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P巨型钻地炸弹试验 四、可深入地下的巨型钻地炸弹 据法新社11月16日报道,美国空军发言人证实,他们已经接收一种重达13.6吨的巨型钻地炸弹,可以对深埋地下的目标进行穿透打击。 美国空军发言人杰克米勒上校(Jack Miller)说,9月份,美国空军开始接收这种巨型钻地弹。这批炸弹一共8枚,由波音公司负责生产,总合同价值3200万美元(约合2亿元人民币)。 法新社报道称,巨型钻地弹被视为打击朝鲜或伊朗大型地堡和隧道的利器,装有2.5吨炸药,可以用B-2隐形轰炸机携带,对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地下场所进行轰炸。 一名官员在国防威胁降低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和美国战略司令部的网站上描述称,这种长达6米、GPS制导的炸弹,可以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离开地面前将其击毁,这种炸弹可以穿透6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威力是现役BLU-109钻地弹的10倍。美国怀疑伊朗和朝鲜为了避免遭到空袭,从2007年开始在地下建造核工厂,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六、阿富汗战场上的“机器狗”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驻阿富汗美军在打击塔利班的战斗中将得到一些新型、致命、灵巧的军用机器人的支持。 经常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给塔利班造成伤亡的无人驾驶飞机将得到一种新的地面机器人的支持。这种机器人能够携带重型装置,甚至还能操纵机关枪。 这些机器人中有毛驴大小、可携带340磅装备的4条腿机器人;有可以从战场上运送伤员的机器人;还有一种机器人能找到敌人所在的位置,并向他们射击,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不会令人失望。 开发新型机器人不仅是为了取得对敌人的技术优势,还是为了降低士兵的风险和减少作战成本。 当年盟军进入阿富汗时几乎不配备任何机器人,但反叛斗争很快使它们应运而生。目前伊拉克和阿富汗地面共有12000个机器人,外加7000架无人驾驶飞机,而且几乎是清一色的美国造。 美国的地面机器人包括一种已经服役的叫“PackBot”的机器人。这是一种小型、装有摄像头、履带式、可遥控的机器人,主要用来探测临时的爆炸装置。 正处于研发后期的机器人包括一种4条腿、毛驴大小的“大狗”机器人。它能够携带辎重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20公里。它身长3英尺,身高2.6英尺,能够像狗一样伸展4条腿。这种“大狗”军用机器人酷似《星球大战》影片中帝国军队使用的“步行者”战车。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彼得·辛格说,扩大使用机器人一事“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即机器人发挥多大作用才合适。”
资料图片:驻伊拉克美军士兵
八、神奇的微波武器“热感枪”
用橡皮子弹驱散人群也许不再是美军首选方案。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一款用热量冲击人群的新型微波武器即将完成测试。
驻伊美军一些军官希望新型武器尽快运往伊拉克,以应对经常发生的群体性冲突。但五角大楼出于慎重,尚未给予明确答复。
这种非致命武器被美军称为“无声卫士”,又称“主动压制系统”。过去十几年来,美军一直致力于研发这种系统,用以应对群体性事件等骚乱局面。
“无声卫士”可架设于“悍马”军车上,主体包括一块大面积平板。这种武器能发射高能微波,人被“射中”后肌肉迅速抖动,进而引发剧烈灼痛感。为躲避“热浪”袭击,人们只有快速远离,军方因此达到驱散人群、平息骚乱目的。
负责管理研发项目的柯克·海姆斯上校说,骚乱发生时,“主动压制系统”既安全又有效,不会像橡皮子弹那样容易射伤平民。它的有效射程为750米,远高于橡皮子弹枪75米射程。
据美军官员介绍,“无声卫士”发射的微波可穿透皮肤0.4毫米,瞬间温度为54摄氏度左右。这种程度足以使人产生痛感,但不会造成烧伤等严重伤害。
