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从严管理干部就是对党和人民负责

2011-02-22 作者: 上传人: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此前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也对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管理干部,对于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干部。关心爱护干部是我们党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从严管理干部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重选拔轻管理和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一些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或者没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或者思想不见面,蜻蜓点水,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言不及义,看似批评、实为表扬。干部出了问题,应进行组织处理的不及时处理,该承担责任的不及时问责,其结果,不良倾向得不到及时纠正,干部身上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件,不仅使干部个人身败名裂,而且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非常令人痛惜。

从严管理干部,既需要干部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更需要组织上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把从严的要求贯穿到干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从严管理干部,关键是认真执行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对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应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核干部,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对敢于负责、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予以鼓励、表彰和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作风飘浮、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进行诫勉谈话、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应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及时报告个人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有关事项,加强事前防范。在接到群众反映、班子出现不团结苗头等问题时,应通过诫勉谈话、函询等方式及时提醒,防微杜渐。此外,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对干部开展全方位的监督。

从严管理干部,须坚决调整那些工作不力、作风不好、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应按照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通过职务调整、离职培训、降职、免职等方式加大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对因工作失职而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干部,要严格问责;对以权谋私的干部,要及时查处。通过必要的组织调整和处理,警示和挽救干部,进而形成人人忠于职守、守土有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良好局面。

 
 
 

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领导干部担心丢选票,怕得罪人;有的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严格干部管理是“整人”。从严管理干部,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切实负起责任,克服好人主义,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对违反原则的人和事,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该处理的处理,这才是对干部的真爱,对党的事业的大爱。(本报评论员)

人民网:习近平让领导干部“到乡间走小道”寓意深远

习近平5日同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时强调,要“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此番要求领导干部“到乡间走小道”的强调,寓意深远。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到“乡间走小道”才能知民情、解民意,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守这一根本宗旨,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努力践行为民服务的忠诚诺言。那么,如何为民服务、更好地为民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要想为民服好务,“到乡间走小道”,深入到群众中间,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明白群众真实意愿是前提。如若摸着石头过河,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凭空想象,工作就抓不到点子上,做不到群众心坎上,甚或违背了群众意愿、损害了群众利益。只有深入基层,做好群众工作,才能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开展好工作、服务好群众,让群众过上心满意足的幸福生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宰,“到乡间走小道”才能汲取力量、找到智慧,更好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宰,是推动发展的决定力量。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群众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来自于群众,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发现推动发展的真知灼见,到群众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作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执行者,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通过深入基层群众,不断明确方向、细化措施、创新思路,让工作好上加好,让事业兴旺发达。

 
 
 

密切联系群众是领导干部优良作风的体现,“到乡间走小道”才能心贴心、肩并肩,同心协力奔前程。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群众工作,要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经常到群众中间、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与之倾心座谈、拉家常,拉“掏心窝子”的话,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只有这样,干部作风才会风清气正,才能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群众才会把领导干部当成自己人,真心拥护党的领导,全力支持党的工作,全心全意跟着党走光明大道、奔光明前程。(高平熙)

羊城晚报:省委书记为何说“领导不能总怒斥别人”

12月23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讲到安全保障问题时严肃指出:“今年我省煤矿安全事故多发,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就有7起,新闻媒体也经常报道‘某某领导怒斥某某某某’,可是刚刚怒斥完又来一起,还没来得及怒斥呢又来一起,如果煤矿安全生产再出这样的问题,领导就不能总是怒斥别人,要怒斥就应该怒斥自己!”(大河网12月24日)

当领导人的怒斥余音未了,新的矿难却又狰狞而至,这确实令人很是难堪,是一种相当巨大的讽刺。要求领导人遇有事故后“怒斥自己”,实质上是要求首先寻找自身的责任,这样的要求的确很有必要。

不过说到底,无论指向的对象为谁,也无论语气有多么严重,所谓“怒斥”也都只是道德层面的事情。对于人命关天的矿难来说,止步于道德层面的反思、内疚和批评,无论怎样都是远远不够的。

新华字典中,“斥”字有两个主要的义项:一是“责备”,即“怒斥”之“斥”;二是“使离开”,即“排斥”之“斥”。笔者认为,当矿难发生,固然每个人都应从内心要有“道德之怒”,但更为重要的是落实“制度之斥”—————简而言之,就是要有勇气“使”大大小小的责任人尽数“离开”。

没有“制度之斥”,所谓“道德之怒”搞不好就成闹剧,诸多血的事实早已经无情地证明,所谓“怒斥”对于预防矿难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的,但却很可能成为某些人为自己卸责的一种表演手段。退一步说,即便“怒斥”者并不是为了表演,但在罹难者血迹未干、其亲人们眼泪横飞的背景下,只是情绪化的事后怒斥亦未免显得轻佻。

关于防范矿难,有一个早已经被人们讲过无数遍的道理,即一定要落实责任,强化制度。如果每有矿难发生便一定会有乌纱帽落地,乃至蹲大牢、掉脑袋,矿难肯定不会成为如今这般社会顽症。而所谓“怒斥”显然很难撼动责任官员的乌纱帽,有引咎辞职之勇者毕竟少数。所以,面对矿难频发,要有“道德之怒”,但更应强调“制度之斥”。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