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资讯          

探索多年成效甚微 中国职业体育如何解困

2011-02-12 作者: 上传人:

  对话人:

  国家体育总局体研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鲍明晓

  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总监 迟 鹏

  1月29日的澳网罗德·拉沃尔球场,中国网球选手第一次出现在大满贯赛事的女单决赛场上,李娜获得的这个沉甸甸的澳网女单亚军足以载入中国体育史册。不过,在这个光环的背后,有些项目近来却留给国人太多失望:男足亚洲杯再度小组出局,女足首次无缘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女排在世锦赛上创36年来最差战绩……

  相比于网球,中国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的职业化改革时间更早,程度也更高,但多年探索的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仅就国内联赛而言,中超联赛丑闻迭爆,“假赌黑”肆虐;男篮联赛球场斗殴事件频发;女排联赛后备人才匮乏,很多场次乏人问津……种种现实都在“拷问”:中国体育职业化的“病根”究竟在哪里?

  国内联赛缘何不“职业”

  郑轶:1994年,中国足球在国内率先走上职业化道路,随后,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先后进行职业化改革。但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职业联赛依然被人诟病为“伪职业”。国内外职业联赛的差距在哪里?

  鲍明晓:我国的职业联赛与国外相比,差距表现在制度化水平、管理和运营的专业化水平、赛事水平、商业开发水平、服务媒体和球迷水平、危机公关水平、联赛社会责任担当等各方面,一句话,是全方位的落后。国外搞职业联赛是向市场提供高水平的体育娱乐产品,最大限度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我国搞职业联赛,前期是“丢包袱”,为优势项目“腾编制”、“腾资金”,现在是期望提高项目竞技水平,为将来在奥运会上拿奖牌服务。不按规律办事,怎能搞好?

  迟鹏: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国情。在国内,职业体育的发展往往要基于政府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不可避免。我认为“伪职业”这个定义并不准确,而是说这些职业体育来到中国之后都打上了一个特有的标签。职业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舶来品,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被本土化,在很多方面无法和国外职业体育相提并论。然而,市场将决定职业体育的最终走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职业体育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最终会弥补差距,与国外的职业体育比肩。

  许立群:职业体育中,无论是投资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拥有发言权。而在国内,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是倾斜的。单项运动协会与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双方的目标并不相同。职业体育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注入,保持经济上的良性循环。但目前国内职业体育俱乐部大多以企业集团资助型为主,能够通过经营联赛维持生存的很少,投入和产出很不平衡,出现了资金供给不足、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由此,造成了投资人目光短浅,只着眼于短期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体育职业化障碍在哪里

  郑轶:美国《华尔街日报》有文章指出,中国职业体育的最大阻碍在于现有管理体制与职业化不相适应,由此导致赞助商难于立足、商业运作受困。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鲍明晓:我同意这个观点。职业体育与业余体育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是商业,后者是事业。一旦某个项目决定走职业化道路,就应该建立相适应的制度、运行规则和管理体制。以足球为例,职业足球的管理体制应当包括职业俱乐部和联盟的自律管理机制、足球协会的行业管理机制和政府行政部门的依法监管体制3个部分,把联赛的投资权、经营权、受益权真正还给俱乐部,足协从联赛利益中退出来。然而,现实中这样的管理体制变革一直没有发生,管理体制障碍始终无法破解,这也是我国职业足球搞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迟鹏: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与职业化并不是绝对矛盾,更不是商业运作受困的原因。中国体育产业链与中国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经济发展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脱离现有的管理体制举步维艰。现在,中国经济的腾飞决定了中国体育不断进行改革。中网就是最好的例子。这项赛事以国家命名,政府、体育局指导办赛,商业公司运作,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商业运作模式并不相悖。在这种情况下,中网成功与国外同级别赛事接轨乃至实现赶超,而这一切恰好就是在现有的管理体制指导下实现的。

  职业体育之路该怎样走

  郑轶:职业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背后的市场大小。中国拥有广阔且未充分开发的体育市场,职业体育是否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若要进一步推广职业体育,在发展理念与路径上还需要做些什么?

  鲍明晓:职业体育是竞技体育的高级形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体育核心竞争力,也是新一轮体育全球化的战略高地。当代中国体育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环境,都要求我们把职业体育放到改革与发展的大战略中。提高职业体育俱乐部整体质量和效益,推进联赛品牌化运作,建立规范有序的职业体育监管体系,依靠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实施体育商务人才培养战略,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迟鹏:中国在很多领域取得的成功都告诉我们,保持“中国特色”是核心指导思想之一,职业体育在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做到这一点。中国这个市场的潜力已经不需要质疑,关键是寻求一种适合自我发展的模式。职业体育作为西方社会的舶来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留其精华,弃其糟粕,让职业体育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品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保留唯一性,这才是职业体育在中国成功推进的关键。

  许立群:不是每个项目都具有职业化的潜力,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职业体育能否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些项目,比如射击、举重、跳水、柔道等,恰恰是职业化程度不高、也难以职业化的运动。如果我们要继续保持这些优势项目在奥运赛场的领先地位,就依然要发挥举国体制的作用,而不能将其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而有些项目,必须坚定地走职业化之路,才能提高竞技水平。比如足球、篮球、网球这些在全世界已高度职业化的项目,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融入其中,无异于闭门造车,丧失了国际体育交往中的话语权。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