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大学的富裕和教育的贫穷

2011-06-01 作者: 上传人:

  最近因为两件事:“宝马教授”尹晓冰善意提醒同行“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冠名为“真维斯楼”,网民又发起了一轮对大学的质疑。

  教授和大学可不可以谈财富、讲赚钱?当然可以。

  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要求: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国内某名校校长曾坦言,从事教学的教授年薪7万元左右,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年收入可达50万到60万元。处在学术顶端和担任行政职务者,不仅轻易拿到经费,而且握着科研学术的评判权,收入之高更不在话下。

  其实,这是好事情,我们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就要让知识分子有可观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现在教授富裕了,正说明知识值钱了。

  拿大学来说,来钱的路数就更多了,政府拨款、收取学费、创办实业等等,向社会募捐只是途径之一,虽然符合《捐赠法》,捐赠冠名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还只能算向国际学习的起初阶段。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也无论是非营利性私立大学,还是营利性私立大学,资金来源可能有差别,但在经营管理上非常相似,都像是一种公司化的经营。校长与其说是行政长官,不如说是公司总经理,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筹募资金以支持学校的正常运转。这些资金来源既有学费收入,也有政府支持或政府协议的收入,还有与社会合作的合同性收入、研究基金的收入,以及社会捐赠的收入等等,其中社会捐赠占比大、增长快。美国著名大学的捐助基金这些年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高速在增长,大学获得大量的社会捐赠,会投桃报李,以捐赠人的名义进行各种冠名。

  有了这些源源不断的收入之后,大学就有能力加强硬件建设,延请和留住优秀教授,资助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两者“教学相长”,两者皆成为大学的最大财富。中国的大学应拓展收入来源,形成多元的筹资渠道。大学光靠财政补贴,只会加重纳税人负担,光靠学费收入,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开辟社会捐赠渠道,是解决收入来源的有效办法。

  可见,教授和大学富起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当教授、大学富起来之时,大学的教育却贫了下去。有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硕士生导师和超过一半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目前研究生质量出现了下降,本科生整体质量下降更加明显。

  更关键的是,在目前的大学考评机制下,谁有本事搞得课题经费,谁能多产论文,谁就能迅速地富裕。这会诱使更多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其后果是教授忙于赚钱,无暇给本科生上课,没有精力辅导研究生,教育质量可想而知。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没有好的质量,教育何来成功一说?

  一般经验是,越能获得社会捐赠的大学越有钱,越能延请优秀教授,越能提高教育质量,越能获得知名度,越能获得捐赠,形成良性循环。可是,我们的一些大学越有钱,越能延请优秀的教授,越是优秀的教授越有能力搞课题、项目经费,越容易分散教学精力。

  改变大学教育穷下去的现状,就要改变大学富起来的方式。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社会捐赠,接受社会要求和监督,就要改革“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制度,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