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1日凌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决议,成功画上句号。图为决议通过时,全场热烈祝贺。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2010年国际新闻盘点之“傲慢与偏见”
中新社记者 李鹏
2010年即将走入历史,没人奢望和谐的“世界大同”成为年度印迹,但在各种国际新闻盘点与回望中,威吓与怨愤,仇恨与杀戮,傲慢与偏见,这些令人不安的字眼频频出现在2010年的记忆中。
12月的墨西哥坎昆会议或许是这个世界复杂图景的最好注解:气候变化危及人类社会的共同命运,各国谈判代表唇枪舌剑依旧分歧多多。从历史和现实看,发达国家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国,却想尽办法推卸应承担的主要责任。傲慢如美国者,身为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连《京都议定书》都没有批准,却指责别国傲慢和不作为。
实际上,傲慢一词不足以说明美国。美国奉行超级大国“霸权”,插手全球事务,在世界各地设立军事基地,航空母舰四处游弋,无论是巴格达的街头炸弹,还是阿富汗的军事打击;无论是朝韩、东南亚,还是中东、中亚,随处可见美国“主导战略”的身影。即使在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美国居高临下的干涉也招致反感,正如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所言:美国的傲慢将自己排斥在世界的关系之外。
傲慢意味着自私,意味着不考虑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感受。2010年11月,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开印钞机,“在直升机上撒钞票”,这一政策导致美元疲软,给别国带来输入性通胀。美国屡屡对别国货币指手画脚,却为了一国私利不惜发动“货币战争”。
大国傲慢,大公司也会傲慢。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BP)因为墨西哥湾漏油招致唾骂,丰田公司因为汽车质量问题遭遇信任危机,高盛公司因为“泡沫制造者”以及滥发高额奖金受指责,这些大公司反应迟缓、态度暧昧,屡屡被批“傲慢”。互联网巨头谷歌在全球树敌,垄断指控、版权官司、视频未分级、泄漏个人隐私等等,谷歌却带着“傲慢与偏见”,在中国选择了一种奇怪的方式“退出”。
“傲慢与偏见”的背后是不同国家与族群之间的深深隔阂。9月,法国参议院表决通过了禁止妇女在公共场所佩戴面纱的法案,法国将成为禁止穆斯林妇女穿传统遮面长袍上街的首个欧盟国家。这一法案引发巨大争议。法国2010年还因强制驱逐大批吉普赛人而招致欧盟的批评。
9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福音派教会领袖琼斯一度声称要焚烧《古兰经》,美国不同地方随后出现焚烧和亵渎《古兰经》个案,触发伊斯兰国家反美情绪升温。联合国人权理事会10月就“宗教不容忍事件”发表共同声明,对在世界各地持续发生的宗教偏见、歧视、族裔分歧和暴力行径,予以严词谴责。
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也见证了一些偏见与歧视被打破。南非世界杯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世界杯首次来到非洲大地,更让怀疑论者闭嘴,让世界看到了非洲的活力与潜力。下一届世界杯将于2014年在巴西举办,随后2018年和2022年的主办地今年也得到确认:俄罗斯和卡塔尔,均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选择。
打破傲慢与偏见,需要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010年,人们看到国际力量格局逐渐向更均衡的方向调整:世界多极化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占份额和表决权都有了量化提高。
打破傲慢与偏见,更需要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2010年,在上海世博园里,创纪录地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平等展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在世博园内和谐交流。而“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无疑也是构建无偏见“和谐世界”必需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