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2011国际年终盘点:五大事件揭开2012年帷幕一角

2012-01-04 作者: 上传人:

 

金正日突然逝世 朝鲜将继续走“先军”道路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

新华网平壤12月19日电(记者张利 赵展)据朝中社19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17日逝世。

12月19日,朝中社报道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17日逝世。这是2011年9月9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出席在平壤金日成体育场举行的庆祝建国63周年工农赤卫队阅兵式。 新华社/朝中社

报道说,金正日由于患心脏和脑血管疾病,长期接受治疗。17日,金正日在视察的路上由于过度劳累,在专列上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严重心脏休克,经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17日8时30分逝世。18日进行了病理解剖,确定了上述疾病诊断。

报道说,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内阁发表了《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表示,金正日同志突然逝世,是“朝鲜党和革命的最大损失,朝鲜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最大悲痛”。

《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说,朝鲜将在金正恩同志的领导下,化悲痛为力量和勇气,战胜目前的困难局面,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要“忠于尊敬的金正恩同志的领导”,党和人民军队以及人民要一心团结。

 

 

 

 

 

 

 

 

 

叙利亚局势向何处去

当下,总统巴沙尔政权正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民众对政府不满,要求改善民生,扩大民主,重组政权。全国各地民众游行示威不断,穆斯林兄弟会等推波助澜,反对派借机发难。

二是,西方国家执意要推翻叙政权,在争取安理会通过制裁决议失败后,继续对叙进行多方制裁,并大力支持叙反对派相互联合、自我武装。

三是,以阿盟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合会成员国,力促叙加大、加快政治改革进程。除中止叙利亚阿盟成员国资格外,阿盟在西方的压力下,加大了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最近,叙利亚已同阿盟达成协议,同意后者派观察团赴叙实地考察。

12月21日,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倭马亚广场,民众举着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像参加集会。当日,数千名民众在倭马亚广场举行集会支持总统巴沙尔·阿萨德。 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不过,尽管挑战重重,叙执政当局尚能控制局势,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首先,叙执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组织严密,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时至今日,无一位党政要员叛逃或辞职。这与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相比,强多了。

其次,军队忠于巴沙尔。叙现有中东较为强大的海陆空三军和保安、警察体系,约40余万之众。其中虽有少数哗变,但总体稳定,听从叙当局指挥、调动,镇压“叛乱、不法分子”。

第三,叙政府大力进行改革,实行了修改宪法、取消紧急状态法、实行多党制、同意与反对派对话、全民投票选举、改善民生等举措,使广大民众与政府的矛盾有所缓解,支持政府者和反对派均上街游行及民众参加投票就是证明。

第四,就地缘政治而言,除土耳其、约旦外,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等邻国,均支持巴沙尔政权,以色列也不希望巴沙尔下台。阿盟也顾及阿拉伯民族情绪和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失误,希望叙问题在阿盟范围内解决,避免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致使“利比亚模式”重演。在国际上,俄罗斯挺叙,并采取“小骂大帮忙”的做法,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方案,以图保住巴沙尔政权。

第五,当前该地区阿拉伯伊斯兰势力增强,正在一些国家掌权;政权已更迭的埃及、利比亚、也门政局持续动乱,难以按美国意图,实现平稳过渡。西方国家并不乐见这种后果。

分析人士认为,与其让叙激进的伊斯兰势力上台,不如维持现状,实行改革。在此情况下,通过叙议会选举,实现平稳过渡,不排除执政党与反对派联合执政的可能,从而使叙当局渡过难关。

叙利亚发生汽车爆炸 巴沙尔正面临三大挑战

叙利亚首都连发两起汽车爆炸事件 近200人死伤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23日发生两起针对该国安全和情报机构的汽车爆炸事件,目前已造成40人死亡,150多人受伤。这是自今年三月叙利亚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大马士革首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爆炸袭击。

据美联社报道,大马士革Kfar Sousa地区当天上午几分钟内接连发生两起汽车爆炸,地点位于叙利亚国家安全部门大楼和国家情报部门大楼附近。爆炸发生后,当地民众还听到了数声枪响。

法新社援引叙利亚外交部发言人提供的数据称,爆炸已导致40人死亡,150多人受伤。叙通社援引一名军方官员的话说,爆炸现场发现了两辆汽车残骸和大量碎片。他同时表示,全部40名遇难者中除几名士兵外,大部分是平民百姓。

首都血腥爆炸 副总统被通缉 美军撤离后的伊拉克政局何去何从

新华网巴格达12月22日电(记者张宁 王宏彬)22日发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连环爆炸,涉及全市10多个城区,目前已至少造成60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持续近9年的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人们对该国安全形势的走向十分关切。

充满血腥的数据,是对这种关切的一次残酷的回应。

12月22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几名伊拉克人站在受到爆炸波及的房屋旁。伊拉克卫生部22日说,伊首都巴格达当天上午发生多起爆炸,目前造成至少57人死亡,另外170多人受伤。死亡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新华社/法新

