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状态、精神力量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精神懈怠的危险”摆在“四大危险”之首。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建设事业带头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克服懈怠,以百倍精神致力于改革攻坚,而积极营造一种保护干部实干“精气神”的氛围,也应成为一种共识。
风清气正(资料图片)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进入凸显期,前进的道路上不但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且充满了风险、曲折和坎坷。我们没有那么一股子劲,没有那么一点“精气神”,就难以渡过急流险滩,穿越问题峡谷,驶入发展的新境界。 干部“精气神”的涵养保护,必须注意四大问题:
问题1:时时敲响“精神懈怠危险”之警钟
胡锦涛"七一"讲话提"四个危险" 精神懈怠居首
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所谓“精神懈怠”,简言之,就是一个人、一个党,失去了信仰、目标和斗志。这对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现实危险。从历史上看,无论国内国外,“精神懈怠”会给一个人、一个政党带来从骄傲自满到个人专断,再到丧失民心的程度不同的危害。
问题2:实施“能者上庸者下”,让“老好人”走开
“能者上庸者下”才能形成引人向上的力量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是一种导向。把能者用上去,就能形成一种引人向上的力量;把庸者换下来,更能成为令人警醒的警钟。毫无疑问,这样的用人导向,对那些“混”字当头、得过且过、推诿扯皮、追求安逸的庸官,既是严肃的处罚又是深刻的教育,同时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者,也是极大的鼓励。
干部选用要慎重甄别“老实人”与“老好人”
老实人守规矩,老好人重圆滑。老实人给人感觉似乎是“榆木疙瘩一根筋”,“只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但他们讲原则、守规矩,是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人。老好人看起来讲人情、重感情,但他们往往不问是非、不讲原则,说话办事“看来头”、看风向,这样的人就像“墙头草”,关键时候靠不住。
问题3:营造鼓励创新、敢想敢干的宽容氛围
完善考核评价 不能让敢负责勇担当的干部吃亏
。要负责,难免会触及利益得罪人,也容易招致一些“意见”和“反映”。对此,组织上也当以高度负责和担当精神看待和评价干部,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的考核标准,保护负责任、敢担当的干部,让他们更加锐意进取。
试错权是改革者的“定心丸”
只有允许改革者试错,允许改革失败,改革者才可能越来越多,形成“群英荟萃”的局面,也惟有如此,改革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成功来自于试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势的错综复杂,不可能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天然地准确,但只要是面向于改革,是基于科学发展的方向,试错了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问题4:靠制度而非仅靠自觉激发干部精神
干部精神状态靠个人自觉,更靠制度的激发
精神状态的优化,精神力量的激发,不仅需要个体的自觉,更要靠制度发挥催化剂、生长剂的作用。近年来,武汉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实行严格问责,对落后单位亮“黄牌”,连续两年“黄牌”,主要责任人免职,有效地治理了庸官、懒官、“太平官”等问题。深圳市实施公务员聘用制,将“铁饭碗”变成“瓷饭碗”,倒逼公务员更加用心尽力,从而改出了效率、改进了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