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新华时评:莫让不同行业收入“鸿沟”成社会之痛

2011-03-04 作者: 上传人: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陈玉明、王橙澄、李劲峰)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隐藏了哪些不合理?“鸿沟”如何填补?全国两会召开之时,代表委员们再次带来了众多百姓的深刻关切:不能任由不合理的行业收入“鸿沟”蔓延扩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百姓形象地用“收入天与地,隔行如隔山”表达对这一现象的不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按细分行业看,2008年最高、最低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相差达15.93倍。

    应当看到,由于分工、资源、竞争的不同,行业间的收入有差距是自然现象,但过于巨大、不合理的行业差距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国人大代表陈章水等人说,收入差距过大,将导致一些群体产生被剥夺感,极易造成社会心理失衡。而日趋扩大的行业收入差距,也是我国基尼系数一路走高的重要原因。

    行业收入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距,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当前对农业、畜牧等行业的保护扶持力度依然不足,税收的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领域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等等。而其中,由“合法垄断”造成的收入过高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电力、石油、金融、烟草等明显的高收入行业背后,正是因为有资源垄断、行政管制的身影,社会公众的质疑、诟病、不满才较为集中。

    通过政策垄断、行业垄断等带来的超高收入,其负面效应必须正视。解决这一顽症,一靠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二靠有效有力的社会综合调节。在健康完善的市场条件下,行业收入自然就会回归到合理水平。改革开放初期,外贸行业靠着“配额”等政策,也是全民眼热的高收入行业。然而随着政策放开和社会发展,这些行业很快成为“过眼云烟”。

    行业收入的“鸿沟”决不能任由扩大,这是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务之急是,有关方面应深切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要把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研究部署,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坚决打破不合理的行业垄断,决不能被狭隘的部门利益、群体利益所左右。同时,对低收入行业给予更多的关心,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2005年中国收入最高的10%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1.4%,而2009年美国收入最高的20%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9.4%,中国财富的集中度已经超过美国。”今年“两会”期间,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成为胡德平、谢伯阳、蔡继明三位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在2000年就越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现已接近或超过0.5;即使按照低于世界银行甚至低于印度的人均纯收入1500元计算,2011年全国贫困人口总数也将在9000万以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与此同时,企业和政府收入增速快于国民收入增速,居民收入增速慢于国民收入增速。1992-2008年,企业和政府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速比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快4.3和0.5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速比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年均增速慢1.2个百分点。

    此外,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97的53.%下降到2007年的39.74,而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过低。中国的最低年收入不到世界最低年收入平均水平的15%,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159位。

    再有,不同就业类型和不同行业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过大。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虽有所缩小,但仍在3.3倍以上。而世界各国城乡收入的比率超过2的极为罕见。我国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职工月平均收入的73.5%。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收入普遍低于正式工。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其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有鉴于此,三位委员建议从六大方面对我国收入分配关系进行调整。一是将收入分配的相关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和各级政府业绩考核体系: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基尼系数降到0.45以内;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增长不低于5个百分点;要确保财政支出每年用于民生福利部分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长3-5个百分点;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差别缩小到3倍以内;确保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指出,将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专家百姓对此一致叫好,认为在物价不断攀升、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背景下,个税改革正当其时,这不仅是惠及民生的“给力”之举,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利器。

    百姓感受“看得见”的温暖

    会议指出,为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有必要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将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

    “这一举措体现了政府对居民生活越来越体恤,老百姓会一致叫好。”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税务研究所副所长汪蔚青说。

    1980年以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共调整过两次。一次是2006年1月,免征额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使得执行了25年的800元个税免征额正式走进了历史;第二次是2008年3月起,免征额又从1600元调整到2000元。

    记者调研发现,1980年800元的免征额,相当于当时全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63.5元左右的十几倍;2006年的1600元,与当时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50元相差不大;2008年的2000元是当时的平均工资2435元的82%。如果按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和2010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分别增长9.6%和10.7%来计算,个税免征额相对目前居民收入而言已偏低。

    另一方面,在物价不断上涨、通胀压力加大、“负利率”让钱包不断缩水等背景下,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按兵不动”,也使得个税这一“公平调节器”暂时失灵。而且,随着税法执行越来越规范,非货币性的福利都被要求按照税法规定准确交税。不少专家表示,在此节点调整个税免征额,拉开了我国个税改革的帷幕,对大多数工薪阶层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

 
 
 

[网民论政]收入差距是多少倍不重要 缩小才重要

    [我不是随便说说]:收入差距不管是15倍还是4.7倍,不同行业间的工资差距越来越大是不争的事实,套用一句歌词:“俺们老百姓说,收入差距多少倍不重要,缩小才重要。”

    [陈方]:数据无论怎样详细都是冰冷的,人们的感受却是活生生的。即便否认了此前媒体“行业收入差距全球第一”的说法又能怎样?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行业间工资差距越来越大,公众真的还在乎这样的差距到底是“全球第一”还是“全球第二”吗?