22日的袭击遍及全城,已经查明的有4起汽车炸弹袭击,路边炸弹和火箭弹袭击相加超过10起。内政部官员认为,在如此接近的时间点,动用如此多的爆炸物和武器,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准备。由此可以判断,袭击者早有安排,一直在等待时机。

这是什么样的“时机”?近期伊拉克政坛发生的震荡给出了答案。

本月19日,国家最高司法机构最高法律委员会以涉嫌恐怖活动为由,向属于逊尼派阵营的副总统哈希米发出逮捕令,哈希米否认指控。作为回应,逊尼派议员和内阁部长在议会和政府开展抗议活动。马利基21日号召各派政治力量开会协商解决争端,逊尼派阵营予以拒绝。

美军全部撤离伊拉克 连环爆炸试探政局走向

伊拉克首都连环爆炸袭击已致72死217伤

据外电报道,22日发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连环爆炸截止至目前已造成72人死亡。

伊拉克警方和安全部队称,巴格达市内当天共发生了10余起爆炸,其中大多数都是针对什叶派居民区的袭击,总共有217人受伤。

报道指,此次连环爆炸案发生在美军撤离伊拉克,伊最高司法机构对逊尼派高级领导人、伊拉克副总统哈希米签署逮捕令之后。据称,近日,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不断加剧,巴格达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22日说,巴格达连环爆炸袭击案背后存在“政治动机”。而一名美国高官则表示,美国方面的初步评估认为,袭击可能是“基地”组织所为。美国政府表示,美国作为伊拉克的战略伙伴和亲密朋友,将与伊拉克站在一起。任何企图破坏伊拉克和平稳定进程的行动都将失败。

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军演 测试多种新武器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24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石油部长会议,会议上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在霍尔木兹海峡受到封锁的情况下,寻找替代性的石油运输通道。

就在会议召开的同时,伊朗海军从24日起开始举行为期10天、代号为“守卫90”的海上军演,而军演地点就在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意义在于全球石油贸易总量的近40%从此经过,而伊朗是对霍尔木兹海峡具有主导控制力的国家。

伊朗海军司令萨亚里在军演开始当天表示,此次军演所涉区域从霍尔木兹海峡起,向东覆盖阿曼湾,直至亚丁湾和印度洋北部公海,区域长达2000多公里。

伊朗军方表示,这次军演是对伊朗军事现代化的集中检验,将在军演中测试多种国产导弹和鱼雷,而伊第一艘大型驱逐舰“贾马兰”号、国产舰艇“塔里克”号和“卡迪尔”号以及多款无人机都将参与演习。

12月27日,在安曼湾,部分军官和媒体记者在观摩一艘参加伊朗海军军演的潜艇。伊朗海军24日在伊朗南部广阔海域开始为期10天、代号为“守卫90”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据报道,此次演习将从霍尔木兹海峡开始,向东跨越阿曼湾,直至亚丁湾和印度洋北部公海,演习区域跨越2000多公里。新华社发

伊朗海军称在军演区域发现一艘美国航母

新华网德黑兰12月29日电(记者 杜源江 何光海)伊朗海军副司令、“守卫90”海军军演发言人赛义德·马哈茂德·穆萨维29日说,伊朗海军28日在其军演区域内发现一艘美国航空母舰。

伊朗新闻电视台当天援引穆萨维的话说,一架伊朗海军侦察机拍摄到了这艘美国航母的图片和视频,该航母位于伊朗海军一处军演区域内。但穆萨维未提供更多细节。

穆萨维表示,伊朗海军正在密切关注非本地区国家在该区域的举动。

伊朗擒获美无人机 海峡军演扼住西方喉咙

美无人机遭遇“阿喀琉斯之踵” 

12月5日,伊朗军方在伊朗东部境内毗邻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的地区“俘获”了美军的“坎大哈野兽”——RQ-170“哨兵”无人机。至今,围绕无人机的归还依旧是美伊吸引世界眼球的焦点。

12月8日,伊朗军方通过国内电视台播出了伊朗防空部队声称在伊东部边境地区击落的一架RQ-170美国无人侦察机的画面。美国五角大楼当天称,美国的专家正在对伊朗电视台播出的画面进行分析。

事实上美国已经在全球诸多军事基地部署了无人机,意在下一个十年打造出其想象的未来战争。然而这次,一直被外界视为“金钟罩”的无人机,似乎遭遇了“阿喀琉斯之踵”的尴尬。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无人机被“诱拐”似乎已经不是什么偶发事件,据伊朗官方英文日报《德黑兰时报》报道,伊朗已经掌握了“4架以色列无人机和3架美国无人机”。如果这一消息属实,意在未来战争的无人机技术将不得不在军事用途上做重新考量。