整套样机造价高达1000万美元,但研发部门相信,批量生产时,每套装置造价可控制在2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
七、能让敌人自动投降的“脑控武器”
人的脑之所想可谓世上最难揣测的东西,更别提加以控制了。美国《华盛顿邮报》详细报道了美国M2技术有限公司在研发“脑控武器”方面的最新情况。
美国M2技术有限公司网站上的情况介绍极其简单:“公司总裁兼CEO是简妮特·莫利斯,副总裁兼董事长是克里斯·莫利斯;公司主营业务为非致命性武器研发与部署,为美国海军陆战队、陆军、联邦调查局、阿尔贡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提供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发支援;为海军陆战队系统司令部、陆军战斗实验室提供非致命性武器的战略企划;为海军陆战队和陆军提供实战的非致命性武器。”
与寥寥数语的公司简介形成反差的,是女老板简妮特·莫利斯头上的耀眼光环:美国全球战略委员会资深政策分析师、美国政府各部、国会办公室非致命性武器战略策划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项目处兼研发处处长、美陆军海军及海军陆战队非致命性武器战略部署总顾问、五角大楼非致命性武器研发与部署委员会委员、白宫资深反恐行动顾问……
为莫利斯赚得如此荣誉的是打着“非致命性武器”旗号的脑控武器。
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接壤的部族地区,“阿卜杜拉A”是不折不扣的狂热武装分子。尽管他出生于美国阿拉伯裔家庭,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但张口闭口甚至连梦话说的都是极端的宗教言语和反美情绪,他的所做所为让他成为当地塔利班武装和基地分子的骨干。但“阿卜杜拉B”却是一个忠诚的美国反恐特工,他源源不断地将部族地区的塔利班武装和基地分子的情报发往总部,让驻阿富汗美军和中情局的无人机携导弹,频频给恐怖组织造成致命打击。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一直怀疑有“内线”,曾对“阿卜杜拉A”进行反复审查与考验,但没有发现丝毫破绽,以至于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的心理战专家都表示:“除非阿卜杜拉能做到人格分裂,否则他绝不可能是美国间谍!”
事实上,“阿卜杜拉A”与“阿卜杜拉B”就是一个人,他的真实身份正是美国反恐特工。而让他实现“人格分裂”,经受住各种考验的,正是莫利斯领导的M2技术公司研发的脑控武器——一枚深植他体内的微型芯片。这枚微型芯片控制了阿卜杜拉的大脑思维,让他面临恐怖组织考验时,表现得绝对就像个极端分子,不会有丝毫偏差。阿卜杜拉本身就成了莫利斯的脑控武器。
莫利斯和她的M2公司,以及五角大楼、中情局都拒绝就脑控武器发表评论,但有美国消息渠道证实:“莫利斯的‘脑控反恐特工’已经活跃在伊拉克、阿富汗、苏丹和全球其他地方,并且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莫利斯的“脑控反恐特工”应是她的“高级产品”,更多的“脑控武器”则作用于敌方人员。据《华盛顿邮报·军事周刊》11月28日报道,五角大楼和中情局的知情者透露,2007年10月23日傍晚,在伊拉克北部“死亡三角地带”,驻伊美军与反美武装激战正酣。正当美军战地指挥官一筹莫展时,巴格达指挥部表示会派人火速增援。令美军战地指挥官大感困惑的是,一小时后乘直升机赶来的,居然只有5个美国老百姓!他们是莫利斯公司的技术员。在美军官兵大惑不解的目光注视下,技术员们迅速架起一部台式电脑般大小的仪器,并对准了反美武装。紧接着令美军官兵震惊的事发生了——不到5分钟,反美武装阵地上先是枪声骤停,然后是武装人员跪倒在地,虔诚地祷告着,并把武器掷出阵地表示投降。美军指挥官对反美武装初步审讯后得知,他们刚刚听到“先知”的声音,要求他们一齐放下武器投降。
同一篇报道还说,2007年11月2日,在巴格达的萨德尔城,屡屡与美军和伊拉克安全部队发生冲突、顽固至极的萨德尔武装“圣城革命旅”神秘地集体弃械逃亡——230余名武装人员弃守哨卡、据点和阵地,丢下被他们视为生命的各型武器,抛下无线电台和战车等后勤装备,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与“圣城革命旅”对阵的美军官兵事后证实,莫利斯公司的技术人员事发前曾在现场“忙碌”过……
科幻小说般的“脑控武器”为莫利斯带来了巨额利润,莫利斯的公司现在每年收益“上亿美元”,全部来自美军的反恐战争。
资料图:报道称美军已研制出2000多种网络武器。