    [崔滨]:近期陆续举行的各省市两会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足,成为各地不谋而合的共同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劳动收入分配制度的相关机构,更应该正视收入差距的现实,切实研究如何填平鸿沟、减小落差的举措;而不是用数字游戏转移视线、回避矛盾。

    [承上启下]:不论数据怎么做核算,社会分配不公当是确定无疑的,绝不会因统计技巧的变幻而有丝毫改变!收入分配不公解决的好坏,是目前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敏感问题,也是改革开放能否深入进行的关键要务,涉及的问题既复杂又艰难。相关部门唯有实事求是,坦诚面对,态度坚决,务求公平合理,方能取信于人。

    [tanmitianxia]:“十二五”期间,政府最大的努力将放在缩小收入分配上,但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定然会成为这项工程最大的阻碍者。我们的政府决心有多大?魄力有多大?广大民众拭目以待。是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了,再若错过时机,等到既得利益集团进一步做大后,政府将会为其所控,更加举步维艰了。

“晒福利”是调节收入差距的“催交单”

     晒福利晒出的“几家欢喜几家愁”

    网友[蜜糖罐子]:临时员工和正式员工根本没法比,单看福利,最大的差距是工资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补贴。比如交通补贴、差旅补贴、野外作业补贴……正式职工这些名目繁多的补贴加起来,甚至不比工资低。每逢年节,他们都能领到一笔可观的过节费。  

    网友[清风语茶]:正式员工中秋福利:1.8万元,非正式员工福利:3000元。如果听到这个单位的中秋福利,你已经睁大了眼,那么接下来另一家公司的丰厚待遇,恐怕会让你惊叫——我们单位的双节福利,中秋节:1.2万元现金+8000元杭大购物卡+3000元月饼券+一箱红酒+2箱水果,国庆节:8000元的旅行奖金+一台苹笔记本电脑。——我们是一家世界500强的石油公司,具体公司名字就不说了……

     晒福利无关攀比,有关收入差距

    网友[只求开心就好]:很多网友纷纷晒单位发的福利,可以看出员工获得的福利两极分化现象突出,一些公司发上千元现金及实物,部分单位只发一封电子邮件以示祝贺。网友晒福利无关攀比,他们不过是通过这样的反差,引起舆论对收入差距的关注。

    网友[说两句]: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行业间的福利差距过大,仅仅是收入差距大的一个侧面反映。

    网友[橙子杂谈]:高福利仅仅是小众的幸福,而非庶民的幸福,是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分配体制的弊病。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是一直在不断提高的。然而,在一个普遍水涨船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却日益扩大,社会公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灰色收入”拉大收入差距不容回避

    网友[新在水一方]:隐形的灰色收入来自于不够合理的“明规则”或“潜规则”,这个社会的分配越“灰色”,贫富差距就会越大。如果一个社会,导致贫富拉大的因素不是个人劳动和生产要素回报,而很可能是对权力资源的占有不同,单纯地靠税收、社会福利保障等再分配的方法,能否解决根本问题?

    网友[超级路易]:管住企业高管的“天价年薪”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一环。高管高薪问题源于制度缺陷,既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薪资制度,不能仅限于“道德层面”的约束。除高额正式薪酬外,各种高管职务消费、隐性消费数量惊人且不透明,极具随意性,为全社会所诟病。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有效监管,堵住“灰色收入”和“灰色消费”的漏洞。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和谐社会的“定盘星”

    网友[ATM专卖]:不能单纯通过薪酬分配机制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还要关注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积极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研究和解决造成分配不公的深层次问题。

 

    网友[樱之语]:

 

    网友[杨凌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和谐社会的“定盘星”。目前在我国,解决初次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较之于完善再分配政策,更为紧迫。根治收入分配不公,必然涉及一系列权力和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安排,包括建立人人等同的社会保障、创业、择业和就业机会等等。

    网友[啊咦啊哦]:收入存在差距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特别是工资性收入,一定程度上是劳动力价格的体现,但收入差距过大则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干预收入差距,不能简单地着眼于把高收入降下来或者把低收入提上去,更要关注制度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党报连发四文聚焦收入差距 改革信号令人期待

