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2月2日一期文章,题:少了忍受和隐藏。
“谁是你的敌人?”今年初夏某一天,在北京大学的研讨室里, 一个美国访问学者代表团向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王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抬头看向众人说: “大多数中国人会说美国是敌人。”
自1972年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北京出现以来,美国和中国已经形成了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一开始这是建立在都与对苏联敌对的基础上。在这些年里,中国领导人一直努力在与美国无法避免的危机中调整对美关系。总的来说,他们是成功的。但现在中国的行为——尤其是最近对日本、韩国和南中国海——开始引起中国问题观察家们的警惕。为什么这个国家的领导人突然间要冒险破坏这个引领中国繁荣的政策?
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战略开始发生变化。一些中国人认为,现在他们国家已经强大了,不再需要向美国磕头;二是中国社会自身开始发生变化。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学者理查德•里格比称这个国家的领导人需要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人是怎么想的。
中国对自身力量壮大和美国衰落的感觉是很敏锐的。这次经济危机让人们看到了美欧的缺陷,发现中国比很多人预想的要强大。北京一位外交人士说:“中国有种观点,即比起中国需要西方,西方更需要中国。”美国的困境加深了这种印象。一位中国学者对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戴维•兰普顿说:“我们过去隐藏自己的实力,否认自己的实力。但随着我们的实力不断增强,这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
中国维护自身的愿望源自国家的胃口。一个崛起的国家就好比一个站在满桌佳肴前的人:在没有开始吃东西前,他都意识不到自己有多饿。美国外交政策评论家罗伯特•卡根说:“力量改变国家。”
中国一直善于克制自己,但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展示力量的理由。中国企业正在全球搜寻它们所需的原材料。美国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认为,讽刺的是,中国迄今为止获取自然资源的战略一直建立在被他称为由美国提供的“运作系统”上——由美国保证海上交通的稳定和通畅。中国现在建立远洋海军队伍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保护它的原材、料和货物不受禁运的影响。
这反映出它对全球贸易体系缺乏信心,这也是西方内心深处对中国繁荣怀有敌意的部分忧虑。
不管领导人怎么想,他们正处于一个迅速转变的社会中。这些日子以来,他们受到一大批新利益集团——包括能源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研究团体、媒体和网上活跃分子——的影响。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琳达•雅备布松和德安•克诺克斯一直在研究这些团体。他们认为,这里头大多数人坚持认为中国对外面的世界应该不那么“唯命是从”。这些人坚定的想法能部分反映出政府在1989年后为了巩固政府合法性而鼓吹的爱国主义。先是学校里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爱国主义教育式的演讲。然后是在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
接受这种待遇的第一代人现在30岁左右。这一代人真诚而普遍的爱国主义情绪从各个方面都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