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哥伤的不是胃,是权利与尊严

2011-04-22 作者: 上传人:

  中国传统的“先人后己”思想根深蒂固,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能亏了人家。可是,当这种“大肚”风范表现在食品进出口流通领域时,一流的产品出口,二流的产品内销,实行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就太不自尊,太伤国民的心了。

  昨日,新华社等媒体捅破了这个伤心脓疱: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边是国内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而类似食品标准“内外有别”的现象并不少见。有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

  这不仅仅是一种难言的尴尬,这种胳膊肘往外拐的事早把国民给气坏了。在这批实行双重标准的人眼里,似乎是国人的胃特别贱,能享用“二流品”已经很不错了。想想也是,这“二流品”毕竟在90%左右的“国标”范围之内,而“春风吹又生”的各种“毒食”,却也一不留神,抑或在这国标的掩护下吞进了我们嘴里,而我们的胃也已久经历练。

  我们今天终于明白了,原来这双重标准二三十年不变,一直在侵蚀并损害着国民的健康。原来不是我们胃贱,而恰恰是我们的标准贱。瑞典研究机构测出雀巢等品牌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毒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后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难道是人家的检测技术不先进,或者检测设备失衡了,还是我们的技术和标准比欧美国家都高。不过我没忘记,前不久北京有小学生测出“毒蘑菇”,而相关部门却说“无检测标准”。

  其实,我们现在都懂了,不是国外的食品安全标准太严,而是国内的标准太宽了。一“宽”之下,国内的不良企业见隙就钻,问题食品一发不可收拾。而一些在国外行不通的跨国企业的“垃圾食品”,因有中国这低标准“护航”得以长驱直入。为什么,国内白血病等癌症患者呈低龄化趋势,这难道与我们食品链的“病变”没有一点关联吗?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现实语境下,我们没有理由不怀疑我们的血液和细胞里流经着毒素。

  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外有别”,不仅让人困惑,更让人愤怒。为什么我们可以长期容忍食品进出口合格率的这种差距?我们一直在喊着“与国际接轨”,一些无关紧要的、一些地方屁大一点的事,也都嚷嚷着要与国际接轨,可轮到这关乎重大民生的食品安全标准,却没见哪个部门要去跟国际接轨,相反地甘愿矮人一截,或者宁愿做阿Q先生,这无论如何让人想不通。是我们肚太大、心太软,还是就一副崇洋媚外的贱骨头相,抱守着残缺落后的固有标准,把好东西朝贡给人家吃,把差东西甚至坏东西留给自己的同胞?果真如此的话,那我真的很受伤,哥伤的不是胃,是权利与尊严。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