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谢良)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近七成少年儿童最崇拜的偶像是文艺体育明星。这项名为《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在北京、四川、陕西、河南、辽宁和广东6省市随机抽取城乡中小学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在校学生。
明星是偶像也是榜样
榜样教育要创新
有关专家认为,偶像和榜样伴随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是少年儿童探索未来的参照,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塑造和行为倾向。
“当前对于学校榜样教育而言,一方面就是要对现有的榜样进行偶像化的改造,使之在表现形式等方面切合当代青少年的审美需要;另一方面则是要对各种青少年所喜欢的偶像进行榜样化的重塑,使之能够变成青少年可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黄可盈说,要深入挖掘偶像当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榜样的力量去召唤广大学生学习。如明星的奋斗史、明星的公益活动等,应该成为学校榜样教育的重要资源。
“要借助新兴媒体创新偶像与榜样教育的形式,针对青少年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出他们喜爱的榜样,为他们提供分层多元的榜样认为,让少年儿童认识接触了解、自主选择,并最终认同为榜样,自觉效仿与学习。”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名誉副会长、少先队活动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先翱说,孩子很喜欢拟人化的童话、动漫,这和儿童富有想象力这一心理特点有关。榜样教育可以运用文学艺术、拟人化的童话、动漫的形式来进行。
孙宏艳说,应构建多元化的榜样教育模式,促进偶像与榜样的融合,使偶像榜样化、榜样偶像化,引导青少年以人物特质为核心,而非人物本身为核心向偶像、榜样学习,推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榜样教育机制互补。
“偶像与榜样不是截然分明的,也不是相互对立的。”朱松说,一些人物既是青少年自主选择的偶像,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调查发现,九成青少年同意“偶像在某些方面也是学习的榜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当代文化语境下青少年偶像的内涵与外延均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衍生出了“榜样”“理想”“动力”“目标”等意蕴。调查显示,76%的青少年“常用偶像来激励自己”。
“在青少年心目中,偶像既有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偶像也有英雄榜样、政治领袖、科学家、文学家,偶像也可能是自我认同的平凡人物,比如同学、父母。”孙宏艳表示,在本次“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中,受访学生的选择也反映出榜样教育在宣传和塑造过程中的不足。
调查发现,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5%认为对榜样“敬佩,但跟自己差距太大,没法学”。9.9%的学生认为学校树立的榜样“无所谓,跟自己无关”,2.2%的学生则持“反感”态度。受访青少年认为,“榜样被美化”“榜样教育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对榜样宣传太死板”“榜样的缺点被隐藏、不可信”等等。85%的青少年还表达出“重要的不是树立什么榜样,而是让我们去寻找思考”的观点。
对于“七成青少年偶像是明星”是谈“偶”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七成偶像背后折射出什么?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榜样教育?
明星崇拜是普遍现象
调查显示,与选择明星为偶像相比,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为偶像的比例只有13.7%、其中科学家占2.3%,劳动模范不足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朱松说,明星崇拜不是内陆青少年独有现象,在港台、国外青少年明星崇拜现象相当普遍。
“这些明星或外表靓丽,或年轻时尚,或个性突出,或多才多艺,或成就非凡,‘星味’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令他们萌发无穷幻想和无限向往。”朱松介绍,调查发现,明星崇拜在初中阶段到达顶峰,70.9%的初中生以明星作为偶像。他认为,明星崇拜是少年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赖。
“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明星崇拜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尊重,采用各种极端的方式去干涉孩子的这种崇拜,由此也酿成了很多的悲剧。”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班建武说,从形式上看,青少年喜欢各种新奇、前卫甚至多少带有一些颓废或乖张的偶像。但从内容上看,他们对看似前卫的偶像明星的解读,则更多体现了传统或社会的主流观念。比如,他们对周杰伦的崇拜,更根本的原因就是周杰伦个人具有传奇色彩的奋斗史和其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才华。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身处转型社会发展期的少年儿童深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商业化偶像包装与运作主导了时下大多数少年儿童的偶像选择。”朱松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偶像选择主要受到媒体影响的占57.3%,榜样选择首先是受到教材的影响,占48%,其次是老师,占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