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普京12日下午结束对中国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在北京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分别会见了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他举行了中俄总理第十六次定期会晤。 对于普京访华,外界普遍十分关注。俄媒报道最多的是中俄在管道石油价格方面达成一致。莫斯科“回声”电台12日评论说,这为两国进一步解决其他能源问题创造了好的条件。如果天然气价格问题也能在近期得到解决的话,那么无疑俄中战略合作关系将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俄罗斯之声”12日称,普京此次访华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中国将帮助俄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自然资源,而俄也乐意向中国出口更多资源,而不局限于石油和天然气。俄甚至不排除向中国提供更多电力,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兴建更多电站。同时俄中能源合作也将进一步扩大。 《俄罗斯报》12日援引俄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的话说,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世界发展的唯一保障,两国的合作能够成为一支威慑力量。远东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奥斯特罗夫斯基认为,尽管俄中两国此前签署了很多文件,但目前的状况是政治合作水平超过经贸合作。从这个意义来说,普京此次访问期间签署的文件,是平衡这种情况的重要一步。 西方媒体也紧盯中俄领导人会晤。美联社12日称,俄罗斯和中国大声谈论了双边关系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普京猛烈抨击美国的货币政策是寄生虫。在两天的北京之行中,普京和中国领导人许诺解决天然气价格纠纷,中国公司表示将在西伯利亚一个铝冶炼厂投资15亿美元,并把10亿美元放入一个联合投资基金中,官方表示,这些协议总共价值70亿美元。
另据国际文传电讯社12日报道,统一俄罗斯党主席团秘书涅维洛夫表示,该党将于11月27日选前举行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推举普京参加下届总统竞选,但普京还将晚些时候才登记为总统候选人。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援引专家的话称,虽然中俄关系发展的主要议题仍然是贸易,但战略层面正在变得更重要。报道援引莫斯科政治与军事分析研究所学者亚历山大·卡拉姆基恩的话说:“当普京仍然是总理之时,中俄关系的聚焦点将继续停留在经济上,今天主要的议题是天然气,政治方面(探讨)将等到明年普京再度出任总统之时。”
也有些西方媒体的报道有点酸。德国《明镜》周刊12日称,中俄两国签下一个个协议,一次又一次表达“深厚的友谊”,促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强人普京露出久违的微笑。不过,两大帝国之间,虽然友谊依旧,但俄罗斯远远落后于中国。双方背后的谈判也是艰难的。
德国《汉堡晚报》注意到普京在北京对美国的批评,认为这是“中俄友好关系的象征”。该报还称,很多观察家认为,如果普京和总统梅德韦杰夫交换位置,明年将带来一个可能的转折点——俄罗斯的政策将向东转移,这与主要致力于偏向西方的梅德韦杰夫相反。目前,俄中在国际事务上更加接近,但两国也必须克服彼此之间的不信任。
10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晤后共同出席有关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这是温家宝和普京在签字仪式上握手。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