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位好家长,因为我有时也会打孩子”妈妈在校园网的一个留言,引发全校一场激烈讨论
“虎妈”蔡美儿
“狼爸”萧百佑
孩子们怎么看“狼爸”和“虎妈”?班主任徐岚在班上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全班30名学生无一例外表示“不该打!”孩子们认为,可以有惩罚教育,但是惩罚教育并不等于“打”。
“虽然狼爸虎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我觉得还是不对。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我的父母要是这样我会很失望,希望他们能多用别的方式教育我。”陈玥说。
还有孩子像模像样地列出了4条“不该打”的理由,不少老师看完都觉得“言之有理”:
1.孩子挨了打,心理会受到伤害。打的次数多了,孩子会觉得在家里没有温暖,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
2.打孩子,肯定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情。但是劈头盖脸地一顿打,并不会让孩子明白他到底哪里做错了。还不如坐下来与孩子好好地沟通,让他知道以后该怎样做。
3.打,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变得自卑。孩子因为害怕挨打,可能会产生短期的好的效果。但对孩子长期的性格成长是不利的。长期生活在暴力环境中,孩子对暴力屈服,等孩子长大后,遇见比他强势的人,也会低头服从,没有主见,庸庸碌碌一辈子。
4.孩子从小生活在暴力家庭里,耳濡目染,长大了也会对他人有暴力倾向。
“我们需要快乐的童年,不然进了北大清华又有什么用呢?”同学们感慨道,“希望父母们可以理解,引导而不是打骂。”
通讯员 徐岚 见习记者 黄冉
“我不是位好家长。因为我有时也会打孩子,当然不会下手很重,有时也会骂骂孩子。我也知道这样不好。我有时也表扬一下孩子,让她开心些。只要孩子不是内向型,些许惩罚也不为过。”
前些天,在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的校园网论坛中,一位妈妈这样留言,结果竟引发了全校家长的热烈讨论。一时间,讨论进入了白热化,出现了各种观点。
有人说“棍棒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也有人说“ 不打不成器,有它一定的道理”,更有全校学生也参与其中,畅谈感受。
引起这一场讨论的,是不久前“狼爸”的新闻。
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的香港商人萧百佑,跻身成功父母行列,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很快,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对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
想起不久前引发教育讨论狂潮的“虎妈”蔡美儿,也是一本《虎妈战歌》一书名动中美。
“狼爸”“虎妈”的出现,让学校觉得,应该听听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心声。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话题出来后,讨论异常激烈。记者随机挑选了二(3)班的家长和学生留言,发现全班30名孩子中,无一例外地表示“不该打”。
正在做一只“狡猾”的狐狸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旧观念应该换掉
30名学生家长中,半数以上表示“做规矩”并无不可,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不赞同“狼爸”“虎妈”的做法。在家长们看来,“狼爸”和“虎妈”无非就是“做规矩”做得比别人更厉害,对于“做规矩”,一半的家长表示无可厚非。“不打不成器,有它一定的道理。”“很多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使得孩子自信有余,长大了到社会上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因此小时候吃点苦头是很有必要的。”家长们说。
但是,“狼爸”“虎妈”的“做规矩”已经到了一种极致,这种方式,所有的家长都表示不赞同。“ 棍棒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适当的打是应该的,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但像他们的打法,实在是不敢苟同。”更有家长表示,“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旧观念应该换掉。
而有5名家长表示“并不认可‘上北大’就是成功”,“他们的未来能否真正成功,还是未知数。”“仅仅就是两个孩子考上了北大,就能算得上教育成功吗?这折射出了当前社会人们对教育问题理解的浅薄,对教育目标理解的偏执,这一现象是否武断了些?”王玉欣家长的话让大家开始深思。
那么到底该不该打孩子?其实家长也很无奈。不打,担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打,又担心把孩子打坏了打跑了。归根到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根据他们的生长环境和性格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简单复制别人的教育方法,肯定是不可行的。
“我自问当不了虎妈,也狠不下心做狼爸,目前我的段位是狡猾的狐狸妈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加油努力吧。”卢至恒家长这样说,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共鸣。“狼爸”“虎妈”都做不了,每一位家长都在教育的路上摸索前行,“要和孩子斗智斗勇,但肯定不是体罚的形式。”
我们需要快乐的童年
不能没有惩罚教育,但惩罚教育≠打
“打”可以,但需要一个度
“棍棒教育”不适合每一个孩子
听完孩子们的发言,班主任徐老师对于“狼爸”“虎妈”却给出了“我赞同”的回答,这让全班同学很是意外。
“这可是实践出真知啊!”徐老师深有感触。原来,前几天徐老师刚对自己正在上一年级的女儿使了一招,“怎么说都不听,真的是不打不行了,我用了,效果很好。”
不过徐老师的“打”可是很有技巧的,在她看来,“打”没问题,但是必须掌握好这个度。“像狼爸虎妈这样的是特例。”徐老师说,“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所以教育方式也不同。”
也有老师表示,要找出比“打”更好的教育方法,“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不可取,“家长要督促与陪伴,而不是说用打来解决。如果把这种教育方法照搬,那肯定适得其反。”“最好不要用“打”的方式,“打”是父母一种“无能为力”表现。打,或许成绩出来了,但孩子的个性呢?孩子的幸福感到哪儿去了?毕竟人人都不想要被打的。”
而在同学们自己制作的《家校有约》校报中,孩子们特意放上了一段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强说的话:萧百佑用“打”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懂得服从。本质上是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孩子,只会成为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狼爸”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本质是一种“奴性教育”,孩子的性格会受到扭曲。萧百佑打孩子与孩子考上北大,这两者之间并非存在必然联系,所以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