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28日 07:20:57 来源: 重庆晚报
在24至25日召开的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上,专题研究了民生工作,并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提出未来两年半,本届市委要切实抓好10件民生大事。
改善民生是我们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而且卓有成效,前无古人
薄熙来说,改善民生是我们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而且言行一致,卓有成效,前无古人。毛主席有句著名的话,“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主席强调,“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还要求,“要把群众的'衣、食、住、行、用'这五个字都安排好”。正因为如此,我党才得道多助,由小到大,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唤起工农千百万”,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1978年,小平同志说:“我们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江泽民同志说,“要把关注民生作为党长期执政的基石”。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即权、情、利都要围绕老百姓。小平同志、泽民同志、锦涛总书记,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都对群众充满感情。
建党近90年来,我党始终高度关注民生。28年民主革命,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新中国建立后,又领导人民兴修水利,消灭血吸虫、瘟疫等疾病。
毛主席非常重视黄河、淮河以及海河的治理,更对长江描绘了“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设想。中国历史上的大禹因治黄河而被尊为“神”,而毛主席把大江大河通通纳入眼底,都有具体、明确的指示,建国以来,一条河接一条河全都治理了,我们党比大禹伟大得多!
改革开放启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民生工程,人民的衣、食、住、行、用都有了很大改善。现在我国的粮食产量已达5.2亿吨,是1949年的4倍;猪牛羊肉5300万吨,增长了6倍;水果1.9亿吨,人均达145公斤,增长了20倍;服装产量超过200亿件,化纤、布匹、呢绒均居世界第一;洗衣机、彩电等210多种消费型工业品产量也是世界第一;去年,汽车产量1300万辆,手机用户7.8亿,都是世界第一;电脑1.8亿台,占全球一半;互联网用户3.8亿,超过美国与日本的总和。过去看着一些洋货,国人都会羡慕,现在我们诸多产品的出口都是世界第一。普通高校在校生已超过2800万,也居世界首位。这些数据说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在全世界面前站起来了,而且已经发展起来了,晚清时的屈辱早已远去。讲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有硬邦邦的民意基础和事实根据,在全国人民中,我们党的公信力实实在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足以自豪!尽管还有议论,还有负面的看法,但凡是客观、公正的人,静下心来看一看现实,都会认可我们党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历届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工作基础
薄熙来说,解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民生,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而且卓有成效。回顾直辖以来,张德邻、蒲海清同志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200多万人受益。贺国强同志、包叙定同志启动了扶农工程、危旧房改造、再就业等“八大民心工程”。还实施了“青山绿水工程”和“山水园林城市工程”,开工建设了三峡库区首批19座污水处理厂和13座垃圾处理场,主城区新增公共绿地256万平方米。黄镇东、王鸿举同志让农村6300户高山移民和岩洞窝棚的特困户搬进了政府资助的新房,解决了农村23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组织实施了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安装公路防护栏3500公里。启动建设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重庆图书馆等10大社会文化设施。汪洋、王鸿举同志落实库区产业发展基金13亿,对12万移民进行免费培训,解决了6.8万多城镇移民就业和5万农村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使71万困难群众、32万农户受益;拆除了440万平米中小学危房,实行儿童免疫接种全免费。历届市委、市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扎实工作,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工作基础。
已成全市人民共同意志的“五个重庆”,个个都紧扣民生
薄熙来说,近两年,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抓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已成全市人民共同意志的“五个重庆”,个个都紧扣民生。“森林重庆”是为了让老百姓多吸氧,这两年造林800万亩,可释放1000多万吨氧气。在去年全国44个城市创“国家园林城市”,重庆得分第一。“畅通重庆”要让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平安重庆”要让群众的人身、财产和家庭安全有保障,“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能长寿,这两年新建塑胶运动场359片,给120多万学生改善了锻炼场所。“宜居重庆”要让全市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的市民都有房住,而且环境好。
市政府为困难群众办实事,两年新增就业55万人,并有效地解决了360多万回流农民工的转移就业问题;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六次提标;改造危旧房,让20多万困难户住进了新房;这几年,市财政的50%以上用于民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
薄熙来说,在民生方面,也存在着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贫困,二是生活差距。目前还有不少贫困人口,有不少百姓有病不愿去治。全市每年还有12万农村孩子没钱上学。主城还有40多万户居民没有住房,人均住房面积10平米以下的也还有20来万户。我市城镇低保群众还有60多万,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全力解决这些问题。
改善民生并不只是吃红烧肉,穿漂亮衣服就够了,健康的精神生活也很重要