    人民日报近期连续四次刊载评论文章,从各个层面分析解读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党报此举给人以收入分配议题或将迈出有力一步的信号,令人关注。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至15倍”报道引发热议

    日前,一篇题为《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至15倍 已跃居世界首位》的报道跃入各网站新闻排行,引发公众关注。报道称,行业间工资差距,欧洲国家最高是3倍,中国是15倍,居全球第一。

    不过,中新网财经频道注意到,人社部专家随即出面澄清,表示由于比较口径的不同,欧洲国家的3倍,是按大行业划分来比的;中国的15倍,是按细分行业来比的。按大行业比,中国的行业工资落差为4.7倍。

    但是,虽然专家澄清了夸大的报道,但因为收入分配话题的高度敏感性,再度引发了关于收入差距与分配话题的新一轮热议。

今天,我们应更加关注“人”的价值

    3月3日,全国“两会”如期而至。北方或还春寒料峭,气温远未调节至一年中最怡人的温度,但是早春的北京,参政议政热情,却已然爆棚。

    今天,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召开,“两会”自此启幕,世界目光聚焦北京。根据以往经验,可以预见,国计民生,事无巨细,举凡舆论热切关注的新旧问题,都将借助“两会”构筑的议政平台得到释放。

    政治的要义,在于以科学严密的制度设计,来增加百姓福祉,维护公共利益。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则是各界遴选出的代议仕,是为民谋福的公共政策的制度设计师。那些提案和议案,凝聚的都是代表委员们的智慧和心血,是其一年来乃至数年如一日的调研、考察、集纳的民意诉求的综合反映。囿于专业知识和个人素养,每个代表委员的议政能力虽有高低,但是大家为国建言为民谋利的心意却是一致的。

    从今天开始,“两会”会场如同考场,一份份提案议案,将会在媒体的镁光灯下,在网民的鼠标下,在电视的荧屏上,一一呈现,接受民意的审视,接受时代的检阅。凌空蹈虚的,宏大到空泛无味,或者琐碎到无关痛痒的建议建言,是拿不上台面的,也是对议政资源的浪费。

    而反观那些备受民意尊重,获得广泛好评的提案议案,虽然指涉的领域非常宽广,国计民生无所不包,但这些建言的内核是相同的,都是以人为本,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关切,是一脉相承的。

    这些年,不管是全国“两会”还是地方“两会”,以人为本的议政风格变得异常惹眼。各种提案和议案,各项改革和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牢牢立足于民本的基础,更加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加关注具体的民生利益,日益成为获得广泛认同的社会共识。我们的政治制度和公共政策,归根结底最终都会落在人的身上,一切为了人的幸福,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终极价值旨归。

    前两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在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的非常时期,谋求每个公民的权利与利益的目标,也未曾有过丝毫动摇。正是这种责任与担当,成了为受挫的社会信心疗伤的良药。

    去年,全国“两会”前的网络调查中,“收入分配”取代“反腐倡廉”成为百姓最关心的话题,“调整收入分配”前所未有地密集出现在多份中央文件之中。另外,“住房”、“养老保险”等也受到广泛关注。而这些都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关乎个人钱袋子,是最真切的民生幸福指数。今年,继往开来,更进一步,那些具体而微的困扰,比如就业压力、生活成本增加、子女上学负担、医疗和养老窘境等,因为继续受到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而早已成为各媒体的“两会热点前瞻”。

    在中央层面,温家宝总理日前在第三次跟网民交流时,恳切地谈到要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而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夕,各地“两会”已提出地方发展规划,它们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将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国家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我们不妨举个例子,前面提及的注重个人价值和幸福感,并非一个空泛的论述,而是有着具象的数据支撑:全国26个省份今年主动将居民收入增长目标定为10%以上,以明确的量化指标展示了政府的自信与责任。

    这种发展是更注重人的尊严、幸福和价值的发展,而不是空头的民生支票。而“两会”是智慧与观点激烈碰撞的大会,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聚会。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无不经过长期调研与思考。他们如妙手仁心的医者,为社会热点把脉,为国计民生会诊,制定出更多诸如居民增收量化目标之类的更关注个人幸福的民生提案议案,进而给每个人以信心,增进公众幸福感,让公共幸福获得长足的增量发展。

    在草长莺飞的三月,在特定的“两会”时节,让我们一起期待和努力!

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建立起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一切不合理、不必要的垄断。目前我国垄断行业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行政垄断色彩,而并非市场自然垄断。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