五、第五战场上的特殊武器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自从美军开始抢占互联网的那天起,互联网就和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军将网络战称为继陆海空天以外的第五战场。有报道说,美军研制出的网络武器已达2000多种。
这些网络武器的“弹药”包括蠕虫、特洛伊木马等电脑病毒。美国的网络作战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物理打击。指的是空投“聪明炸弹”和炭丝武器切断敌方电脑网络的电源或使其部分瘫痪,其结果是造成对方网络暂时或永久性关闭。
什么是聪明炸弹呢?它重113公斤,与一般的900公斤炸弹,拥有同样的穿透能力,由gps引导。
二是虚拟打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黑客攻击”,通过向敌方网络发动病毒攻击,干扰和破坏敌方网络操作系统,使其出现故障或死机。
三是认识打击,也就是“欺骗战术”,通过网络制造出一些虚拟信号和影像欺骗和误导对方的网络操作,使其指挥失灵。美国发动网络打击的目标不是通常的国际互联网,而将是敌方的内部安全网络。
从目前的战果来看,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网络指挥部”指挥“网络特种部队”,使用2000多种计算机病毒,向伊拉克发起网络攻击,摧毁伊拉克军事通信系统,使伊拉克军队得到错误信息或者得不到任何信息。
另外,此前,伊朗纳坦兹铀浓缩基地至少有3万台电脑受到网络攻击,1/5的离心机瘫痪。美国《纽约时报》引述一些要求匿名的美国和以色列情报官员的话说,伊朗核设施遭遇网络袭击,是“一次由美国和以色列合作实施的机密行动”。
海试中的“独立”号濒海战斗舰。
三、罕见三体船型的濒海战斗舰
2008年4月29日,“独立”号在莫比尔河上的通用动力公司奥斯图造船厂滑入水中。在墨西哥湾进行了多次严格的试航后,军方才放宽了对外来人员登舰的限制。《军事时报》是首批获准参观“独立”号内部的媒体之一。
“独立”号长127.6米,宽31.6米,吃水4.3米,标准排水量2176吨,主体部分采用铝合金建造。如果单看这些参数,除了宽度很大,它与一艘普通的护卫舰好像没什么区别。事实上,“独立”号之所以特别,就在于它采用了极其罕见的三体船型(3个瘦长的船身共享一个主甲板和上层建筑)——据了解,该舰是继英国“海神”号试验舰之后,全世界第二艘千吨级以上的三体军舰,也是惟一一艘为实战建造的三体军舰。
“未上漆的陡峭船体被铝箔防火层覆盖,让人不禁有被玉米煎饼包裹的感觉”,“舰体内相对狭小的工作空间被宽广的走廊和楼梯——而不是悬空的扶梯连接着,楼梯甚至还有转弯,这对军舰来说并不寻常”,“巨大的机库有两个旋转门,里面足以装下两架‘黑鹰’直升机”,“机库右侧的一部电梯直通舰尾的小型船坞”。在参观过程中,被誉为未来近海霸主的“独立”号,在各个方面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负责LCS项目的海军少将詹姆斯·默多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独立”号还有很多后续工作需要完成,例如加装船尾门,安装用于施放和收回小艇的支架等。“待从船厂启航,这些后安装的系统将得到进一步测试。”
“独立”号之前已进行过多次海试,去年11月中旬曾在墨西哥湾跑出了每小时46海里(约80公里)的高速。不过,这些测试都是由承包商派出的专业人员完成的。虽然军方人员急不可奈地想要亲自试一把,但根据海军中校科特·雷肖的说法,由于舰员们必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认证,“独立”号要到2月底或3月初才能完全由军方接管。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独立”号将首先驶往诺福克海军基地,在那里接受最后阶段的战力评估,再正式部署到母港圣迭戈。对“独立”号及更早服役的姊妹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自由”号来说,在此期间的考验十分关键,因为美国海军将会在前者的三体船型和后者的单体船型中做出选择,以决定未来51艘濒海战斗舰采用哪种设计。
新型核潜艇将采用外置武器发射装置
二、外置武器的新型核潜艇
美国军事实力独步天下的秘诀之一,在于其强大的前瞻能力和技术储备,新一代核潜艇项目也不例外。奉五角大楼之命,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联合海军对潜艇设计将要发生的重大变革进行评估,于2004年11月公布了代号“Tango Bravo”的计划,相关研究论证持续4年,总拨款9700万美元。简而言之,该计划意欲设计出一种新型多用途核潜艇,它拥有当前“弗吉尼亚”级所有的性能,尺寸和建造费用仅为后者的一半,服役时间初步确定为2021年。