薄熙来说,民生的改善是多方面的。打黑除恶摧毁了355个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抓获5047名犯罪嫌疑人,破获了近10年来积累的刑事案件3.9万起,其中命案600多起,还打掉了一批“保护伞”。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家庭死了人,如果多少年破不了案,那是什么心情?!政府必须为民伸冤、为民除害!今年全市110报警量和主城区刑事案件都大幅下降。
“大下访”两年多来,20多万干部下基层,投入79个亿解决了信访11万件,其中90%是积案,500多万群众直接受益。
“唱读讲传”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唱红歌,参与市民超过7000万人次。湖北的网友说,听了重庆的红歌,人民提气,坏人丧气,正气压了邪气。《读点经典》已出18辑,在全国120多次评比中,每一次都在图书畅销榜前列。“唱读讲传”也是百姓所需。改善民生并不只是吃红烧肉,穿漂亮衣服就够了,健康的精神生活也很重要。
民生就是内需,就是消费,有效地改善民生,不仅不扯经济的后腿,还会有力、持久地推动经济
薄熙来说,有的时候,人们习惯把“发展”理解为吸引投资,推动GDP的增长,和民生问题分开来看。其实,发展本身就应该包含民生的内容。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GDP的扩张,不仅是工业、农业产能的扩大,技术的进步,也一定要体现在民生的改善上。民生的改善是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发展是硬道理”,其中就有民生改善的重要内涵,反之,如果发展不能改善民生,那就不是“硬道理”,而是“没道理”。众所周知,驱动国民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尽管不少领导特别重视招商引资,抓投资,沿海重视抓出口,但看看统计年鉴就清楚了,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是占大头,通常在50%以上。欧美国家则一般高达70%-80%。其实出口从本质上说也是进口国的消费,所以消费是基础性的。我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就是在扩大消费,在拉动内需,在营造一个大市场。从发展经济来说,这是更具基础性的工作。所以改善民生,既是我们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始源和归宿。它和发展经济是不矛盾的,不仅不分散经济发展的成果,还使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良性互动。有效地改善民生,不仅不扯经济的后腿,还会有力、持久地推动经济。
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取决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
薄熙来指出,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取决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一个城市在人均GDP和GDP总量比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能有更高的居民幸福指数。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量,还取决于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市民气质、精神状态、主人翁感觉等,甚至一些很具体的指标,比如塞车不塞车,树种的好坏,都可能有所影响。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尽管重庆目前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比较低,还远远落后于某些大都市,但如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得法,也完全可能在较短时间后来居上。这包括环境、住房、安全、祥和等诸多因素,如果做得到位,让人民群众有亲切感,有主人的感觉,这个城市百姓的幸福感就会大大提升。
说到底,给老百姓办的事就都是对的;给老百姓花的钱也都是正确的
薄熙来说,一个地方能不能发展好,关键看老百姓怎么想。与老百姓鱼水相亲,那就一通百通,干什么都顺当。你实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会将心比心,一报回一报,全力以赴地支持你,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就会事半功倍,这就是古话说的,“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党在延安时,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简政”的主张。按一般的思维逻辑,当时共产党处境那么困难,大兵压境,既有日本鬼子,又有国民党兵,我们不该“精兵”啊,再减少兵员不就更危险了吗?但毛主席就采纳了李鼎铭的意见,实行精兵简政,把减轻人民负担放在第一位,这就顺应了民心。其施政的结果,老百姓觉得共产党是真正为他们着想,于是就全力支持八路军,我们党就如鱼得水,结果力量就更大。为老百姓办事,不要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说到底,给老百姓办的事就都是对的;给老百姓花的钱也都是正确的!既然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给父母花钱,还有该花不该花的吗?人民群众是最公道的,也是看得最清楚的。一心为百姓,我们的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事业就能长风破浪,前途无量。如果对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只顾闷头发展经济,想快也快不了,路子也会越走越窄,还会怨声载道。各区县都要把老百姓的家务事儿放在心上,仔仔细细地拾掇,这样才有群众的拥护,才有经济的良性发展,这是一个大思路。
如果“两翼”能够羽毛丰满,迎风张开,重庆就能展翅高飞
薄熙来说,重庆农村的面积和人口比京、津、沪三个直辖市拢一块儿还要多,“两翼”就有15个贫困区县,贫困人口多达113万。“两翼”农村和山区、库区的脱贫致富是重庆改善民生的难点。有人说,咱重庆地图有些像大鹏鸟,主城是头,渝东南、渝东北是两翼。中央对咱重庆寄予厚望,有朝一日,“鲲鹏展翅九万里”。但如果只是主城大发展,把头抬起来,“两翼”跟不上,翅膀不硬,伸不开,头抬得再高,重庆也飞不起来。所以重庆振翅高飞的关键在“两翼”,在渝东南、渝东北,一定要把这“两翼”硬起来,如果“两翼”能够羽毛丰满,迎风张开,重庆就能展翅蓝天。前些年“两翼”农村人均一年增长300元,今后3年要增长1000元,就是3倍于往年。为此,要抓好三大环节,一是提供优良的种苗,二是提供技术,三是衔接好市场。要让山区农民既愿干,又会干,还能卖得合算,尽快富裕起来。
薄熙来说,重庆还有800万农民工,不少人在城里已生活了十来年,还有了第二代,却没有城市户口,无法享受城里人同等待遇,这是个大问题。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我们要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民工户籍改革,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大量青壮年农民在外务工,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缺乏照顾,一些孩子营养较差,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也要尽力照顾和培养好这些留守儿童。还要实行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市民的住房、孩子上学、穷人看病,桩桩件件,都要考虑和安排妥当
