和“3·11”之前没有任何区别。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核辐射。几个月前,政府打算把一些福岛地区的垃圾运到关西地区掩埋,但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抵制。我的感觉是,关于核辐射这个问题,日本人都在试着回避,试着“置之度外”,但真正碰到事情,还是会很敏感。

  记:政府有没有做出什么努力?

  陶:日本政府的方式,其实很委婉。比如我注意到,地震后几个月,电视里的美食节目明显增多了,好多期都是介绍东北地区的食物。要知道,地震刚刚过后,超市里根本没人敢买东北地区的东西,怕核污染。但现在基本已经恢复正常了,东北地区的大米、海鲜、肉类,不会再是“异类”。

  另外很多改变,也都是低调而有效率的。我注意到,现在东京几乎大的商业中心,都换成了最新的“抗震感应电梯”。地震来的时候,它会自动在最近的那一层停靠,然后自动开门。电梯的置物箱里,还长期备着水、食物甚至扑克牌,好让被困者生存下去。

  记:有专家预测,今年日本仍有可能发生地震,你没有考虑过回国?

  陶:没有。一个日本朋友跟我说过,他们是“地球伤口上的国家”,连原子弹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伤痛不能走出来?我相信他,所以也相信自己的选择。

 

 三井拓也,32岁,杭州新世界日语学校老师,2004年到杭州。

  平安就好

  记:去年3月11日那天,你在杭州吗?

  三:对,那天我正在家里备课,日本的一个朋友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地震了。我马上意识到,可能有点麻烦。

  记:为什么?

  三:你知道,作为一个日本人,平时完全不会把地震当回事。我朋友会给我打电话,就说明问题很严重了。后来我马上去网上看新闻,那些震区的镜头,确实把我吓到了。

  记:当时最担心的应该是日本的家人?

  三:特别是我姐,因为他们一家住在仙台,离震区很近。我妈妈住在九州,问题倒还不大。当时打我姐的电话,信号不通,只好给她发了电子邮件。好像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她给我回了邮件,说家人都平安。

  记:你在日本的朋友呢?有没有关心他们的情况?

  三:很少,其实碰到大灾难的时候,日本人考虑比较多的还是自己的家人。

  记:那在“3·11”之后,你有没有回日本陪伴家人?

  三:没有,知道他们都平安,我就放心了。我是个很懒的人,就像来杭州7年多了,也懒得再去其他城市。

  被回避的话题

  记:按中国媒体的报道所说,地震之后,日本一切井井有条,是这样吗?

  三:我记得有一段时间,中国因为核污染的恐慌而抢着买盐,这样的事在日本倒是没有。但日本人其实还是焦虑的,我姐夫在仙台开一家车行,地震之后,很多人排队到他那里买汽油。但因为灾后的特殊时期,每个人都有固定的配额,不能多买,有些人就很急,经常发生争吵。

  记:其实还是有灾后恐慌。

  三:对,我朋友告诉我,当时还有过很厉害的“福岛歧视”。包括从受灾地区转学的学生会被欺负;福岛地区的车辆,在加油站也会被拒绝给油。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

  记:地震发生后,在杭州的日本人,有什么特别的行动?

  三:当时,我和浙大的80多个留学生一起,办了一个募捐派对,所有门票的钱,都通过慈善组织汇去了日本。

  记:这一年来,如果你和在杭州的日本朋友聚会,大家会聊“3·11”吗?

  三:从来没有聊过,大家像是说好了似的,都在刻意避开这件事。我们聊电影、聊美食、聊中国人,倒是从来没有提过“地震”二字。反倒是我授课的一些学生,经常会问我“现在去日本安全吗”。

  记:你怎么回答?

  三:通常这个时候,我都会详细询问在日本的朋友。然后告诉学生,现在哪些地区的辐射量大,哪些地区的辐射量小,至于去或不去,他们会自己判断。

  不地震是运气

  记:这一年,你在中国是不是很煎熬?因为你的国家正处于一个漫长的恢复期。

  三:其实还好,跟外国人相比,我们日本人对地震有另一种认同谱系。我们必须让生活正常起来,至少看上去正常起来。就像我妈,对于辐射量之类的新闻她从来不看,一直在意辐射,工作啊生活啊怎么进行下去呢?

  记:在你看来,因为“3·11”,日本这个民族有没有更团结?

  三:据我所知,这一年里,陆续有上百万志愿者前往灾区。在没有志愿者传统的日本,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事实上,多灾多难一直都在培养着日本人的韧性和承受力。

  记:去年“3·11”到现在,你觉得日本政府的灾后工作给力吗?

  三: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那次地震,至今日本还有不少人没工作,没房子。当时的捐款,也一直没有很顺利地发放下去,因为日本人是没有身份证的,只有护照,灾难后很难核对受援人数。这些工作,政府也只能慢慢去完成。

  记:在地震这件事面前,身为日本人是不是很无助?有专家说,今年可能还会有地震。

  三:其实每一个日本人,都随时做好了家园被瞬间摧毁的准备,(地震)不发生是运气;碰上了,就重新开始。

  记:听上去像宿命论。

  三:许多人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宿命。像日本有两个著名的双口相声演员,“3·11”的时候就在海边演出,但因为跑得快,没被海啸卷走。后来,他们就认为这是命,是命把他们留下来重建家乡,给更多人带去欢乐。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