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16日报道】题:中国想在世界银行人选问题上有发言权
中国已表示,下任世界银行行长应该按照择优原则选出。中国虽然没有提出候选人,但试图向该行行长历来由美国人担任的传统发起挑战。
罗伯特·佐利克昨天表示,他将在自己的5年任期结束后,于今年6月底卸任世行行长一职。关于潜在继任者的猜测集中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前白宫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身上。
新兴国家此前曾表示,把世行最高职位留给美国人的传统缺乏正当理由。有人猜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或许会推举一位候选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新闻吹风会上说:“中方希望世界银行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举下一任行长。”
去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物色新总裁时,中国也是这种态度。这一职位历来归属欧洲人。然而,北京没有提出候选人,最终支持任命法国人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近年来,中国努力在国际机构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尤其是那些与金融和经济治理有关的机构。不过,眼下中国愿意暂居次席。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自2008年以来担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前中国顶尖银行家朱民目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2月15日文章】题:好莱坞向中国的软实力臣服
好莱坞女演员梅里尔·斯特里普前不久搭乘一个中国商人的私人飞机前往北京。到了那里后,她与别具风格的编剧兼导演乔尔·库恩以及《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导演张艺谋一起宣传“中国迅猛发展的电影产业”。
张艺谋曾执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这听上去再平常不过了。
但是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个三人组合象征着北京出口所谓“软实力”的抱负同西方国家及好莱坞制片方之间日益强化的伙伴关系。“软实力”即美化外界对中国及其数不清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好莱坞的制片方正竭力从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电影市场分一杯羹。
台北艺术大学中国电影产业专家刘利信(音)说:北京毫不隐晦自己通过电影来构建这种描述的热切心情。
美国《侨报》2月12日文章,原题:中美合拍片趋多 好莱坞电影演员纷纷学中文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合拍片成为国际制片商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策略。洛杉矶西区的一家语言学院的中文老师透露,在语言学院中有很多好莱坞演员和演艺界从艺人员为了工作和职业需求前去学习中文。
洛杉矶西区一家语言学院的中文老师许女士(化名)说,她已经在该学院教授中文课程超过5年了,是所有老师中资历最深的一位。教授的中文课程有的是几个人的集体课堂,有的是一对一教学,学生们中有很多是演员,或者是演艺界的从艺人员,其中最有名是获得奥斯卡影帝的惠特克(Forest Whitaker)就曾经为了工作需要,前来上课。
许老师说,因为惠特克要拍一个和亚裔有关题材的电影,所以需要学习中文,她为惠特克进行了两周的私人授课。在国内就担任中文老师的许老师说,她因为在国内有经验,所以来这里教中文课就顺理成章,目前学校的中文老师只有她一个,所以现在一个星期她要上12到13节课。许老师表示,对于学校开的薪水非常满意,因为这个学校给语言老师的待遇在整个洛杉矶地区是最好的。
许老师介绍说,该语言学院是全美最大的语言培训学校之一,有开设各种不同的语言课程,而中文课程越来越受欢迎,因为人数增多所以去年特地增加了白天的课程。这家语言学院所在的地区就居住有很多演艺界的从业人员,所以也会吸引在工作上需要语言帮助的电影工作者们前来学习中文,电影界的从艺人员因为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学中文特别快。
许老师说,该语言学校的课程一般是一个星期开设一节课,一个学期两个月,在中文课程中,有为成人开设的课程,也有为儿童开设的课程,前来学习的儿童都在4岁以上,很多是第二代移民,而且是小班授课,一堂课一般有2到4个人。
美国《赫芬顿邮报》2月10日文章,原题:指责中国是美国政治中无聊的把戏
指责中国已成为当代美国政治传统的一部分,但很少有人真正冷静下来思考这是否站得住脚。每当选举时期,各类政客竞相发表反华言论,美国选民对此已习以为常。这很大程度源自一种令人不舒服的微妙认识:中国在用美国的方式打败美国。一些人甚至说中国人是比美国人更好的资本家。
