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对华的恐惧影响其外交政策
俄罗斯在中国崛起之时急于稳住阵脚,也源于它在许多欧洲安全问题上(例如北约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未能显示自己的权威。俄罗斯吸取了教训,于是决心确保其在亚洲安全事务上有发言权。
俄罗斯和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共同担忧,为两国提供了一个以参与及协助遏制中国为战略目标的加强关系的机会。要想缓解两国的这种担忧,就需对中国施压,要它在军事上更透明,并最终参与军备控制。另外,俄美需表明两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不会削弱中国的战略武器实力。
不过,建立这样的战略目标目前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俄美间历来的不信任感以及俄罗斯对激怒中国的恐惧决定了它们之间在最近10多年来的对话性质。但俄罗斯和美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它们能否在彼此和中国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俄罗斯对中国心存惧戒,这种心态更多来自对中国的能力而非实际威胁的恐惧。
俄罗斯认为中国难以捉摸,同时担心中国的技术优势和军事实力发展将对其形成威胁。另外,中国在人口和经济战略上向俄境内人烟稀少但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扩张,也引起了俄方的不安。
因此,俄罗斯在远东的军事行动,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千岛群岛免遭软弱的日本侵略,实际上是在向中国发出微妙的警告信号。
对俄罗斯而言,中国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威胁。中国扩张核武库的能力令其担忧,因为俄罗斯的核威慑力量在中国更有效的反击实力面前将失去作用。因此,恐惧——俄罗斯坚持对中国保持核优势政策的主要原因——妨碍了国际社会缩减俄罗斯核武库(尤其是其战术武器)工作的进程。
俄罗斯呼吁其他核国家参与军备控制,这显然是出于对中国的恐惧。但俄罗斯并不完全清楚如何让中国参与,因此需要美国向中国施压,使其参与军备控制会谈。这样一来,即便会谈失败,也好寻求政治庇护。但考虑到俄中两国的核武库在规模和类型上的悬殊,让中国参与军备控制仍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