梅德韦杰夫发表国情咨文 提出全面改革国内政治体制

新华网莫斯科12月22日电(记者耿锐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2日向俄联邦议会两院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就国内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模式、民主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了观点。

梅德韦杰夫首先呼吁对国内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需要给全体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合法机会”。他特别提及建立各地行政长官直选制度、简化政党注册手续、降低总统选举人门槛等问题。

12月22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向俄联邦议会两院发表年度国情咨文。  当日,梅德韦杰夫向俄联邦议会两院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就国内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模式、民主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了观点。这是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以来第四次、也是任内最后一次发表国情咨文。新华社发(巴维尔摄)

梅德韦杰夫指出,俄罗斯已跻身世界六大经济体之列,依靠石油出口收入而增加本国储备基金对俄而言仍是“理性”的政策。他表示,俄罗斯目前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已经接近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居民存款则增长了大约80%。在克服危机过程中,俄罗斯政府对工业企业、建筑业、小型商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俄经济发展速度维持在每年4%左右,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速度。

谈到民主制度建设时,梅德韦杰夫表示,人们使用各种合法方式表达意愿在俄罗斯受到法律保障,但试图以此挑起社会纠纷则是“无法容忍”的。他强调,俄罗斯不允许“挑拨者和极端分子将社会拉入其冒险行为中”,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国内事务”。

梅德韦杰夫还强调了俄政府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决心。他说,俄国内“系统性”的反腐败斗争刚刚开始,未来还将持续进行下去。对于支出同收入明显不符的高级官员,应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即要求他们在购买不动产、汽车和证券时进行申报。

这是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以来第四次、也是任内最后一次发表国情咨文。

俄爆发大规模示威 总统提出全面改革政治体制

俄罗斯近3万人集会抗议杜马选举舞弊

新华网莫斯科12月24日电(记者曹妍 魏良磊)俄罗斯警方24日说,约2.9万人当天在莫斯科市中心举行集会,抗议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舞弊。

12月10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罗斯人参加示威抗议活动。 新华社/路透

集会地点在市中心萨哈罗夫大街附近。集会者挥舞旗帜,呼喊口号,抗议国家杜马选举舞弊,并要求重新举行“诚实的选举”。

当天,圣彼得堡、车里雅宾斯克、托木斯克等城市也举行了类似的集会,其中圣彼得堡的集会抗议者约有1500人。

莫斯科市政府此前批准不超过5万人参加的集会。

奥巴马致电梅德韦杰夫讨论俄罗斯选举及示威问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致电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讨论了引起争议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的问题以及随后发生的示威活动。

白宫当天发布声明称,奥巴马在通话中提出了有关这次选举过程中出现缺陷的报告,但他对梅德韦杰承诺对这些指控进行调查表示欢迎。

白宫表示,奥巴马总统还提到了俄罗斯各地举行的和平示威,并称赞俄罗斯政府机关为示威者提供宽松环境,允许他们和平、合法地进行示威。他指出,这种民间社会的意见表达与梅德韦杰夫总统过去四年一直追求的现代化的俄罗斯是一致的。

《劳动新闻》社论表示朝鲜将继续走“先军”道路

新华网平壤12月24日电(记者张利 赵展)朝鲜《劳动新闻》24日发表社论说,朝鲜全体人民军官兵和人民要按照金正日的遗训,一心团结在金正恩的周围,继续走“先军”革命道路。

社论说,今年12月24日是金正日被拥戴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20周年。20年间,他把加强自卫国防力量作为重中之重,为国防工业发展付出了所有力量。

这张12月29日的电视画面显示的是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等朝鲜领导人出席在平壤举行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追悼大会。朝鲜29日在平壤金日成广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 新华社发

社论号召全体人民军官兵和人民化悲痛为力量和勇气,实现金正日的建设强盛国家构想。

“先军政治”是由金正日于1995年1月提出并付诸实施的,总体上是对金日成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先军政治”的思想就是将“军事第一”和“加强国防力量”作为国家第一要务,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

 时值岁末,新春即至。全球各大媒体都忙不迭地盘点2011年的十大新闻,以冀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为读者奉上一份美餐,编辑记者们也好早早地准备过大年。但是,正如报人们所说,“不到最终截稿时,谁也无从知晓今天的头条是什么”。

 即将过去的2011年,无疑是充满意外的一年,许多长期沉积的矛盾“连环爆发”,世界政治格局剧烈动荡,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就在媒体已经列出今年大事记以后,在今年的最后一个月间,甚至最后几天内,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仍然层出不穷。

 还有不到40小时,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就将告别2011年了。此时此刻,本网国际频道来初初盘点一下揭开2012年帷幕一角的国际大事,看看这些“末班车乘客”,如何在随之而来的一年中给大国、地区局势、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带来巨大、深刻的影响……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