10年前,美国政客骂中国大抵出于政治原因,如今主要是经济上的。去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规模今后10年可能超过美国。这种情况下,也难怪美国政客发动攻势,也难怪美国人可能被资本主义助中国逐渐主导全球经济的说法激怒。
当然,中国与任何国家一样,并非无可指摘,美国政客批评中国也有一定道理。比如,人民币无疑是低估的,中国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控制大部分经济,赋予一些公司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但中国与别国一样,必须在全球市场中竞争,支持本国公司必然要付出代价。
【法新社华盛顿2月14日电】一项民意调查今天显示,尽管美中两国存在诸多争端,但大部分美国人仍把中国视为一个友好的国家,不过他们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总体看法有分歧。
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所与中国媒体共同进行的调查发现,年龄在35岁以下的美国人对中国抱有更赞许的看法,而密切关注新闻的美国人则更易抱有批评的态度。
约有63%的美国成年人以及69%的来自政府、智库、媒体和其他领域的美国“意见领袖”表示,他们认为中国“是友好的,但并不是盟友”。
大约13%的普通民众把中国视为盟友,而23%的人要么认为中国不友好,要么认为它是敌人。
大约71%的成年人和85%的意见领袖认为,与中国建立牢固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两个人数比例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而美国人在被问及对中国的整体印象时,他们的看法则更多地呈现比较均衡的两极分化。大约42%的公众赞许地看待中国,而有44%的人对中国抱有否定的看法。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16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中国的政治模式是优越的?
许多人都把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说成是民主和专制之间的冲突。但这是错误的。美国和中国以根本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政治制度:美国认为民主政府本身就是目的,而中国则认为,其目前的政府形式,或任何与此有关的政治制度,仅仅是一种实现更大的国家目标的手段而已。
在跨越几千年由人类治理的历史上,有过两次民主的重要试验。首先是雅典,历时一个半世纪;第二是现代西方。若把民主定义为每个公民一票,则美国的民主只有92岁。在实践中,如果从1965年通过的投票权法案算起的话它只有47岁,与中国的大多数朝代相比,要短暂得多。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大胆地宣称,他们已经为全人类发现了理想的政治制度,它的成功永远得到了保障?
答案就在当前的民主试验的源头。它以欧洲的启蒙运动为开端。处于其核心的是两个基本的理念:个人是理性的,以及个人被赋予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两个信念为现代世俗信仰奠定了基础。而这种信仰的最终政治表现是民主。
在其初期,政治治理的民主思想促进了工业革命,迎来了西方世界空前的经济繁荣和军事强大时期。然而,就在开始的时候,正是这场运动领导者中的一些人意识到了在这个试验中嵌入的致命缺陷,并试图加以遏制。
美国联邦制拥护者阐明,他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共和国,而不是一个民主国家,并设计了种种手段来限制民意。但是,就像在任何宗教中一样,信仰被证明超越了规则。
公民权范围的扩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越来越多的决策。正如美国人所说:“加州就是未来。”而这种未来就意味着无尽的公投、瘫痪和破产。
在古希腊雅典,不断提高的民众参政程度导致凭借煽动进行统治。在今天的美国,钱是蛊惑人心的伟大推动者。正如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彭斯所说,美国已经从“每个有产者一票、每个男人一票、每人一票向一美元一票发展”。用任何标准来衡量,美国都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宪法共和国。选出的代表没有自己的思想,在寻求当选连任时,他们表现出响应舆论的心血来潮。在特殊利益集团的操纵下,人们投票支持不断降低税收和不断增加政府开支,有时甚至是支持带来自我毁灭的战争。
因此,西方与中国目前的竞争并不是民主和专制的对峙,而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观的冲突。现代西方把民主和人权视为人类发展的顶峰。这种信念以一种绝对信仰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