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让劳动者更有尊严

2011-04-30 作者: 上传人:

  黄明,一位普通的农民工,在中建五局三公司工作20多年,由于技术精湛、贡献突出,他不仅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还当选为湖南省总工会十四大代表。中建五局“政治上同对待,工作上同要求,素质上同提高,利益上同收获,生活上同关心”的“五同”方针,让许多像黄明一样的农民工倍感尊严和幸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建五局三公司的成功探索和实践,是我省和谐劳动关系的生动体现。随着民生建设的逐年加力,“让劳动者更有尊严”成为全省上下热切的呼声,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普遍的共识。
  
  劳动者“体面劳动”,就是付出与收益对等的劳动、有保障的劳动、可持续发展的劳动、快乐的劳动。让劳动者更有尊严,关键是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为此,我省正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千方百计“造饭碗”,实现“劳有所得”。劳有所得,一方面是有“劳”,即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另一方面是有“得”,即有相应的劳动收入,能够保证劳动者体面、幸福的生活。这是民生之本,也是幸福之源。
  
  我省始终将保就业放在民生工作首位。 “十一五”时期,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2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9万人。近年来,我省形成了以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在全国较早建立了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规范了工资支付行为,有效解决了企业历史拖欠职工工资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依托企业促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增强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就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加工贸易,增加就业容量;拓宽领域增就业,积极开发社区服务、IT环保、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就业新领域,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公共投资拉动就业,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更多城乡劳动者就业。通过实施多种举措,努力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我省将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
  
  不遗余力“强后盾”,实现“劳有所保”。和谐劳动关系离不开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支撑,也离不开法律、制度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到2010年底,我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938万人、失业保险399.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人数1894万人、工伤保险515万人、生育保险527万人。2010年,为14.33万名农民工追讨工资6907.53万元,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4048人次。
  
  一组组数据,体现的是“实现全省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的政府决心和“劳有所安”、“老有所依”的民众期待。“十二五”时期,我省将认真按照《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办法》、《湖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地方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全体劳动者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有尊严”、“有依靠”、“有奔头”。
  
  多措并举“增本领”,实现“劳有所长”。对劳动者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工而言,温饱问题已不再是唯一的考虑重点。他们需要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更需要一份能够看到成长希望和发展前景的职业。
  
  省委省政府反复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掌握一技之长。这是对劳动者成长、成材、成功愿望的郑重回应,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的更高承诺。
  
  未来5年,我省将认真实施《湖南省职工素质建设规划(2011-2015年)》,整合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统筹抓好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努力做到全省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至少接受一次技能提升培训;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每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规模达到150万人以上;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造就适应“四化两型”建设需要的“技能湘军”。
  
  想方设法“稳根基”,实现“劳有所乐”。让劳动成为一种享受,在劳动中获得快乐,这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最高层次,也是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的终极目标。
  
  文化的给养、精神的滋润是快乐之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怀化麻阳县花灯戏剧团常年坚持送戏下乡、送戏进社区,每年创作、演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花灯节目20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们的文化生活,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快乐之本。我省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岗位能手”、“技术标兵”的引领作用,让广大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收获赞美、获得荣誉,全省上下形成了尊重劳动、争当先锋的浓厚氛围。
  
  家和爱的归属感是快乐之源。全省各级党团、工会组织,带着真心,带着感情,关心、关爱劳动者,尤其是弱势劳动者群体,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胡锦涛总书记这一掷地有声、振奋人心的讲话,将不断激励我省人民尊重劳动、保护劳动、热爱劳动、勤奋劳动,通过诚实劳动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