据美国《军事时报》报道,Tango Bravo致力于发展潜艇技术的5大关键领域:
无轴推进。旧式潜艇的推进系统占据了整个艇长的50%左右。为节省空间、减小艇体尺寸,美国海军打算在未来核潜艇上放弃现在的核动力-齿轮传动方式,而是采用核动力-电力推进。经过反复论证,改用电力推进并不会对潜艇的性能造成重大影响,至少能够保证新一代核潜艇的最高航速达到“弗吉尼亚”级的水平。此外,这种无轴推进系统使用的永磁电机(PMM)故障率低,结构简单,具有卓越的可靠性。
外置式武器。这一概念的要点在于,通过将发射装置移至艇外以取消潜艇的内部武器舱,为其他有效载荷释放空间。此外,将武器放入外部“弹夹”中还有附带好处:无需仔细校正鱼雷发射管的安装角度;取消产生噪声的鱼雷发射管外盖;免除复杂的水下发射技术。
艇体共形声呐阵。即在艇体外部普遍敷设声呐装置,而非像现在的潜艇一样只在艇首安装一个昂贵的声呐阵。这样的布置能适应各种艇型,具有较宽的探测范围,跟踪性能比目前“弗吉尼亚”级的声呐系统更胜一筹,费用却减少50%左右,艇内的电子器件也有所精简。据称,在近岸浅水地区,这种声呐能够感知5海里内多达250个目标的动向。
简化艇体、机械和电气系统。传统潜艇的液压控制系统尽管可靠,但容易漏油且元件需经常维修和更换,建造和维护费用昂贵。Tango Bravo计划的亮点,就是把传统的液压系统换成自动化程度高的电控系统。使用了电动操舵技术后,艇尾的十字形控制面就可以改成“X”形,根据实践经验,这种布局比传统形式有着更精准敏锐的控制能力。
指控中心高度自动化。新开发的声呐、火控和战术数据显示系统性能与“弗吉尼亚”级相当,所需操控人员则从17名减少到不超过8名。整个指控中心占据的空间约是“弗吉尼亚”级的50%,对于节省宝贵的艇内容积来说,也有相当程度的贡献。
资料图: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8月11日试飞一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福尔肯”2型超高音速实验飞行器(HTV-2),按照设计,这架飞行器时速可超过2万千米,约为音速的20倍,可在12分钟内从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飞至东海岸的纽约。按照高级研究项目局方面的说法,试飞这种飞行器的最终目的是让美军拥有在1小时内攻击全球任意地点的能力。这是“福尔肯”2型超高音速实验飞行器运行时的模拟效果图。
一、可打击全球的高超音速武器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1月18日报道】题:美国军队成功试射高超音速武器(记者李·莫兰) 据美国军方透露,一种高超音速武器能够在30分钟之内打击全球任何地方的目标。 昨天,美军成功试射了一枚至少能够以5倍音速飞行的“先进高超音速武器”。 上午11时30分,飞行器从夏威夷考爱岛的太平洋导弹试射场发射,预定目标是陆军位于夏威夷西南约2500英里的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上的里根试验场。 这个飞行器利用三级推进火箭发射,送入地球大气层预定轨道后开始超高音速滑翔,最终击中里根试验场的预定目标。 如果美军将这种“先进高超音速武器”推广开来,意味着美军将不必依赖部署在外国领土上的导弹。 五角大楼没有透露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最高速度。 五角大楼发言人梅琳达·摩根中校说,此次试飞的目的是为了收集“空气动力学、导航、引导与控制以及隔热保护技术”的数据。 美军的“先进高超音速武器”项目,是“全球即时打击”计划的一部分。“全球即时打击”计划可以使美军在一小时内,把常规武器投射到全球的任何地方。科学家对高超音速的定义,是速度超过5马赫(音速5倍),也就是1小时飞行3728英里。 五角大楼在8月11日试飞了另一种高超音速飞行器———“猎鹰”H TV-2,其飞行时速为16776英里。但试飞失败。 国会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说,“先进高超音速武器”的射程比“猎鹰”HTV-2短,报告没有提供其他具体细节。国会研究所还说,五角大楼今年在“全球即时打击”计划上投入了2.399亿美元,包括此次耗资6900万美元的飞行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