薄熙来说,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市民的住房、孩子上学、穷人看病,桩桩件件,都要考虑和安排妥当。
“安居”才能“乐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目前还有不少困难户,推进公租房建设,走政府保障和市场化并举的“双轨制”,既可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也有利于抑制房价,吸引人才,一举多得,要加快推进。
薄熙来说,现在一对夫妇一个孩儿,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全市有500多万孩子,如果校园安全不能保障,每天会让1000多万个爸爸、妈妈提心吊胆,还有更多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牵肠挂肚!我们再三考虑,还是要采取治本之策,今年政府拿出12个亿,向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派遣校警和保安,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校警体制,要让全市家长们放心。为增加市民的安全感,今年还进行了“交巡合一”的重大改革,主城建立了500个交巡警平台。全市公安干警正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努力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守护神。
关于中低收入家庭看病的问题,有人形容:“救护车一响,半头牛白养”,一定要下决心在今后两年内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让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实现“一镇一院”、“一社区一中心”。
要让市民把“家”的概念放大,把重庆看作自己的大家庭,走到哪儿都有家的亲切感
薄熙来说,美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还能让城市整体增值。新加坡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却吸引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落户。咱重庆“江”、“山”如画,要在继续种大树、种好树的同时,多建广场和公园,并精心搞好市政建设。城市的总体规划、建筑风格、街区风貌都要精雕细凿,一百年不落后,二百年后更有味道。有人讲风凉话,说这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我们大可不必在意,因为在公共场所活动的,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当官的并不多。搞市容整治,说白了,就是为公众打扫卫生。
重庆是百姓共同的家园,要让市民把“家”的概念放大,不能只是进了自己几十、百多平米的小家才算“家”,应把重庆看作自己的大家庭,走到哪儿都是家,都有家的亲切感。各级政府要共同努力,把咱重庆建设得像个大花园。搞建设不必在意那些七嘴八舌,不要神经衰弱,人家一说“作秀”,就打退堂鼓。只要是符合老百姓利益的,符合经济规律的,就要心怀坦然地干下去。要用两年的时间,进一步提升重庆的环境档次和市政工作水准。
各级干部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对群众投入真情,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惦记群众的利益
薄熙来说,民生工作是非常具体的,各级干部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对群众投入真情,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惦记群众的利益,想群众所思所急,做群众所忧所盼。为此,一定要改进作风,走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有什么实际困难,以便有的放矢,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两年来,我们认真组织“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等“三项活动”,实施“三项制度”,了解群众困难,效果明显。
薄熙来指出,现时有些人觉得跟富人交朋友显得“洋气”、“阔气”,而我们却要发扬党的老传统,跟工农群众交朋友,与困难百姓“结穷亲”,增进我们党和群众的亲情。有同志讲,现在是:“干部下去了,民意上来了,问题解决了,民心回来了。”就是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让广大群众看到,我们的工作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日久见人心”。
3000多字的《决定》要3000多亿的总投资,平均下来,一个字一个亿,可谓一字千金
薄熙来说,这3000多字的《决定》,算总账要3000多亿的总投资,平均下来,一个字一个亿,咱这个《决定》可谓一字千金呐!再看这10条任务,直接受益的老百姓有2千多万,涉及了老人的问题,孩子的问题,穷人的问题,病人的问题。就群体来说,有农民的问题,农民工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占到常住人口的70%以上。因此,这个文件在我们城市发展史上是有价值的。这次要解决的问题,哪一个难度都不小,都有攻关、会战之意。但在大家的努力之下,都一一得到破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有句话说得好:“一切成问题的问题都不成问题”,只要我们实心为民,勇于碰硬,真正把问题摆开,就都有解决的办法。解决问题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路子还是宽的,就看人的素质。
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退休之后无愧于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
薄熙来强调,文件是真金白银,“一字千金”,10条任务是条条艰巨,个个碰硬,“字字千钧”。我们决心很大,但决心再大,设计再好,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取信于民。“言必信,行必果”,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说话得算数。同时,要在落实10条任务的过程中锻炼我们的队伍,队伍百炼才能成钢,越战才能越勇。为此,各区县领导回去以后,都要结合本地的实际,认真分析这10条任务怎么落实?各委局则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认真思考怎样做好服务?要大干七、八、九三个月,在国庆节之前,市委召开一个专题工作会,就这10条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看进度,看工作落实的质量。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条一条地落到实处。
薄熙来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光阴似箭”,转眼就到退休,真正年富力强,能干工作的时间也就三、四十年。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退休之后无愧于心?我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这次部署的10件大事,落实起来都有难度,但挑战让人进步,也是人生的一种充实。(据重庆日报)