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1日发表题为《中国援救欧洲当谨慎》的专栏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缺钱、缺主意、缺领导力的欧元区民主国家,正争相向坐拥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求援。其它新兴国家也握有巨额外汇储备,同样是欧元区拉拢的潜在金主,但中国是欧元区的第一选择。拯救欧元区关乎中国的切身利益,因为前者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不过,欧元区领导层越来越低的信誉意味着,这一方在谈判中处于绝对的下风。
预计中国官员将就火力已得到加强的纾困基金——欧洲金融稳定安排(EFSF)——提出尖锐的问题。尽管EFSF的规模已从4400亿欧元扩大至1万亿欧元,但至少在最后敲定有关如何实现这一扩容的细节之前,人们还无法把这个数字当真。中国已经投资于EFSF发行的旨在纾困爱尔兰和葡萄牙的债券。进一步投资可能要承受更大的风险,因为这次用来打消债权人疑虑的抵押品更少,所投债券最终得到清偿的可能性也更小。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信用评级在升高,而欧元区整体的信用评级却在降低。标准普尔(Standard &Poor’s)将中国的评级定为AA-(高于意大利),惠誉则将中国的评级定为A+。欧元区评级为AAA的成员国为有6个,这6个国家为EFSF提供了近三分之二的资金,但它们所背负的、为信用评级更低的成员国提供担保的责任却愈发沉重。EFSF本身的评级也是AAA,但其设立的特殊目的载体(SPV)的评级可能达不到AAA。对于从国库中掏钱来投资高度结构化的工具,中国有理由表现出谨慎,并且可能会提出一些条件。
此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欧元区的中国方略是建立在希腊问题已得到遏制的感觉之上的。但中国官员即便从自己长期以来对历史的认识出发,也会对这一点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