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6月15日炮轰颁布实施一年的国家标准为“世界最低,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并称“中国生乳标准被个别生产常温奶的大企业绑架”。 他的具体理由是: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订的标准,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新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洲(10万个)标准的20倍。他的结论是: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 新国标的支持者、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与王丁棉的观点针锋相对,他反驳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大多数消费者将喝不到牛奶,甚至还会有七成散养户杀掉奶牛”。他还说:“你说是喝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好呢,还是喝标准稍微低一些、稀一些但是安全很多的牛奶好呢?” 新国标之争的背后,涉及到南方主要生产低温巴氏奶与北方主要生产常温奶之争,恕我不在这里细说。 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记者跑过一阵子北京市农场局及其下属北京市牛奶公司,对中国奶业情况、特别是北京的奶业情况略知一二。依我之见,争论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体上说,我更倾向于支持王丁棉的观点。不过,我认为可以从国家扶持中国奶业的战略层面,对双方的观点加以修正、补充。 无论是飞机、火车、汽车,还是高速公路、高楼大厦,甚至连汽油诸多方面,我们都要与国际接轨,力争世界一流,惟独在食品安全或牛奶标准上,搞一个“世界最低、全球最差”,显然说不过去。我们过去说,“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现在才知道,也得看一杯什么标准的牛奶。“世界最低、全球最差”的标准,说不定会“一杯牛奶毁了一个民族”。所以,我尽管对中国人跑到国外买奢侈品不以为然,却对往回背高质量的奶粉深以为然。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必须从奶业标准抓起。 因此,我建议:我们的奶业国标应当分为两级或三级。一级是完全与欧美发达国家标准一致,另外一级或两级则降低标准。中国可以也必须制造一部分与发达国家标准一样的生乳,价格适当与国外生乳看齐。消费者可以根据经济状况自由选择。牛奶级别必须在外包装明显处突出标明,不准许搞得比蚊子的生殖器还小。 最近一段时间,商务部与财政部正在就“奢侈品关税下调”,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我一直认为,政府商务部门对于奢侈品关税以及汽车、家电消费补贴热心得有点过头,而缺乏对牛奶生产这类关系全民族健康的企业和养牛户大力扶持。究竟是应当拿纳税人的钱补贴购买奢侈品、汽车、家电呢,还是补贴喝牛奶的人以及奶农呢?究竟是买奢侈品、汽车、家电的人多呢,还是喝牛奶的人多呢?补贴奢侈品、汽车、家电有一部分钱跑到外国人兜里去了,补贴喝牛奶则实实在在给了中国人,强壮了本民族,这笔账还算不清吗?通过五至十年的补贴,让中国的奶农和生乳企业都达到发达国家标准,难道不是比让一部分人背上LV或开上汽车更有利于一个民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