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访美权威解读】中美不惑之年:“相向而行 和而不同”
【《中美联合声明》解读】《联合声明》是中美关系的行动纲领
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8日开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由于中国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陶文钊接受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采访时认为,胡锦涛主席访美之旅增进了中美两国的相互了解,两国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声明》为21世纪的两国关系确定了正确的定位,规划并大大拓展了两国之间的合作领域。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如何理解中美是合作伙伴
陶文钊认为,《联合声明》最核心的一句话是第3条:“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两国共同利益、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对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定位,为两国关系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它反映了两国关系的本质,也是国际社会应对挑战的需要,是我们时代的需要。
中美关系正常化三十二年来,虽然两国间有许多分歧、摩擦,两国关系也经历了动荡、起伏,但总的来说,两国关系是向前发展的,两国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两国的合作面不断扩大。这三十二年来的中美关系已经创造了奇迹:两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而且一个是现存的超级大国,一个是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不但可以和平共处,而且可以建立互利双赢的关系。对这种关系在美国和国际上一直有人抱怀疑的态度,但这种关系的存在是一个事实,今后也必须是而且只能是这样。自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双方的努力、细心的呵护、用心的栽培。《联合声明》下面的各条实际上是在说,如何落实这个目标。所以这个《联合声明》也是中美关系的行动纲领。
陶文钊表示,由于中美两国的重要性,两国关系对于国际社会也就十分重要。进入本世纪,中美关系中的地区和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两国关系的全球意义不断加强。中美双方都不赞成G2的说法,但要解决重要的地区和国际问题,要把握好国际社会面临的机遇和应对挑战确实离不开两国的合作。努力建立这种伙伴关系可以说是两国的一种国际义务,国际责任。
经贸关系继续为两国关系提供动力
陶文钊说,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是两国共同利益的杰出代表。两国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多年,去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3800亿美元,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12%强。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两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还在继续加深,确确实实是谁也离不开谁。在过去,当着两国关系中出现动荡时,经贸关系虽然也受到一些影响,但总体来说继续向前发展,在两国关系中发挥了稳定器、减震器的作用。
《联合声明》继续强调了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性,两国领导人同意推进全面经济合作,并且提出了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的说法,并要进一步确立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联合声明》也提到了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落实《联合声明》的规定,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逐步解决的。在这方面,我们希望美国方面能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的严格限制方面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
增信释疑的工作要持续不断
毋庸讳言,缺乏互信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本来可能在五年到十年中发生的事情现在一下子发生了,中国被推倒了国际舞台的中央,置于聚光灯下,美国政界和学界一些人,尤其是防务界和情报界的一些人对中国更是疑虑重重。他们担心真的有一天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美国当不成世界老大了。他们担心中国在经济实力支持下的军力发展,会大大中和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美国海军学院不久前的一个报告的标题就是《红星照耀太平洋》(The 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他们也担心中国在教育、科技方面赶超美国。当然他们最担心的是中国的战略意图,中国将如何运用其影响力。虽然中国一再表示,中国既没有意图,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地位,但他们还是心存疑虑,把中国当成最主要的对手,甚至最主要的威胁。
陶文钊表示,尽管两国关系是利益驱动的,但缺乏互信自然会对两国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联合声明》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特别强调了一个健康、稳定、可靠的两军关系的重要性。要增进互信,陶文钊认为,以下几点是重要的。第一,保持双方交流和沟通的渠道畅通。双方要接触,要交流,要对话;互不往来,疑虑只会越来越深。谈起来,知道分歧在那里,共同点在那里,对对方的了解自然会加深,人与人是这样,国与国也是这样,两军也是这样。这样才能减少误解、误读、误判。《联合声明》列出了一系列两军的交流机制,今后要努力保持这些机制的正常运作。第二,继续扩大合作。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合作,通过合作增进互信。两军也可以增进合作,尤其是在非传统安全方面,如在反恐、打击海盗、海上安全和救援等方面。
坦诚认真处理分歧
陶文钊说,这次访问中双方都没有试图掩盖分歧,而是坦率地、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讨论分歧。中美两国有分歧,这不奇怪,任何两个国家之间都可能有分歧,更何况像中美这样的大国。问题在于,第一,分歧有多大?在此次访问中双方都确认,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第二,如何对待分歧?是利用分歧对另一方施加压力,试图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另一方,还是双方上就分歧进行对话、商谈。前一种情况在上世纪初在中美关系中发生过,美国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压,现在我们还能看到这种做法的残余。但总体来说,现在双方是确认了,要本着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精神来处理分歧。第三,对分歧加以管控,而不是任随分歧发展,破坏了整个关系。在过去一年中,两国间的分歧不少,但都还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的。这样就可以防止中美关系的大起大落,如90年代所曾经发生过的那样。经过过去三十多年的磨合,两国之间已经积累了许多危机处理的经验。现在两国间有六十多个交流的平台和机制,包括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些机制就是有效进行交流、限制分歧对两国关系的负面影响的良好方式。今后这些机制应当进一步增强。
礼仪本身是实质的一部分
这次奥巴马政府对胡主席的国事访问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接待,除了国事访问的全套礼仪,还安排了白宫家庭式的小晚宴。怎么看待这种最高规格的礼仪?
陶文钊认为,接待的方式本身是实质的一部分。它首先表示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这是对胡主席的尊重,也是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尊重。其次,它反映了主人对中美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奥巴马当政以后一再表示,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两国合作对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至关重要。这次接待正是这样一种认识的表示。第三,接待也是对中国影响力的一种展示,当着宾夕法尼亚大街上飘扬着中国国旗,美国民众从电视里听到中国国歌,看到南草坪的欢迎仪式,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中国的存在,中国的影响。
把两国关系扎根在人民心中
一个稳定的良好的中美关系最终必须建立在两国人民之间,建立在两国人民的心里。陶文钊表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美两国民间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交往多于中国与任何其他国家的交往,这与中美经贸关系一样,也是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联合声明》对这一点也非常重视,表示更广泛深入地开展人文交流是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的一部分,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省州长论坛等等。胡主席身体力行,在访问中与美国各界人士接触、交流,展示中国领导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而且民间交往的工作是可以有千百万人参加的工作,包括双方的旅游者。可以相信,两国的民间交往在官方的支持和鼓励下,将会出现新的高潮。
1989年12月,在中美关系的困难时刻,邓小平先生在会见布什总统特使时说,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这是真正从战略高度、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待中美关系的远见卓识。陶文钊表示,作为长期从事中美关系史研究的学者,每当两国关系遇到困难时,常常以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今天中美关系的状况与当时是大不相同了。虽然以后的中美关系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从来都不指望两国关系一帆风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胡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将为今后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